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5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01.
102.
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养分的重要来源, 叶片脱落时间是影响其分解的关键因素。东北温带森林中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落叶时间较其他树种晚, 在山脊等贫瘠立地叶片甚至第二年春天才脱落。我们假设: 相对于其他树种, 蒙古栎叶片养分元素含量过高、再吸收时间长, 导致叶片延迟脱落。为验证假设, 除蒙古栎外, 选择了落叶时间居中的色木槭(Acer mono)和落叶较早的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为对象, 持续监测叶片从成熟至凋落过程中叶片养分元素含量, 包括大量元素: 氮(N)、磷(P)、钾(K)、钙(Ca)和镁(Mg), 微量元素: 铁(Fe)、铜(Cu)、锰(Mn)和锌(Zn); 并分析养分再吸收率。结果表明: 蒙古栎成熟叶养分元素含量介于对照树种之间; 凋落叶N、P和K含量低于对照树种, Fe和Mn含量高于对照树种, 其余元素含量介于对照树种之间。该结果不支持“蒙古栎叶片养分含量过高”假设。蒙古栎叶片N、P和K再吸收率高于对照树种, 再吸收率高低与其落叶时间完全一致; 叶片Cu和Zn再吸收率与对照树种无显著差异; 叶片其余元素未发生再吸收, 其累积率与对照树种无显著差异; 说明养分再吸收与养分含量无关, 可能与树种的种专一性相关, 可能会影响叶片脱落时间。由于蒙古栎多生长在贫瘠土壤, 其成熟叶无法积累更多养分; 为避免叶片脱落后养分进入土壤被其他物种利用, 将养分尽量回收储存于自身, 即蒙古栎叶片养分再吸收过程较长, 叶片脱落较晚。生长在极端贫瘠立地的蒙古栎叶片次年春天才落叶, 可能是由于再吸收一直在进行, 来不及脱落而保留至新生长季开始。落叶晚的树种养分再吸收率高、有利于自身养分保存, 更能适应贫瘠土壤, 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03.
科尔沁沙质草地沙漠化过程中土壤生物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相邻地段的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为对象,研究了科尔沁西部沙质草地沙漠化过程中土壤微生物量、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的变化特征以及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沙漠化过程中土壤养分严重丧失,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以及土壤脲酶、蛋白酶、蔗糖酶、磷酸单酯酶、脱氢酶、多酚氧化酶和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均随沙漠化程度的加剧而大幅度下降;土壤生物活性对土壤沙漠化比较敏感,在固定沙丘到半固定沙丘的转化过程中土壤生物活性下降最快;土壤微生物量、土壤酶活性以及土壤养分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GSK3在动物肺组织及培养的猪支气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方法用免疫组化,免疫细胞荧光法检测GSK3在人、大鼠、小鼠和猪的肺组织及培养的猪支气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GSK3α和β广泛表达于人、鼠和猪的肺组织中,定位于胞浆.它们在几种动物肺组织中的表达分布大致相似,主要见于各级支气管上皮细胞、肺泡上皮细胞、粘膜平滑肌细胞和粘膜下腺体.但GSK3α在软骨细胞中表达明显强于GSK3β;几种哺乳动物肺组织中均未检测到GSK3的磷酸化.免疫荧光检测培养的猪支气管上皮细胞中有丰富的GSK3α、β的表达,磷酸化的GSK3信号弱.结论 GSK3α、β丰富表达于不同种属哺乳动物肺组织的支气管上皮、腺体以及肺泡上皮,提示其可能在肺组织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发生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5.
