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1 毫秒
31.
黑麂Y染色体的鉴别和Sry基因的克隆及定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以流式细胞仪分离小麂(Muntiacus reevesi)Y染色体和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Y1,Y2,X+4和1号染色体,利用DOP-PCR技术富集了分离的各单条染色体。然后,将小麂的Y染色体的DOP-PCR产物经Cy3标记后直接作为涂染探针,应用染色体涂染技术与雌雄黑麂的核型标本进行杂交,确认了黑麂真正的Y染色体为Y2染色体。再以黑麂的Y1,Y2,X+4和1号染色体的DOP-PCR产物为模板,用人的特异性的SRY(sex determining region of the Y chromosome)基因引物对其进行扩增,结果表明黑麂只有Y2染色体出现了SRY扩增片段。然后扩增产物克隆和测序,比较它与人的同源性,初步把黑麂的Sry基因定位在Y2染色体上。最后提取雄性黑麂的基因组DNA,并用同一对引物对其进行扩增,亦得到Sry基因的片段,对此扩增片段进行克隆,测序,结果表明其与Y2染色体得到的Sry基因片段完全一样,与人SRY基因的同源性均为83%。 Abstract:The single Y chromosome of Muntiacus reevesi and Y1,Y2 ,X+4,1 chromosome of Muntiacus crinifrons were obtained by flow-sorting ,then they were amplified through DOP-PCR . After that, the metaphase karyotype of Muntiacus crinifrons were painted by using the product of the DOP-PCR of the Y chromosome of Muntiacus reevesi as a special probe an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Y2 chromosome was the real Y chromosome of Muntiacus crinifrons. Secondly the product of the DOP-PCR of Y1,Y2,X+4,1 chromosome of Muntiacus crinifrons were used as the templates of the next amplification using the special primer devised according to the human SRY gene .One band was obtained only from Y2 chromosome, then it was cloned to the T-vector and sequenced. The Sry gene sequence of Muntiacus crinifrons was acquired and the conclution was that there are 83% homology between the human and Muntiacus crinifrons. It was testified that in all mammal Sry gene is consertive. On the other side the Sry gene was located to the Y2 chromosome of the Muntiacus crinifrons.  相似文献   
32.
本文介绍了大鼠微量血培养和制备染色体标本的简易方法。通过多次反复实验,确证了这个培养方法是有效的和可采用的。在结果讨论中,还比较分析了各种因素(包括培养时间、PHA剂量、pH值和肝素剂量)对细胞生长分裂的影响。同时初步确定了大鼠淋巴细胞分裂周期为16小时左右。  相似文献   
33.
中华鳖4个Sox基因保守区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采用PCR技术,扩增和克隆了中华鳖Sox基因(TSSox)。经DNA序列分析显示,Sox基因在系统进化上十分保守,其中TSSox4与鸟类LF4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与人类SOX4和Sox4编码的序列仅一个氨基酸的差异;TSSox5与鸟类的LF5基因的编码也仅一个氨基酸发生了改变;TSSox2与海龟的TSox2相似性最高。4条TSSox序列中,TSSox与人SRY基因序列相似性最高,达75%;序列上的相似性可能暗示了它们在功能上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34.
本文采用RT-PCR技术,研究了中华鳖不同组织Sox基因的表达,并通过PCR直接克隆法,分析了来自睾丸、脑和脾组织中的Sox基因序列。结果表明:在中华鳖的成本组织中,Sox基因在脑、心肌、肾、脾和雄性的睾丸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而在肌肉、肝脏和雌性的卵巢中则无表达,显示该基因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克隆分析显示,在睾丸组织中表达的是TSSox1和TSSox4基因,而在脑组织中表达的是TSSox2和  相似文献   
35.
对麂属(Muntiacus)中的3种动物;赤麂(M.muntjak)(2n=6♀,7♂),小麂(M.reevesi)(2n=46),黑(M.crinifrons(2♀,9♂)线粒体DNA12SrRNA和细胞色素B783bp左右的片段进行序列分析,并根据序列信息建立分子系统树,同时探讨了这3种动物的起源,分类地位及进化关系。  相似文献   
36.
