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53篇
  21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隆德理工学院(Lund Institute of Technology,LTH)拥有一个朝向东侧的巨大缓坡绿地景观。该学校的建筑师是兰卡斯特·安塞姆(Klas Anselm)。他在这块坡地上设计了十几座简单的红砖建筑,如今它们各自孤立地散布在斜坡上。该学校的建筑师是兰卡斯特·安塞姆(Klas Anselm)。他在这块坡地上设计了十几座简单的红砖建筑,如今它们各自孤立地散布在斜坡上。校方曾坚信学校会迅速发展,预计这些单一的建筑将会扩张生长,并在彼此之间建立比原来更密切的联系。事实上,学校确实在不断发展壮大,但没有达到建筑个体之间进行有意义的交流的程度。发展后的结果是一个空有其表但又异常贫瘠、缺乏生气的校园。可提供丰富社交生活的建筑密度的缺乏显而易见。该项目旨在寻找针对这些不足的补救途径。  相似文献   
2.
采用盆栽控制试验,研究了土壤不同NaCl浓度(0(CK)、1‰、2‰、3‰、4‰、5‰和6‰)处理45 d对四季竹叶片脱落率和细胞膜透性以及立竹器官K+、Na+、Ca2+和Cl-等矿质离子的吸收、运输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2‰NaCl处理对四季竹叶片脱落率和离子渗漏率无显著影响,3‰~6‰ NaCl处理显著提高了叶片脱落率和离子渗漏率,四季竹的盐胁迫伤害随土壤盐浓度的增大而加剧.随着Na+、Cl-在四季竹立竹各器官中的显著增加,竹根、竹秆、竹枝K+含量逐渐下降,Ca2+含量变化较小,并且K+、Ca2+在竹根、竹秆中的向上选择性运输能力逐渐减弱.由于竹叶在低浓度(1‰~2‰)和高浓度(3‰~6‰)盐胁迫下分别对Ca2+和K+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吸收能力,随盐浓度的增大,竹叶K+含量迅速升高,Ca2+含量先升高后下降,这对维持竹叶的营养平衡和正常生长具有重要意义.3‰~6‰NaCl处理时,Na+、Cl-在竹叶中的浓度显著高于立竹其他器官,不仅降低了竹叶的渗透势,有利于水分的向上运输,而且四季竹还可以通过叶片脱落的方式降低体内的盐分含量,减轻盐离子毒害.  相似文献   
3.
4.
袁淑德  宋可钦 《生理学报》1991,43(5):512-517
The effect of fluorosis on lactation, lactotroph function and ultrastructure were studied in lactating rats.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 Inhibition of lactation in lactating rats with chronic fluorosis was assessed by stunting growth of pups and decrease in the amount of milk suckled by pups in 30 min. Metoclopramide, a blocker of dopamine receptor, could improve lactation in these rats. 2) During chronic fluorosis serum PRL level was decreased, however, PRL content in pituitary was increased. Electronmicroscopic examination showed accumulation of large mature secretory granules and appearance of extremely large abnormal secretory granules in lactotroph cytoplasma.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hormone release of pituitary lactotrophs is obstructed in lactating rats with fluorosis, and the toxic effect of fluoride is mediated by an enhanced function of dopaminergic system in hypothalamus.  相似文献   
5.
小水榕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植物名称小水榕(anubias barteri). 2材料类别茎尖、茎段. 3培养条件诱导培养基:(1)MS 6-BA 5.0 mg·L-1(单位下同) KT 5.0;增殖培养基:(2)MS 6-BA1.0,(3)MS 6-BA 2.0,(4)MS 6-BA 3.0,(5)MS 6-BA 4.0,(6)MS 6-BA 5.0;生根培养基:(7)MS NAA 0.3 IBA 0.2.各培养基中均添加20 g·L-1白糖、5 g·L-1琼脂,pH 5.8.培养温度25~30℃,诱导和增殖培养的光照度500 lx,生根培养的光照度1 500~2 000 lx,光照时间12 h·d-1.  相似文献   
6.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是一种新发高传染性的冠状病毒。因其编码有限的病毒蛋白,SARS-CoV-2需要借助多种宿主因子完成其生命周期,而大多数参与其中的宿主因子及作用机理仍不明确。因此,研究参与SARS-CoV-2复制周期的宿主因子及作用机理,将有助于我们对病毒生命周期的认识及寻找抗SARS-CoV-2药物的作用靶点,从而可以帮助人们更加有效地防控新冠疫情。本文归纳了参与SARS-CoV-2复制周期中入侵的宿主因子,对全面理解SARS-CoV-2致病的分子机制、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及抗病毒新药研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由于其高传染性已造成全球大流行。目前关于SARS-CoV-2依赖内吞途径进入细胞的研究偏向于药物抑制实验或固定样品的蛋白共定位实验,而对于其入胞时与细胞内吞结构相互作用的动力学机制研究较少。本研究首先基于慢病毒系统包装出可在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BSL-2)进行操作的SARS-CoV-2假病毒,之后利用膜染料对假病毒的囊膜进行荧光标记,并进行鉴定。通过免疫荧光方法观察到假病毒与网格蛋白包被的内吞结构共定位,进一步在网格蛋白敲低的Caco-2细胞系上进行假病毒感染,检测到荧光素酶活性显著下降,这些结果确定了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作用参与假病毒感染。最后基于单病毒示踪技术,通过共聚焦显微镜对假病毒入胞过程进行活细胞实时拍摄,选取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假病毒粒子依赖网格途径入胞的典型视野,并对假病毒动力学进行分析。本研究成功建立了SARS-CoV-2假病毒入胞活细胞示踪平台,可应用于研究单个假病毒粒子入胞过程动力学机制。该平台对SARS-CoV-2入胞机制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是引起水痘和带状疱疹这两种临床表现不同病症的共同致病原,其基因组中ORF43是VZV在宿主细胞中复制的必需基因,但目前尚无针对VZV ORF43编码蛋白性质与功能的研究报道.本研究目的 是制备抗VZV ORF43单克隆抗体,以初步研究该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与分布情况.本研究构建了VZV ORF43蛋白的原核表达质粒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该蛋白的表达,纯化蛋白免疫小鼠后,使用杂交瘤技术及克隆化筛选,获得一株特异性强、反应性好的抗VZV ORF43单克隆抗体2D3.本研究使用该抗体鉴定出VZV ORF43蛋白在质粒转染细胞与病毒感染细胞中表达的分子量大小均约为70kD,但分别呈现出细胞质和细胞核的不同亚细胞定位.以上工作为后续进一步探究该蛋白在VZV感染与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临床主要L型致病菌的分布以及对目前常用性变化趋势.方法对2000年7月~2003年7月临床分离的753株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最常见,它们共同对阿米卡星霉素敏感,敏感率达77%以上,共同对罗红霉素、氨苄西林、克林霉素、阿奇霉素耐药,耐药率均在45%以上.结论与我院5年前及10年前L型细菌耐药性对比,抗生素耐药性已发生变迁.掌握L型细菌耐药性的动态,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