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9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91.
施氮和冬种绿肥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探讨冬季绿肥改良土壤的生态效应及确定合适比例的氮肥与绿肥翻压量,在“冬季绿肥 双季稻”复种型农作制度基础上,设置4×4双因素试验,研究不同紫云英翻压量和施氮水平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库各组分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单施绿肥能够显著促进土壤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的累积.与对照相比,单施绿肥处理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和活性有机碳含量分别平均增加22.2%、26.7%,但单施氮肥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下降了0.6%~3.4%.与不施肥相比,单施绿肥和绿肥氮肥配施处理的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分别平均增加了24.55和15.17,而单施氮肥处理减少了2.59.单施绿肥、绿肥氮肥配施和单施氮肥处理的土壤平均微生物生物量碳分别比对照高54.0%、95.2%和14.3%.活性有机碳含量与碳库管理指数存在极显著(P<0.01)的相关性,与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5).水稻产量与活性有机碳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均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且相关系数明显大于总有机碳.可见在当地土壤肥力条件下,施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适当配施能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有利于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92.
2006年5月和2011年8月,以秦岭南坡商洛地区近自然经营的不同间伐强度(30%、20%、10%)下栓皮栎天然林为对象,未间伐林分为对照,分析了间伐前后林分的生长情况,以及间伐5年后种群更新、物种多样性和土壤肥力等指标的变化,并对抚育间伐后的林地更新、群落发育等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1~6年生栓皮栎幼苗个体数量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6年生以后的幼苗数量在各间伐强度下无显著差异;间伐10%、20%和30%样地的种群更新潜力分别比对照提高10.8 %、28.5%和32.9%;间伐促进了乔灌层植株(尤其是喜光植物)胸径、树冠以及灌木层植株树高的增加,且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其促进作用越来越显著;间伐后林地的物种多样性和土壤肥力得到改善,表现为间伐30%>20%>10%>对照样地.在栓皮栎郁闭度≥0.85的天然林中,间伐强度30%(郁闭度保留0.6)更有利于其可持续发育.  相似文献   
93.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0、50、100、200和400 mmol·L-1)NaCl处理对1年生大果白刺生长状况及叶片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水势、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对照相比,低浓度NaCl处理(≤50 mmol·L-1)对大果白刺生长没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叶片的SOD、POD、CAT和APX活性均有所提高;高浓度(>50 mmol·L-1)NaCl处理抑制了大果白刺的冠幅面积、分枝数和叶、枝、侧根干质量,叶片的SOD、CAT、POD活性和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显著下降. 随NaCl处理浓度升高,H2O2和MDA含量增加,叶片水势降低.
  相似文献   
94.
水库磷收支及其调控措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校  李叙勇  张汪寿 《生态学杂志》2014,25(12):3673-3682
磷是主要的富营养化限制性因子,其收支途径和调控措施的研究是水库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为推动水库磷的系统研究,进一步完善磷调控体系,本文归纳了水库磷的收支途径,分析了不同因素对磷收支的影响,并对常规调控措施进行了梳理.水库磷输入的主要来源包括上游河流、地表径流、生活生产污染、养殖投入、大气沉降和底泥释放.其中上游河流的输入是水库磷最大的来源.磷主要的输出途径为泄洪或放水,并受不同排水方式的影响.另外生物收获也会输出部分磷.水库磷收支平衡受水库功能、水文条件和水体理化性质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季节和地域的收支情况差异很大.在磷的调控治理上,人工湿地、前置库、底泥疏浚和生物操纵法是目前采取的主要措施.为有效去除磷,需根据水库不同生态特性和水质管理目标,选择或结合多种不同的调控方式.因此,未来的研究应突出水库生态特性,进一步对水库磷收支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并开展水库磷收支与其他营养物质之间影响关系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是有效削减水库磷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95.
西大别山小林海黄山松树轮宽度的气候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树轮年代学研究方法,在鄂、豫、皖交界的西大别山北坡进行黄山松研究,建立了1915—2011年的树轮宽度标准年表(STD).结果表明: 年表中较高的平均敏感度表明树轮中含有较多的气候变化的高频信息;较高的一阶自相关系数表明树轮生长存在显著的前期生长滞后效应;高信噪比和样本解释总量暗示树轮中含有较多的环境信息.标准年表序列指数与1959—2011年间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黄山松树轮宽度生长受生长季末(9—10月)温度、降水量和相对湿度的影响较大;与9—10月帕尔默干旱指数呈显著正相关. 9、10月的水热组合是影响小林海黄山松树轮生长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96.
