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2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259篇
  92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丙型3肝炎病毒感染的机制目前不明了,大量的证据表明CD81是该病毒感染的最初受体,也有实验认为病毒与低密度脂蛋白结合后通过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介导进入细胞。本文对该病毒感染的受体及它们的多态性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2.
鸳鸯茉莉开花过程中花青素组成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鸳鸯茉莉(Brunfelsiaacuminata)花色变化的机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体系检测其开花过程中花青素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优化的HPLC体系为:流速为0.8 mL min–1,流动相A为7.5%甲酸乙腈,流动相B为7.5%甲酸水,洗脱程序为0 min,8%A;15 min,18%A;25 min,23%A;45 min,40%A;50 min,8%A。利用优化体系检测到鸳鸯茉莉花瓣中含有锦葵色素-3-O-葡萄糖苷、矮牵牛素葡萄糖苷和飞燕草素葡萄糖苷3种花青苷,其中锦葵色素-3-O-葡萄糖苷的含量最高,飞燕草素葡萄糖苷含量最低,且在花色由深变浅的过程中3种花青苷的含量均降低。因此,鸳鸯茉莉的呈色与这3种花青苷有关,且锦葵色素-3-O-葡萄糖苷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3.
为筛选出紫锥菊不定根共培养最佳组合及其接种量,以紫松果菊(Echinacea purpurea,Epu)、白色紫锥菊(Echinacea pallida,Epa)和狭叶紫锥菊(Echinacea angustifolia,Ean)3种药用紫锥菊不定根为材料,在500 m L三角瓶中加入200 m L的0.5 MS+1.0 mg/L IBA培养基进行了悬浮培养,调查了接种量5 g/L、7 g/L和10 g/L及不定根组合方式对共培养紫锥菊不定根生物量、次生代谢产物积累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量为7 g/L时的Epa+Epu共培养不定根干重(6.75 g/L)最高,此组合中不仅多酚(40.31 mg/g DW)和黄酮(34.29mg/g DW)含量高,其产量(多酚272.09 mg/L,黄酮231.46 mg/L)也最高。紫锥菊不定根共培养组合中,只有Epa+Epu不定根中6种咖啡酸衍生物都具有,而且此共培养不定根还刺激产生Epa和Epu单一培养时未检测到的活性物质咖啡酸,其中接种量为7 g/L时的共培养Epa+Epu不定根中总咖啡酸衍生物产量最高,达136.22mg/L,是Epu单独培养时的1.35倍,Epa单独培养时的1.73倍。还原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也是接种量为7 g/L时的Epa+Epu不定根组合较高。此结果为大规模生产具有抗肿瘤抗氧化药用价值的紫锥菊医学药材提供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04.
根据2015年4月浙江沿岸定点调查资料, 分析了春季调查海域螺类种类组成、优势种、资源生物量和密度、物种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浙江沿岸海域春季共捕获螺类27种, 隶属于2目15科21属, 优势种主要有棒锥螺(Turritella bacillum)和褐管蛾螺(Siphonalia spadicea); 螺类平均资源生物量和密度分别为246.64 kg/km2和27.75×103 ind./km2, 总体分布趋势呈现较为明显的斑块分布特征, 但浙北海域资源密度低于浙中南部海域; 种类丰富度指数(D)、物种多样性指数(H′)和种类均匀度指数(J′)的平均值分别为0.36、0.56和0.50, 3种多样性指数均不高, 螺类群落多样性水平处于较低水平, 除物种多样性指数(H′)空间分布特征较为显著以外, 其余2个指数在调查海域整体分布较为均匀; ABC曲线显示浙江沿岸水域春季螺类群落处于中等干扰(或不稳定)状态; 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水深、底层温度和底层溶解氧3个环境因子对研究海域螺类群落的分布起较大的作用。研究旨在探明该海域螺类资源的物种多样性, 丰富我国近海软体动物地理区系的基础资料, 同时也为浙江近海海洋生态和环境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5.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r9m’s macroglobulinemia,WM)是一种罕见的,不可治愈的淋巴浆细胞淋巴瘤(lymphoplasmacytic lymphoma,LPL)。MYD88 L265P突变在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中检出率很高(90%),可以用于疾病的鉴别和诊断,因此,开发一种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对这个突变进行检测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通过将ARMS技术与Clamping PCR技术相结合,建立的新型MYD88 L265P突变富集检测体系可以满足这一需求。优化后,该检测体系检出限为102拷贝,灵敏度为0.1%,对19份临床样品的双盲试验中,检测结果准确率达到100%。所建立的方法具有灵敏、准确的优势,适用于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的早期诊断,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6.
