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01.
双链断裂(double strand breaks,DSBs)是细胞染色体复制过程中经常出现的DNA损伤,它的修复过程顺真核生物中以同源重组(homology recombination,HR)修复为主。正常机体中有着一系列的基因和蛋白及时修复复这些损伤,这些蛋白归属于RAD52上位性集团(RAD52epistasis group)。它们对细胞发挥功能和维持生存意义重大,近来国外研究十分活跃。  相似文献   
102.
定向选育衣康酸高产菌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衣康酸生产菌土曲霉A9002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及亚硝基胍复合诱变后再行定向选育,即在以衣康酸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富集不能同化衣康酸的菌种,将将它们涂布在含乌头酸酶抑制剂(单氟醋酸)的高糖、高衣康酸平板培养基上,最后从中而筛选出一支衣康酸氧化酶弱,乌头酸酶活强,并耐自身代谢产物的高产突变株A9003。此菌株在摇瓶培养72h后,产酸为9.2%,转化率为58.1%,在100m^3发酵罐生产性试验中,  相似文献   
103.
抽穗期不同灌水深度下水稻群体与大气的温度差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于2005年选用3个水稻品种(扬稻6号、扬粳9538和武香粳14)在抽穗开花期设置无水(0 cm)、浅水(2~4 cm)和深水(10 cm以上)3个水分处理,研究水分管理对水稻不同部位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30-15:00,田间灌水深度显著影响水稻植株不同部位的温度.田间水位越高,水稻各部位的温度越低,大气温度与植株不同部位的温度的差值越高.深水管理下,3个品种大气与水稻穗部、植株中部和田面温差的平均值分别比无水管理高1.37、2.98和4.12 ℃,比浅水管理高0.67、1.59和2.17 ℃;而浅水管理大气与下穗部、植株中部和田面温差的平均值分别比无水管理高0.71、1.39和1.95 ℃.不同品种大气与水稻各部位的温度差值也存在差异.对田面-植株中部-穗部温度传递特性的分析表明,不同水深管理下的水稻群体内部温度的变化梯度符合热学传递原理,说明在抽穗期高温来临之前提高田间水深对降低或缓解水稻高温热害具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04.
基于我国南方38个稻田试验点222个样本的表土有机碳数据,设5种施肥措施类型[无机氮肥(N)、无机氮磷肥配施(NP)、无机氮磷钾肥配施(NPK)、单施有机肥(O)和有机无机肥配施(OF)],研究了不同施肥措施下我国南方稻田表土有机碳含量的相对年变化量和固碳持续时间.结果表明:5种施肥措施下,稻田表土有机碳含量相对年变化量集中在0~0.4 g·kg-1·a-1,两熟制和三熟制的表土有机碳含量相对年均增量分别为0.20和0.26 g·kg-1·a-1;有机肥处理(O和OF)比无机肥处理(N、NP和NPK)的表土有机碳含量相对年增量更高,其中,OF处理最高,为0.32 g·kg-1·a-1;随着时间的延长,土壤有机碳的累积速率逐渐降低,N、NP、NPK、O和OF处理下表土固碳持续时间分别为22、28、38、57和54年.从土壤固碳角度考虑,有机无机肥配施为我国南方稻田最佳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105.
电镜观察到雌性银鲫肝脏中正在形成的卵黄物质具有晶形主体结构,银鲫卵的卵黄粒内无晶形主体,第一次卵裂前的受精卵卵黄粒内有两种形式的空泡。一种是一些中空的小空泡;另一种是一个大的空泡,泡内含有线粒体和颗粒状的核糖体,泡的边缘有片层状的类脂物。受精卵中的线粒体内部结构多样,有些含有颗粒状物,有些含有片层状的类脂物。    相似文献   
106.
本文报道了heng形目鸟类2科10种的核型。并和已报道过的heng形目6科21种的核型进行了比较研究。我们发现heng形目鸟类中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核型,推断它们可能有不同的进化起源。这与Sibley等人(1987)通过对DNA-DNA杂交数据的分析得出的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107.