水稻品种化感特性与农艺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选用9个华南地区主栽水稻品种,用特征次生物质标记方法测定它们的化感指数,并通过田间实验确定这些水稻品种的抑草效应及主要农艺性状,在此基础上分析这些水稻品种的化感特性、抑草效应和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具有化感特性的水稻品种并不都能在田间表现出抑草效应,化感特性与主要农艺性状均无显著的相关性,但同时具有化感特性和有利竞争农艺性状的水稻品种均能在田间显示抑草效应.水稻化感特性和农艺性状的不相关显示化感特性转入相关的水稻品种将不影响它们的农艺性状,这意味着能培育出各种农艺性状的水稻化感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6.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室内生物燃料烟雾颗粒物污染源的种类,烟雾中有害物质的种类及其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关系,并以慢性阻塞性肺病作为案例阐述了其发病的病因,为制定该类由生物燃料烟雾颗粒诱发的疾病的预防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7.
目的:严重脓毒症中液体复苏的生理病理学理论支持及动物实验证据不足,有必要进行相关临床试验来确定液体复苏对于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6名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分为液体复苏组和非液体复苏组。比较两组的28天生存率,ICU住院天数的差别,对两组在院生存天数进行生存函数分析。结果:液体复苏组的28天生存率为41.7%,未液体复苏组的28天生存率为50.0%,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713)。液体复苏组的平均住院天数为24.7±6.0天,未液体复苏组的平均住院天数为17.7±3.4天,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308)。液体复苏组的中位在院生存天数为38.0[28.0,48.0],液体复苏组的中位在院生存天数为25.0[22.8,27.2]。两组之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Log Rank P=0.044,Breslow P=0.025)。结论:在严重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患者中,采取液体复苏能够延长患者的中位在院生存天数,可见液体复苏在严重脓毒症的治疗中有重要意义。尚未发现液体复苏能提高严重脓毒症患者28天生存率的相关证据。采取液体复苏究竟能否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还需要大样本随机临床对照试验来证明。  相似文献   
108.
耐高温α-淀粉酶是数千年前即取得工业化应用的重要工业用酶。由于其具有热稳定性好、液化彻底、易保存等优势,在淀粉制糖、味精、啤酒等食品发酵以及纺织印染等行业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首先就耐高温α-淀粉酶的菌种来源、结构与功能、α-淀粉酶酶活性提升、基因工程菌的构建等方面已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然后对耐高温α-淀粉酶外源表达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文章最后分析讨论了在耐高温α-淀粉酶开发方面国内现有水平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以期为耐高温α-淀粉酶的开发提供参考及思路。相信随着代谢工程和过量表达等技术手段的相继应用及业界的持续努力,我国耐高温α-淀粉酶的开发必将取得飞跃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9.
本文根据花粉的发育结合花序的显著特征, 将南美蟛琪菊(Wedelia trilobata)花的后期发育分为P1~ P7七个时期。对舌状花和盘状花的生长进行了观察。研究表明, 分化完全的舌状花在P3期、即花粉细胞四分体出现之后长度超过盘状花, 在盘状花的雄蕊出现具有萌发孔的花粉粒之后, 舌状花开始着色。P2以后的花序经离体培养可以开放, 光、糖和GA3对花序的生长和开放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不同化疗方案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凝血纤溶功能及血小板参数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96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化疗方案的不同分为TP组(50例)及GP组(46例),TP组患者给予多西他赛联合卡铂方案(TP方案)进行化疗,GP组患者给予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方案(GP方案)进行化疗,另选择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治疗前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以及D-二聚体(D-dimer)、血小板数(PLT)、血小板比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以及大体积血小板比率(P-LCR)及TP组和GP组治疗后以上指标的差异。结果:TP组和GP组患者化疗前PT、APTT、TT、FIB、D-dimer、PLT、PCT、MPV、PDW以及P-LCR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TP组与GP组以上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TP组和GP组患者PT、APTT、TT、FIB、D-dimer、PLT、PCT、MPV、PDW以及P-LCR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GP组TT明显长于TP组(P0.05),PLT、PCT明显低于TP组(P0.05)。结论:凝血纤溶功能及血小板参数对于评价不同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不同化疗方案选择对于患者凝血系统均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