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目的:调查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患者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化疗的NSCLC患者共110例,分别采用肺癌生命质量量表(EORTC-QLQ.C30)、肺癌患者生活质量调查问卷(EORTC-QLQ.LC13)和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对患者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进行调查,分析其相关性,并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整体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不同化疗阶段,患者功能维度得分和整体生活质量得分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维度得分和化疗相关副反应得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表现得分的差异和三种应对方式得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采取面对方式和回避方式的得分均高于屈服方式(P0.05)。面对方式与患者整体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回避方式、屈服方式与患者整体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疾病转移及面对方式是NSCLC化疗患者整体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NSCLC化疗患者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应有效的发挥积极应对方式对生活质量的促进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3.
长期定位施肥对冬小麦品质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利用连续25a在无石灰性潮土的定位施肥试验,研究了长期施肥对冬小麦品质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量有机肥配施高量氮肥、氮磷钾配施能提高冬小麦面粉吸水率、沉降值,延长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断裂时间,提高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高量有机肥配施高量氮肥可提高冬小麦籽粒中谷氨酸、丝氨酸、脯氨酸、丙氨酸和苯丙氨酸的含量.增加37.21%~54.62%.与对照比较均达极显著水平。长期施肥对作物籽粒氨基酸含量的影响也不相同,冬小麦籽粒中氨基酸含量受施肥影响最大的是谷氨酸,变异系数(CV)为14%,最小的是苏氨酸和赖氨酸,CV为7.67%及5.27%。  相似文献   
84.
丰林自然保护区景观生态评价:量化与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目前原始天然红松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天然林集中分布区.本研究根据景观分类图、各景观类型的属性数据库及1997年186个样地系统空间抽样数据,选用多样性、自然性、代表性、稀有性、面积适宜性、稳定性和人类干扰7项指标,建立2个层次的生态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生态评价因子的等级化处理,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计算出各生态评价因子的综合评价指数(CEI).结果表明,区内有高等植物113科568种、高等动物近220种,物种多样性赋分3分;保护区地带性顶极植被类型:椴树红松林、枫桦红松林、云冷杉红松林,隐域性顶极群落云冷杉林以及仍具有原始林性质的针阔混交林、针叶混交林面积占森林总面积的90.0%和森林总蓄积的96.6%,代表性赋分3分;近20~30年内未受到强烈的外界干扰(人为和自然的),自然生境完好,次生化演替得到有效控制,自然性和人类干扰赋分4分;原始森林植物仍保存着很多古老第三纪的孑遗种,如红松、水曲柳、核桃楸、黄檗、紫椴和色木槭等,稀有性赋分4分;保护区总面积18165hm2,其有效面积大小适宜,足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面积适宜性赋分4分;保护区以红松为主体的红松混交林是一个稳定的群落,稳定性赋分4分.综合评价结果,该保护区生态质量CEI为0.87,表明  相似文献   
85.
  池杉(Taxodium ascendens)属于典型的耐水树种, 掌握其根系对淹水环境的生态适应机制对于研究林木耐水机理十分重要。通过对江苏省里下河低湿地17年生池杉在高水位(6~10月淹水, 全年平均地下水位-5 cm)、中水位(8~9月淹水, 全年平均地下水位-18 cm)和低水位(常年不淹水, 全年平均地下水位-41 cm)条件下的根系进行调查, 结果表明, 池杉在高水位条件下形成细长的气生根, 气生根依附于树干北侧或潜伏于树干外表皮内侧和纵裂的树皮缝隙中; 中水位池杉能形成直径(7.9±2.2) cm、高(7.7±2.7) cm的膝根, 每株立木拥有膝根数(5.8±1.7)个; 低水位池杉也能形成膝根, 但个体小、数量少。林木地下和地上生物量均呈现出明显的高水位<中水位<低水位的趋势, 但是地下/地上生物量的比值却呈相反趋势, 表明池杉耐水性虽然很强, 长期处于较高水位时生长会明显受抑, 尤其是地上生物量生长受抑更显著。高、中和低水位池杉的地径/胸径之比分别是2.66±0.11、2.08±0.10和1.75±0.08, 说明水位较高的环境能促进树干基部的相对粗生长。长期淹水导致地下根的容重降低, 但是气生根和膝根的容重却明显大于地下根。高、中水位池杉细根的Fe和Mn浓度显著高于低水位, 其中Fe的浓度相差10倍以上, 但是叶的Fe、Mn浓度在不同水位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膝根的呼吸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 8月和9月平均每个膝根的呼吸速率为2.1~2.5 mgCO2&#8226;h–1, 6月和11月为0.7~0.9 mgCO2&#8226;h–1, 3月为0.4 mgCO2&#8226;h–1; 膝根吸收O2的摩尔数是释放CO2摩尔数的4.6倍, 说明膝根吸收的O2除了供自身呼吸, 大部分是提供给地下根利用。池杉之所以具有较强的耐水性, 与其在缺氧环境中能形成气生根和膝根、树干基部膨大和根系容重降低等有利于改善根系通气条件的生态适应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6.
87.
槐糖脂是一种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因其低毒性、生物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及良好的生物活性而备受关注,利用球拟假丝酵母生产生物表面活性剂槐糖脂极大地加速了其产业化进程。对槐糖脂在球拟假丝酵母中的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的特点和基因工程改造假丝酵母合成新型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为扩展球拟假丝酵母作为糖脂化合物合成底盘细胞提供建议和前景分析。  相似文献   
88.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制作胸腹水细胞块的效果以优化胸腹水细胞块制作程序,并对其临床价值进行探讨。方法:以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科收集的胸腹水标本120例为研究对象,将每样标本平均分成三组,使用三种不同方法(试管包埋法、直接离心法、细胞块试剂盒法)制作胸腹水细胞块。对不同方法制作细胞块的成功率、完整性及细胞切片恶性细胞的检出率进行考察与比较。结果:细胞块试剂盒法成功率最高,为96.67%,试管包埋法次之,成功率为92.50%,二者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直接离心法制作成功率为80.83%,远远低于试管包埋法及细胞块试剂盒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块试剂盒法制作的细胞块完整性最高,完整标本所占比例为96.67%,试管包埋法次之,完整率为94.17%,二者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直接离心法制作完整率为68.33%,远远低于试管包埋法及细胞块试剂盒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方法恶性细胞检出率以细胞块试剂盒最高,与其他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胞块试剂盒法制作胸腹水细胞块具有最高的成功率及完整性,并且可以显著提高恶性细胞检出率,值得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89.
春季和夏季巢湖浮游生物群落组成及其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 convertAbstractHtml(article.abstractinfoCn, "cn")}}    相似文献   
90.
莲花山甘肃柳莺的声谱分析和繁殖记录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甘肃柳莺一起被认为是黄腰柳莺的亚种或同种异名,近年来重新被确认为独立的鸟种。2001年6月-7月,作者在甘肃省莲花山自然保护区海拔2850m的云冷杉针叶林对甘肃柳莺的典型鸣唱、叫声进行了记录及声谱分析,首次描述了甘肃柳莺的巢址、卵等基本繁殖生物学资料,并运用自动温度记录器研究了甘肃柳莺雌鸟的孵卵节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