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9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卢训令  赵海鹏  孙金标  杨光 《生态学报》2019,39(9):3133-3143
农业景观中的鸟类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的形成与维持具有重要作用。黄淮平原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景观区之一,为探讨区域内农业景观中鸟类多样性特征和不同生境间的差异,在研究区农业景观不同生境中布设样点,调查繁殖期鸟类多样性特征。结果显示:(1)共记录到32科、49属、66种的10044只个体,但优势科属明显;(2)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均表现出在沟渠、湖泊生境中较高,农田和村庄生境中相对较低,但物种多度呈现出村庄生境中最高,其次是沟渠和农田生境,湖泊生境中最低;(3)在区系分布上,各生境中均以广布种为主,生态类群上,鸣禽在各生境中均占绝对优势,涉禽和游禽主要分布在沟渠和湖泊生境中,从居留型来看,留鸟是各生境中的主导类群,候鸟、旅鸟和迷鸟比例很低;(4)鸟类群落异质性分析显示,各生境间的相似性总体上较高,表明区域内农业景观中鸟类组成具有较高的重叠性。研究显示农业景观中湖泊和沟渠的存在能有效的提高区域鸟类的丰富度和多样性,而沟渠的存在能有效的提高鸟类个体多度,农田和村庄有助于特定类群多度的增加,因此在未来的区域持续农业景观的构建中一方面要重视自然、半自然非农生境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不同生物类群对景观异质性响应和对生境特征需求的差异。  相似文献   
92.
黄河下游平原非农植物多样性拆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卢训令  汤茜  梁国付  丁圣彦 《生态学报》2016,36(14):4395-4405
非农生物多样性的存在是农业景观生态系统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对农业景观非农生境中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分析将有助于可持续农业景观构建措施的科学提出。在黄河下游平原典型农业景观中采用栅格分区的方式布设样点(共54个),采用典型样地法对各样点内的林地、树篱、田间道路和沟渠等主要非农生境的植物群落进行调查,采用生物多样性加性分配的方法探讨不同空间尺度上生物多样性的组成特征。结果显示:(1)各非农生境间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异。(2)偶见种从数量上构成了各非农生境中植物物种丰富度的主体,而常见种则行使着群落优势种和构建者的角色。(3)总体上,β多样性在各空间尺度中均对总物种丰富度具有重要贡献。(4)常见种和偶见种中物种组成格局存在显著差异:常见种的物种丰富度主要由α多样性贡献,而β多样性则贡献了偶见种的绝大部分。简言之,β多样性对区内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维持意义重大,农业景观中非农生境类别的出现对总物种丰富度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各生境中较高的样点间β多样性(β样点)意味着在看似均质化的农业景观背景中依然具有较高的区域差异;景观组成和构型的变化将对农业景观中植物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产生重要影响,且对偶见种的影响更甚。未来,应从景观和区域等更大尺度上,基于农业景观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的综合考虑及可持续农业景观的建立来探讨农业活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权衡。  相似文献   
93.
梁国付  卢训令  贾振宇  丁圣彦 《生态学报》2016,36(10):2896-2904
以黄河中下游郑州地区为研究区域,根据林地面积比例高低,把确定的260块景观区域划分为林地面积比例高(50%)、中等(50%—30%)、低(30%—10%)和非常低(10%)共4个不同类型;采用概率连接度指数(PC)表征林地栖息地可用性程度。利用R软件里的广义线性模型(GLM),分析了10、50、100、250、500、1000、2000 m和3000 m物种不同扩散能力下,反映林地景观组成和构型特征的林地面积比例(PA),以及林地面积比例(PA)与林地斑块数量(NP)、林地平均斑块大小(PS)、林地斑块隔离度(PI)组合作用对栖息地可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林地面积比例高的区域,林地面积比例是决定栖息地可用性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林地面积比例中等的区域,除林地面积比例外,林地斑块隔离度和平均斑块大小是主要影响因素;在林地面积比例低和较低时,依据物种扩散能力的不同,需要考虑平均斑块大小和林地斑块数量的影响。景观中不同林地面积比例情况下,生物保护措施和管理要依据林地面积比例、林地斑块数量、林地平均斑块大小、以及林地斑块隔离度。  相似文献   
94.
为研究土鳖虫脂溶性成分及水溶性成分对MC3T3-E1成骨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将土鳖虫粉用索氏提取法制得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提取物,采用冻融法在不同温度下处理获得不同温度水提物,以噻唑蓝(MTT)法进行细胞增殖活性检测.结果发现,土鳖虫索氏提取物对成骨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P<0.05).土鳖虫的25℃水提物对成骨细胞有促增殖...  相似文献   
95.