为了解板桥水库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动态特征并对其水质进行生物学评价,在该水库设置15个采样点,于2014年1—11月按季节进行调查.结果表明: 在板桥水库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17种,隶属于3门4纲5科,其中摇蚊幼虫8种、寡毛类4种、软体动物5种.铜锈环棱螺、河蚬、苏氏尾鳃蚓、粗腹摇蚊和雕翅摇蚊为现阶段板桥水库的重要物种.大型底栖动物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存在空间和时间差异性.ANOSIM分析显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在不同区域和季节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主要贡献物种为雕翅摇蚊、粗腹摇蚊和苏氏尾鳃蚓.经丰度 生物量比较曲线(ABC曲线)分析,板桥水库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稳定,结合物种多样性指数、生物学污染指数(BPI)和Hilsenhoff生物指数(BI)评价结果,板桥水库的水质处于轻度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97.
构建并表达人朊蛋白N-糖基化修饰位点突变的真核表达载体,有助于进一步研究朊蛋白N-糖基化修饰的生物学功能。定点突变野生型人朊蛋白基因PRNP,将获得的突变体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并在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中瞬时表达各种朊蛋白糖基化修饰位点突变体,利用免疫印迹和糖苷酶消化等糖蛋白分析方法鉴定表达产物的糖基化形式。经Western blot鉴定,野生型和突变型朊蛋白表达产物出现不同形式的泳动特征,分别出现特异性糖基化修饰的多个条带,单糖基化修饰的两条条带和无糖基化修饰的一条条带。经PNGase F糖苷酶消化,野生型和糖基化单点突变型表达产物均能被糖苷酶消化,其分子量下移,去糖基化突变型表达产物的分子条带位置不变。通过突变野生型人朊蛋白基因PRNP的N-糖基化修饰位点,获得单糖基化修饰和去N-糖基化修饰的6种人朊蛋白突变体,并能够在HeLa细胞株中瞬时表达单糖基化修饰和去N-糖基化修饰朊蛋白,为进一步研究朊蛋白的相关功能建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98.
草地退化不仅仅是今天中国才发生的事情。历史上曾经发生"黑尘暴"的美国Nort hDakota州,现仍有62.7%土地被用作耕作,林地所占面积仅为1%。私有制以及种植业较高的利润率,是该州种植业比重高于畜牧业的重要原因。草原保护项目(CRP)得到了美国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在North Dakota州采用了以草地恢复为主的措施。美国发达的教育体系带来的高流动率,使得North Dakota州自30年代后居住人口稳定在60~70万成为可能,从而避免了中国出现的草原地区不断增加的人口压力。由此可见:草地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不可能完全保护起来;没有其它配套措施,私有制可能会带来新一轮垦殖;草地畜牧业仍然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业发展需要结合种植业尤其需要与饲料生产相结合。  相似文献   
99.
通过在野外28.5 hm2的坡耕地上采集土壤样品,定量评价了利用137Cs和210Pbex研究土壤有机碳(SOC)动态的潜力,以探讨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农耕地土壤137Cs、210Pbex和SOC在平面和垂直深度上均具有相似的分布特征.在平面上,尽管受土壤侵蚀沉积的影响,137Cs、210Pbex面积活度及SOC储量变异很大,但它们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在垂直断面上,侵蚀区137Cs、210Pbex和SOC在0~25 cm耕层内分布均匀,25 cm以下放射性活度减小,SOC含量也相应下降;沉积区0~100 cm深度上137Cs和210Pbex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分布规律,SOC也具有类似的变化特征.农耕地SOC与137Cs、210Pbex呈显著线性相关,表明它们在黑土区农耕地上具有相似的物理运移特征,137Cs和210Pbex可直接用来定量评价黑土侵蚀下SOC的时空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00.
2010年夏季白令海小型浮游植物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0年7月10-19日我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雪龙”号考察船在白令海(52°42.29′-65°30.23′ N, 169°20.85′ E-179°30.37′ W)采集的70份水采样品,共鉴定小型浮游植物5个门类143种(含变种和变型).其中硅藻门37属95种,甲藻门15属44种,绿藻门2属2种,裸藻门和金藻门各1属1种.聚类分析表明: 调查海区浮游植物可分为深水区群落和浅水区群落.深水区群落分布于太平洋西北部和白令海海盆,种类组成主要以温带大洋性种西氏新细齿状藻、大西洋角毛藻和广布种菱形海线藻、扁面角毛藻为主,浮游植物的丰度较低,种间分配均匀,优势种不突出,种类多样性指数高;浅水区群落分布于白令海陆坡区和北部陆架区,主要由近岸冷水种诺登海链藻、叉尖角毛藻和广温广盐种丹麦细柱藻、旋链角毛藻等组成,浮游植物的丰度高,种间分配不均匀,优势种突出,种类多样性指数低.浮游植物平均丰度为58722 cells·L-1,变化范围在950~192400 cells·L-1,站间差异显著.平面分布趋势总体呈白令海陆架区>白令海陆坡区>白令海海盆>太平洋西北部海域.垂直分布均以表层浮游植物丰度较低,至温跃层附近出现高值.不同水域温跃层的差异决定了其垂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