平胸龟Sox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采用PCR技术扩增和克隆了平胸龟的Sox基因,并通过银染测序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平胸龟雌雄个体均能扩增出相同长度的片段,其DNA序列与人SRY基因的HMG-box同源性达72.7%,推测的氨基酸序列与SRY基因的HMG-box序列同源性为46.5%,充分显示出Sox基因在系统进化上的保守性。本文为Sox基因的起源和进化研究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37.
一个母系遗传非综合征耳聋大家系mtDNA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通过分析本家mtDNA序列,探讨淮阴一非综合耳聋大家患病的分子遗传学机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mtDNA与非综合征耳聋相关位点nt1555,nt7445的区域和人类种群研究的D-loop区,PCR-异源双链分析,PCR-RFLP、PCR产物克隆序列测定等技术对该家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现该家系中全部母系亲属有mtDNAA1555G突变,而家系中非母 个体,对照组(100例正常个体)的mtDNA1555位点均为A。该家系mtDNA7445位点无突变;该系属于Ⅱ型线性体;发现家系D-loop区存在未见报道的碱基插入。提示mtDNAA1555G位点突变可能是导致该家系患致聋的主要因素之一。遗传背景可能对家系疾病的表现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
人类线粒体DNA 12S rRNA A1555G突变可引起母系遗传性非综合征耳聋,并提高氨基糖甙类药物对该类耳聋的诱导作用。我们在江苏淮阴发现了一个非综合征耳聋大家系,家系个体发病呈典型的母系遗传特征,临床可表现为先天性耳聋、中年进行性耳聋乃至完全正常的表型。对家系个体进行研究后发现A1555G突变是引起该家系耳聋的主要原因。我们用EB病毒转化的方法对该家系部分个体行建系工作后,对家系中17个个体的类淋巴母细胞进行分析,其中包括具有耳聋症状的个体7人(患者组),具有同质性A1555G突变但表型正常的个体6人(携带组),正常婚配对照 5人,与正常婚配对照相比,患者组与携带组在线粒体蛋白合成速率及在葡萄糖或半乳糖培养基中的生长速度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且突变细胞系中线粒体功能缺陷的严重程度与个体的临床表型相关.这些发现强有力地支持了核基因参与了该疾病临床表型的形成。  相似文献   
39.
应用蛋白截短技术检测APC基因胚系突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蛋白截短检测技术,分析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FAP)发病相关基因APC基因的胚系突变,研究基因突变型与FAP疾病表型的关系。经临床诊断的22例FAP患者及43例散发性大肠癌患者,分别取外周静脉血和正常结肠粘膜组织,常规提取基因组DNA。应用蛋白截短检测技术,分段分析APC基因巨大的第15外显子,对检出截短蛋白的样本进行测序,以确定突变位点及突变性质。22例FAP患者中,5例患者存在APC基因第15外显子的胚系突变,均为碱基缺失造成的移码突变,导致截短蛋白的产生;43例散发性大肠癌患者中未检测到APC基因第15外显子的胚系突变。蛋白截短检测技术是一种高效的基因突变分析技术,适用于大片段基因(如APC基因第15外显子)截短型突变的检测,可作为FAP症状出现前的常规基因诊断技术的一项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40.
本文比较了单纯用秋水酰胺(1μg/ml)和秋水酰胺(1μg/ml)加细胞松弛素B(1μg/ml)复合处理体外培养的细胞株的微细胞生产率,发现后一种方法大大提高了微细胞的获得率。对于微核化细胞的离心脱核方法以及粗制的微细胞纯化方法亦作了改进。同时研究了微细胞的存活时间以及它的大小等生物学特性。并且研究了CHO Wg3-h SL7 HFC四种细胞在秋水仙胺和秋水仙胺加细胞松弛素B复合处理后的微核率,发现后一种方法能促进细胞的微核化,但不同的细胞株对这两种有丝分裂阻断剂敏感性差异很大,体外未经转化的人的正常成纤维细胞对有丝分裂阻断剂的敏感性与细胞年龄有密切关系,越年轻越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