采用不同污水水力负荷(每周0、3、6、9、12、15 cm),在‘中林2001’杨树人工林林地进行了污水慢渗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负荷生活污水处理使‘中林2001’杨树人工林土壤平均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和Na+含量分别比对照(0 cm)增加1.940、0.115、0.029、1.454和0.030 g·kg-1;在较低水力负荷(3~12 cm)时,杨树平均总生长量增加17.583 t·hm-2·a-1,各器官的平均氮、磷、Na+含量分别增加3.086、0.645和0.121 g·kg-1,水力负荷在每周6~12 cm时, 杨树平均总生长量和各器官平均氮、磷、Na+含量达到最大值(36.252 t·hm-2·a-1、13.162 g·kg-1、5.137 g·kg-1、0.361 g·kg-1),负荷继续升高则有所下降.杨树各器官钾含量随着水力负荷的增加而降低;污水处理使杨树的叶长增加,叶不对称性减少、使林木延迟落叶.当水力负荷>每周12 cm时,土壤中较高的Na+和水分含量将危害杨树生长.适宜‘中林2001’杨树人工林生长的污水水力负荷在每周3~12 cm.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沉默UVRAG基因在DADS诱导K562细胞中观察caspase3的表达。方法:以K562细胞为细胞模型,将构建成功并筛选出最有效干扰抑制UVRAG基因的si RNA序列片段采用lipofectamine TM2000脂质体转染法转染白血病K562细胞,组别为:空白对照组,转染试剂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转染24小时后,利用QT-PCR检测UVRAG m RNA的表达水平以此观察干扰效果,再以40 mg/LDADS处理转染试剂组12小时,采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的表达。结果:QT-PCR显示:与空白组相比,UVRAG m RNA表达明显减少,表明沉默UVRAG基因成功;Western Blotting显示:DADS处理的干扰成功的K562细胞12小时后,检测到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结论:沉默UVRAG基因能使白血病K562细胞中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下降,提示抑制UVRAG表达的同时也可能抑制DADS诱导K562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09.
摘要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骨钙素(BGP)、生长激素释放多肽(ghrelin)及人软骨糖蛋白-39(YKL-40)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及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T2DM患者100例记作病变组,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老年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BGP、ghrelin及YKL-40水平,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及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情况,并分析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病变组血清BGP、ghrelin水平低于对照组,而YKL-4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病变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高于对照组,而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病变组除语言、延迟记忆评分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MMSE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老年T2DM患者血清BGP、ghrelin水平和FPG、HbA1c、HOMA-IR均呈负相关,与FINS及MMSE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而血清YKL-40水平和FPG、HbA1c、HOMA-IR均呈正相关,与FINS及MMSE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T2DM患者的血清BGP、ghrelin存在明显低表达,而血清YKL-40水平呈明显高表达,且上述血清学指标水平均与胰岛素抵抗和认知功能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0.
间作对玉米品质、产量及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禾本科作物和豆科作物间作的优势机理,研究了在不同施肥条件下玉米单作、玉米‖花生间作和玉米‖大豆间作对玉米籽粒品质、单株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产量及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固氮菌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施肥条件下玉米间作可以显著提高玉米籽粒蛋白质、油分和赖氨酸含量,但对淀粉含量影响不显著;在施肥条件下玉米间作可以显著提高淀粉和赖氨酸含量,但对油分和蛋白质含量的增加却影响不显著;间作在提高玉米籽粒淀粉、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方面的效果没有该施氮水平(50kg/km2)显著。间作可以增加玉米产量及其单株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其中在不施肥和施肥条件下产量分别比单作增加了3.7%、9.7%、19.0%和18.6%,但间作在增加产量方面的效果没有该施氮水平显著。间作在不同施肥条件下可明显增加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固氮菌的数量,且效果达到显著水平。土壤中的酶活性也显著受到间作的影响,在不施肥条件下玉米间作和单作土壤中的转化酶活性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在施肥条件下间作和单作土壤中转化酶和磷酸酶活性差异达到显著水平。4种微生物数量和4种酶活性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玉米籽粒品质、产量及单株生物产量除与转化酶及磷酸酶活性部分相关不显著外,与土壤中的其它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皆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