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5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21.
林宜萌  肖洪兴 《植物研究》2004,24(4):385-386
报道了采自吉林省五女峰的蓝藻门星球藻属一新种, 即细棘星球藻。  相似文献   
122.
利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从急性期HFRS病人外周血清总RNA中扩增获得汉坦病毒S片段部分编码基因 (SA) ,使用NCBIBlast软件对排分析证实为汉滩型 ,申请GenBank号 :AY42 5 61 2。将该片段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 ,并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所表达的蛋白分子量约为 490 0 0kDa,重组蛋白在菌体中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该核蛋白具有较好的抗原活性。该蛋白在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的血清学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3.
玉米秸秆酸解副产物对重组酿酒酵母6508-127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将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如玉米秸秆等用稀酸水解预处理,在半纤维素水解为单糖的同时,水解液中还会产生一些可能对后续发酵有影响的副产物。本实验分别考查了在玉米秸秆稀酸水解液中检测出的乙酸、甲酸、香草醛、糠醛和羟甲基糠醛对重组木糖发酵菌株S. cerevisiae 6508-127生长和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酸和乙酸对菌体生长的抑制强于乙醇生成,且甲酸的抑制程度远大于乙酸;2g/L香草醛可使菌体生长延滞期明显延长,而在较低浓度(≤1.2g/L)此现象不明显。糠醛在0.5-1.5g/L范围内对菌体生长有抑制作用,但使乙醇得率提高;羟甲基糠醛在0.2g/L浓度存在就使乙醇得率有明显降低,但使生物量得率提高;研究中还发现,糠醛、羟甲基糠醛和香草醛可被S. cerevisiae 6508-127代谢。  相似文献   
124.
芽胞杆菌漆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芽胞杆菌漆酶具有耐高温、适宜碱性条件的特性,是细菌漆酶的典型代表,其潜在工业化应用价值极高。枯草芽胞杆菌的芽胞外衣蛋白CotA是目前研究得最深入的细菌漆酶,其三维结构及催化机理与其他漆酶类似,但其催化部位的结构与其他漆酶差异较大。同时,近年来科研工作者们还发现了很多其他类型的芽胞杆菌漆酶。本文从结构特征、催化特性、酶学性质和应用四个方面阐述芽胞杆菌漆酶的特点及近年来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5.
目的:研究姜黄素的抗增殖作用是否依赖于其对Ets-1表达的下调。方法:使用Ets-1 siRNA对CFs细胞Ets-1基因进行沉默;Real-time PCR和western-blot法测定各组细胞Ets-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AngⅡ明显增加CFs细胞内Ets-1的表达;使用siRNA技术对Ets-1进行沉默后,随着Ets-1表达的降低及转录调节能力的下降,由AngⅡ诱导的CFs细胞的增殖能力及增殖相关细胞因子分泌减少;姜黄素可以显著降低AngⅡ诱导的Ets-1表达升高,并具有浓度依赖性(P0.05)。说明姜黄素对AngⅡ诱导的CFs增殖的抑制作用可能依赖于其对Ets-1表达的抑制作用。结论:Ets-1 siRNA对Ets-1进行基因沉默后,显示出抗增殖效用;姜黄素能够有效地抑制AngⅡ诱导的CFs细胞Ets-1 mRNA和蛋白的过表达;姜黄素的抗增殖作用可能依赖于其对Ets-1基因的表达下调而得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6.
目的:了解目前淄博地区新生儿感染巨细胞病毒(HCMV)的现状,找出最佳检测方法,提高诊断水平,并探讨巨细胞病毒对肝功能的损害.方法:采用抗体捕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荧光定量PCR(qPCR)对2011年12月至2012年5月出生的2596例新生几分别进行血清HCMV-IgM抗体和尿液HCMV-DNA定量检测,并对符合HCMV感染的阳性标本进行肝功能回顾性分析.结果:用ELISA检测血清CMV-IgM阳性29例(1.117%),用qPCR检测尿液HCMV-DNA阳性39例(1.502%),两种方法阳性符合率7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共有40例阳性患儿回顾性分析肝功能指标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均高于正常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淄博地区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率较高,危害性大,对新生儿早期检测和诊断十分重要,定量荧光PCR法检测敏感性要高于ELISA法检测,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检测出的HCMV感染患儿肝脏易受病毒侵害,造成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27.