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是肿瘤淋巴结转移的第一站,SLN活检肿瘤阳性的患者需要做系统性淋巴结清扫;SLN活检阴性的患者,不需要做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可以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费用,减少手术并发症;目前识别SLN的方法包括生物活性染料示踪法,放射性核素示踪法,联合示踪法,纳米炭(carbon nanoparticles,CNP)标记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以及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标记法。SLN活检技术在乳腺癌、甲状腺癌、胃癌、恶性黑色素瘤、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肿瘤中皆有不同程度的研究。本文通过复习文献,对前哨淋巴结检测方法予以归纳及其在常见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旨在为恶性肿瘤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7.
坐落于桃花山南坡的福建师范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院园内生长着近百种植物,其中不少是主干胸径1米以上,高20—30米,它们均有七八十年,甚至百余年树龄的古树。樟树是这里的主要树种之一,在这些古老的樟树主干和大树枝上附生着多种蕨类植物,其中槲蕨是最秀丽的一种。除了樟树外,还有尖叶蓝花楹、龙眼、巨盘木、羊蹄甲和破布木等树干上也都能看到槲蕨的踪影。它们附着或悬挂在树干上千姿百态的身姿,构成了一座天然的空中花园。由于这些树木保留了很厚的树皮,这就为槲蕨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必要的生存环境。它们与树木长期共存,互不侵扰,让我们在赞…  相似文献   
108.
近年来,以自然语言处理和视频图像分析为主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其基本特征是聚焦相关应用领域的共性需求,通过大数据、强算力和复杂算法的高效协同与深度融合,构建通用预训练模型,广泛适配下游任务,有力提高模型的处理性能与研发效率.因此,大模型技术为医学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难得契机.本文通过全面梳理国内外大模型的研究进展、关键技术与核心算法,分析总结生物医学领域一系列标准数据集和预训练模型的发展特点,结合医学人工智能的研发实践,深入剖析医学领域大模型构建的应用需求、解决思路与研发经验,助力推动医学大模型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9.
血小板生成素 (TPO)有望成为特异性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理想药物 .对TPOcDNA离体细胞表达和基因治疗血小板减少症进行了初步尝试 :构建了pcDNA3 TPO高表达质粒 ,基因转移离体细胞 ,检测表达产物rhTPO具有完整的生物学活性 ;pcDNA3 TPO分别注射正常小鼠和血小板减少症小鼠 ,小鼠血浆中检测到rhTPO的表达 ,并且正常小鼠血小板水平上升至 1 .9倍 ,血小板减少症小鼠血小板降低的幅度减小、恢复的速度加快并达到原来值的 1 .8~ 2 .0倍 .该结果为TPO基因治疗血小板减少症提供了实验依据 .  相似文献   
110.
织锦芋螺ο家族芋螺毒素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从织锦芋螺(Conustextile)中尽可能多地分离出ο家族的毒素序列和研究其应用价值,在克隆了织锦芋螺α芋螺毒素的基础上进行了织锦芋螺ο家族芋螺毒素基因的分离工作.从织锦芋螺毒管中提取m RNA,通过RACE(rapid am plification ofcDNA ends,cDNA 末端的快速扩增)-PCR方法扩增获得ο家族芋螺毒素cDNA 片段,并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从织锦芋螺毒液中获得了6种新的芋螺毒素序列,且毒素序列的成熟肽部分均符合C- C- CC- C- C的保守半胱氨酸框架.这些是新的ο家族芋螺毒素序列,新序列的阐明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活性和应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