黄河下游平原不同非农生境中植物多样性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卢训令  汤茜  梁国付  丁圣彦 《生态学报》2015,35(5):1527-1536
自然、半自然等非农生境是区域农业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黄河下游平原区是典型的农业景观,农田是最主要的景观类型,林地、树篱等景观要素散布其中,为研究区内非农生境中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效应,采用典型样地法对区内典型农业景观中林地、树篱、田间道路和沟渠等主要非农生境中的植物群落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区内植物组成以菊科、禾本科等为主;区内植物科的地理成分以世界分布和泛热带分布为主,各生境间有一定的差异,属的地理成分复杂,具有中国15个种子植物属分布型中的13个,以温带分布、世界分布和泛热带分布为主,总体上区内的植物组成以广布种为主,优势科属明显,特有种缺乏;各非农生境中的植物多样性存在一定的差异,林地和树篱生境具有较高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显著高于田间道路,沟渠、林地和树篱生境中的物种均匀度和群落盖度均显著高于田间道路;β多样性分析表明田间道路生境中的群落组成分化程度在各样点间最大(β多样性指数最高);树篱、林地和田间道路等生境间群落相似性均较高,但其群落结构和优势种组成方面却存在显著的差异,沟渠作为一种特殊生境与其它生境间的群落相似性相对较低。研究表明,在黄河下游平原典型农业景观中,作为非农生境存在的林地和树篱在物种多样性维持中具有重要地位,沟渠为水生和湿生植物提供了庇护所,意义重大;各生境间高的群落相似性仅是物种组成名录相似性的反映,其空间格局和优势种群间差异明显,各生境植物群落的生态功能差异巨大。未来区内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应重在生态系统过程、功能的加强以及生态系统服务的维持和提高,且需进一步在景观水平上探讨各非农景观要素的空间构型对其生态效益的影响机制及其调控和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96.
非编码RNA以其庞大复杂的RNA调控网络在生命活动的各个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非编码RNA可以在表观遗传水平、转录水平以及转录后水平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转移、凋亡、代谢和免疫逃逸等,调控肿瘤的发生发展.此外,非编码RNA已被证实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差异表达,具有成为生物标志物的潜力.本文归纳总结了非编码RNA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同方面的作用,并且介绍了非编码RNA在液体活检和化疗耐药中的应用前景.相信非编码RNA作为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调控因子,在将来会有更深入的研究和有价值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7.
伊洛河流域外来草本植物分布格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外来生物入侵及其防治已经成为生态学关注的重点和热点问题.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外来入侵种上,然而入侵种仅占外来种中很少一部分,因此,研究外来种现有分布格局对研究生物入侵及其防治有重要意义.以伊洛河流域草本植物群落中的外来种为对象,沿河从河源地到入黄河口选取典型样地,在调查流域内草本植物群落中物种组成的基础上选取外来种,并对外来种种类组成及其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内有外来草本植物27种,分属于15科,种类较多的科为菊科、苋科和豆科;引入方式以有意引种为主.流域横向不同生境间,河滩地在水流的养分富集、季节性洪水物理干扰及人为活动扰动作用下,呈现出受外来种分布较多,而受人类活动扰动最强且营养丰富的农田分布较小的分布格局;纵向环境梯度下,上游河源山地属于自然植被区,人为干扰较轻,且受外来种影响较小;中游丘陵区从自然生态系统向农业生态系统的过渡区域,人类活动的扰动有所加强;下游平原农业区,人类活动强烈,区域内以人工生态系统为主,群落物种组成简单但受外来种影响最大,受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不同物种在不同生境间差异明显,其中,小蓬草、钻叶紫菀和反枝苋广泛分布于3种生境中.总体上,伊洛河外来草本植物分布格局在自然因素的基础上强烈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98.
54 例儿童结核病诊治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 由于流动人口增加以及基层预防接种和诊治工作尚存在薄弱环节, 儿童结核病发病率有增长趋势。为分析儿童结核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及误诊特点, 对我院2006 年3 月― 2008 年7 月住院治疗的54 例儿童结核病病例从年龄、性别、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误诊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 儿童结核年龄≤5 岁者所占比例最高( 64. 8% ) ; 临床分布以肺结核合并肺外结核者最多( 44. 5% ) , 其次为单纯肺结核( 37. 0% ) 和肺外结核( 18. 5% ) 。本研究中患儿在外院误诊率为55. 6% ; 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肺部弥漫性结节影、斑片状模糊影, 胸膜增厚或伴胸腔积液, 纵隔及( 或) 肺门淋巴结肿大, 腹腔淋巴结肿大, 颅脑断层扫描( CT) 或磁共振成像( MRI) 异常等。结果提示, 年龄≤5 岁是儿童结核病的好发年龄; 结核菌素试验联合影像学诊断可明显提高儿童结核病临床确诊率, 减少误诊、漏诊; 积极正规的抗结核治疗对绝大多数儿童结核病患者有效。  相似文献   
99.
观察了由19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SNP)组成的Y染色体单倍型在全国22个省市汉族人群中的分布. 结果表明, 中国南北人群的Y染色体单倍型组成有较大差异, 南方人群的多态性明显高于北方人群, 而后者中的单倍型仅包含前者的一部分, 其中单倍型H7, H10, H11和H12仅出现在南方群体. 这一观察结果与中国南北少数民族人群间差异相符, 提示现代人类自南方进入中国, 随后由南向北逐渐迁移. 同时对携带南北人群共同的单倍型个体在3个Y染色体微卫星标记位点进行了基因组分型, 据此估算了现代人类进入中国的时间大致在18 000~60 000 a前.  相似文献   
100.
野生毛葡萄远缘杂交后代离体培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MS、1/2MS、GS三种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以及在1/2MS培养基上分别附加6-BA 1.0mg/L+IAA 0.1mg/L和6-BA 1.0mg/L+NAA 0.1mg/L两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野生毛葡萄及其远缘杂交种后代213、741、196、296、B2等6个品种(种类)进行茎段腋芽萌发离体培养试验。结果表明:1/2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最适宜茎段腋芽的诱导萌发;NAA对毛葡萄及其杂交种后代的萌芽生长影响明显,若单独使用,对绝大多数品种的茎段腋芽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IAA交替使用,则对茎段腋芽萌发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