蓝藻是古老的原核光合生物, 不仅在植物进化上有重要地位, 也是可利用的生物资源及重要的基因资源。Slr1515是来源于集胞藻6803(Synechocystis sp. PCC 6803)的基因, 其同源基因在蓝藻中普遍存在, 但对其生物学功能所知有限。以易于转化的水稻品种中花11(Oryza sativa subsp. japonica cv. ‘Zhonghua 11’)为材料, 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将Slr1515基因导入水稻胚性愈伤组织中。经过诱导分化, 获得了一系列转基因幼苗。通过PCR、GFP荧光及免疫印迹检测, 筛选出单拷贝插入的转基因阳性株系, 并对野生型和转基因株系的表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灌浆期转基因株系的剑叶长度比同期的野生型提高了27.7%。进一步的测定结果显示, 转基因株系的剑叶叶绿素含量和PSII最大量子产率分别比野生型提高了0.65倍和4.4%。推测Slr1515基因可能在改善水稻农艺性状方面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8.
[目的]建立红棕象甲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全长转录组数据库,深入挖掘红棕象甲基因数据信息.[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平台,利用二代测序(Illumina RNA-seq)校正三代测序(PacBio Iso-Seq)的方法对红棕象甲进行全长转录组测序,并对转录组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红棕象甲全长转录组平均长度为2 302 bp,N90长度为1321 bp,N50长度为2 785 bp;经CD-Hit程序去冗余,获得转录本63 801条,主要长度范围为0.5-6 k.基因功能注释表明,在NR、Swiss-Prot、KEGG、KOG、GO、NT和Pfam数据库中,分别有50 280、40 109、47 197、33 511、27 707、27 253和27 707条转录本被注释;其中,12 508条转录本均在7个数据库中有注释,54 999条转录本至少在一个数据库有注释.此外,经鉴定或预测,获得2 184个可变剪接(AS)、66 230个SSR、2 084个转录因子(TFs)和9 618条长链非编码RNA(LncRNA).CDS长度的主要分布范围为0-2 500 nt.[结论]本研究获得了红棕象甲全长转录组数据库,为红棕象甲后续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9.
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阳性与阴性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中辅助T细胞(Th17)及相关细胞因子白介素17(interleukin,IL-17),白介素6(interleukin,IL-6)表达的差异。方法:收集RA患者51例,根据RF测定分为RF+、RF-组,健康查体者(对照组)2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受检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Th17细胞的百分率;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受检者血浆中IL-17,IL-6的水平。结果:RA患者CD4+IL-17+T细胞,IL-17、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RF因子阳性与阴性RA患者之间CD4+IL-17+T细胞,IL-17、IL-6表达水平均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RA中不同RF型免疫反应和炎症表达的不同,可能与Th17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30.
目的:探讨血浆DNA和HBV—DNA载量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后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用RT—PCR方法随访检测HBsAg阳性且经彩色B超诊断为肝硬化的患者,每6个月检测一次患者的血液循环DNA和HBV-DNA载量,直到经临床症状、彩色B超、CT诊断为原发性肝癌为止。结果:在PHC中,循环DNA61.3±31.9ng/ml,健康对照组20.3±9.9ng/ml,两组差异显著(P〈0.01);而HBV—DNA载量,在PHC确诊时多数处于较低水平,78%≤105copies/ml,与PHC确诊前有明显差异(P〈0.01)。PHC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者循环DNA51.2±17.9ng/ml,淋巴结转移者循环DNA73.9±23.7ng/ml,两者存在差异(P〈0.05);而HBV-DNA载量有无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差异。结论:联合检测血液循环DNA和HBV—DNA载量对PHC的预测、预后价值明显,且方法简单,易于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