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采用复性电泳方法研究了金鱼组织器官蛋白水解酶及个体发生过程中蛋白水解酶的种类和活性变化,主要结果表明:⑴金鱼各组织器官蛋白水解酶种类差异不大,大多数组织器官都具有113、69、20、16kD四条带,但不同组织器官常具有其特异性蛋白水解酶;肠道蛋白水解酶种类最多、活性最强。⑵蛋白水解酶的活性受pH值影响和制约,大多数组织器官蛋白水解酶活性最适pH值为8.5。⑶在金鱼胚胎发育早期(从卵裂到心跳期)多数  相似文献   
12.
2012年8月在云南省保山市进行翼手类动物多样性调查时,于龙陵县仙人洞(北纬24°21',东经99°21')用雾网采集到16只蝙蝠,其中雄性10只,雌性6只。用数显游标卡尺测量了18项外形指标和25项头骨指标。该物种体型较大,头体长73.9~89.0 mm,前臂长76.0~81.3 mm;鼻叶之马蹄形前叶基部外侧各具2个附小叶,前叶中间有缺刻,前叶宽8.20~10.09 mm,缺刻深1.25~2.01 mm;前后叶的侧缘连接。经鉴定为莱氏蹄蝠Hipposideros lylei,保留6号标本(雄雌各3只),标本保存在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本文报道了该物种的形态特征、外形及头骨的测量数据,描述了它们的栖息环境。  相似文献   
13.
蛇雕消化系统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对蛇雕消化系统进行了解剖观察,结果表明:蛇雕有锋利的喙,利于撕裂食物;舌根表面具有尖端指向后方的栉状突,可防止食物滑脱;粗大且收缩性较大的食管,嗉囊发达,肌胃不太发达,相对于体长而言肠管较短,但小肠较发达,具有不发达的双侧盲肠。并与部分食植物的鸟类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2013年7月在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梅仙镇峰岩村峰岩3号洞(26°15'15″N,118°16'55″E,海拔536 m)用雾网采集到4只蝙蝠(1♀、3♂)。利用数显电子秤和数显游标卡尺测量了外形17项及头骨25项指标,并与文献记载的海南、爪哇岛、斯兰岛标本进行了比对。体型较小,耳短而宽,毛短而密,毛被扩展到鼻子后方,背毛黑褐色,腹毛深棕色,头颈部毛色与腹部毛色较一致;翼膜狭长,第Ⅲ指第二指节的长度约为第一指节的3倍;头骨的吻突低而略宽,脑颅高、大而圆;体重7.1~9.8 g,前臂长41.7~43.7 mm,颅全长13.87~14.17 mm,颅高6.21~6.73 mm。经鉴定为南长翼蝠(Miniopterus pusillus),为福建省翼手类新纪录。标本保存在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相似文献   
15.
2011 年6 月至2013 年7 月,利用雾网和抄网捕捉蝙蝠,采用直接计数、拍照等方法统计蝙蝠的数量,调查了河南省60 个洞穴中蝙蝠的种类、数量及分布,根据蝙蝠的外形及头骨特征鉴定种类,计3 科6 属17 种,其中易危(VU)物种3 种,近危(NT)和无危(LC)物种各7 种。马铁菊头蝠和菲菊头蝠为河南省广布种。依据洞穴的开发情况和人类入洞活动的频度等,评估洞穴的干扰程度,30 个洞穴属严重干扰,10 个洞穴属轻度干扰,20 个洞穴属自然状态。依据洞穴中蝙蝠的种类、数量及濒危程度,将洞穴的相对重要性划分为4 个级别,级别1 和多数级别2 的洞穴具有大的空间和复杂的洞穴系统,这些洞穴既是蝙蝠的繁殖地又是冬眠场所,其中栖息的蝙蝠种类多且数量大。对洞穴的总长度、最大宽度和最大高度进行了测量,比较4 个级别洞穴的测量数据,级别1 洞穴的总长度、最大宽度、最大高度的平均值明显大于其他级别。目前,多数洞穴未得到很好的保护,由于旅游开发等原因,洞栖蝙蝠正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普氏蹄蝠(Hipposideros pratti)栖息地的特征、微环境条件及影响该物种栖息地选择的因素,2016年6月至2019年9月,在我国中、南部的10个省或直辖市,对83个洞穴进行测量,记录洞穴微环境,评估洞穴内普氏蹄蝠的受干扰程度,对普氏蹄蝠生态习性进行初步观察.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评估普氏蹄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