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4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41.
长江经济带快速城镇化对耕地保护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亮  李伟峰  田淑芳  郑华 《生态学报》2018,38(21):7782-7789
长江经济带建设作为我国三大发展战略之一,在快速推进城市化的同时,对耕地资源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土地快速城镇化对耕地的大量侵占是我国城市化面临的突出问题,而近些年长江流域及长江经济带的快速发展对耕地资源的影响尚缺乏全面系统的分析。基于中分遥感数据,将覆盖长江经济带与长江流域范围的156个地级市作为研究目标,从自然区位(上、中、下游)与城市规模(人口规模)相结合的角度分析了2000—2015年城镇化对耕地的影响,结果表明:(1) 2000—2015年,长江流域及长江经济带人工表面增加56.80%,耕地减少17.09%。其中,下游人工表面增加幅度最为明显,耕地减少也是最多的;(2)随着时间推移,长江流域及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对耕地的压力逐渐减弱,十五年间人工表面增长率从2733.75 km~2/a提高至2985.87 km~2/a,而耕地减少的速度从4439.94 km~2/a降低到3940.91 km~2/a,并且有大量旱田向水田转变;(3)位于不同流域且规模不同的城市,其人工表面的增加幅度以及对耕地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例如,长江下游的中等城市人工表面15年间增加最多(增幅385.88%),同时耕地也损失最多;中游的大城市的人工表面增速最快,而上游则是巨大型城市,这种现象说明长江流域存在发展不协调的问题。长江流域及经济带未来城市优化布局不仅要充分考虑耕地保护问题,还要均衡不同规模城市的扩张速度,以及进一步提高开发用地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42.
猪苓菌核的组织分离及纯菌种的固体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Pers.)Fr.异名:Grifola umbellata(Pers.ex Fr.)Pilát]菌核是一种很好的利尿中药,随着药用范围的扩大,野生资源将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需要。所以如何分离及培养猪苓纯菌种,如何以人工栽培或发酵生产的方法得到更多驯化猪苓来代替野生猪苓,成为人们比较重视的一个问题。为  相似文献   
343.
王淑芳 《动物学研究》1980,1(3):389-390
依姬蜂属Ishigakia是一个小属,目前仅有3种,主要分布东洋区,即:Ishigakia alecto Morley锡金,中国(台湾),Ishigakia exetasea Uchida日本(琉球群岛),Ishigakia tertia Momoi中国(四川)。本属的主要形态特征为:唇基亚端部无横脊;肘间横脉位于第二迴脉的外侧,两者相距甚远,后足爪无小齿;腹部第一节腹板隆肿的地方具有很多的长而直的毛。  相似文献   
344.
目的:探讨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 B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不同浓度尿酸(UA)对骨形态形成蛋白-2(BMP-2)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分离h BMSCs,将生长状态良好的第3代h BMSCs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加入完全培养基)和成骨诱导组(加入成骨诱导液及含0 mmol/L、0.2 mmol/L、0.4 mmol/L、0.8 mmol/L尿酸的完全培养基)。连续干预诱导14d后,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通过观察茜素红染色情况及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进行成骨情况的检测。RT-PCR技术检测各组细胞BMP-2 mR NA的表达情况。结果:第3代h BMSCs大多为形态单一的长梭形,呈旋涡状生长;干预诱导后的细胞逐渐变成不规则的立方形,局部形成团块状结节,以含尿酸浓度为0.8 mmol/L的成骨诱导培养基最为显著。连续干预14d后,空白对照组茜素红染色为阴性,而各成骨诱导组细胞茜素红染色结果为阳性,提示干预诱导后的细胞为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随尿酸浓度的增加和干预时间的延长而增强(P<0.05)。RT-PCR检测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无BMP-2 mR NA的表达。成骨诱导组随培养基中尿酸浓度的增加,BMP-2 mR NA表达逐渐增强,呈浓度依赖性(P<0.05)。结论:尿酸上调h 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BMP-2 mR 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34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不同产地的苍术属植物水提物不同极性部位的指纹图谱,并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及SPSS软件对其进行相似度评价及综合聚类分析,以探讨苍术属7种植物的种间亲缘关系。结果显示:茅苍术与罗田苍术聚为一类,北苍术与朝鲜苍术、部分茅苍术聚为一类,关苍术与白术聚为一类,鄂西苍术单独聚为一类,该聚类分析结果与以挥发性成分为指标的聚类分析结果一致。苍术属植物水溶性成分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及聚类分析可为苍术属植物的分类,寻找苍术属植物亲缘关系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46.
以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BS20×Fu3双单倍体(DH)群体的289个系为材料,从1112对SSR和EST-SSR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引物243对,利用其中128个SSR和6个EST-SSR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谱,该图谱覆盖长度为2749.2 c M,分布在小麦的19个连锁群(除4D、6A),不同连锁群标记数为2~15个,长度在15.3~244.4 c M之间,平均长度为144.7 c M,标记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17.4 c M。同时构建3个DNA池(包括恢复池、北京不育池和阜阳不育池),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SA)对育性进行分析,筛选出的多态性引物为Wmc264、Wmc73、Xgwm350,分布在3A、5B、2A/7D染色体上。同时用混合线性复合区间作图法(MCIM)对育性进行QTL分析,当F7.5时,检测到6个主效QTL,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对育性进行QTL分析,当LOD值2.5时,共检测到13个主效QTL,两种方法检测到一致的QTL有3个,分别为1BL的Wmc365-cfa2129、2BS的Wmc602-Xgwm148和3AL的Wmc264a-cfa2262区间的QTL。综合BSA和QTL的结果,位于1BL、2BS和3AL上的小麦光温敏不育基因是真实的。  相似文献   
347.
微小RNA(micro RNA,mi RNA)是一类真核生物内源性非编码单链的小RNA分子,长度大约为19-23个核苷酸,拥有高度的保守性,不编码蛋白质,也是近年来研究最热门的一个新领域,通过与靶m RNA特异性结合来调节基因表达,且表达都具有组织特异性。最近,许多研究表明mi RNA在心血管系统疾病和肿瘤疾病方面的相关研究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mi RNA在肿瘤疾病中是通过调节癌基因及抑癌基因而调控肿瘤的生物学过程,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与心肌肥厚及心肌再生等过程有密切的关系,包括冠状动脉疾病、心肌肥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等疾病,且在心脏病学中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Mi RNA的表达量增加或者减少对心血管疾病都有影响,该文对新近有关的mi RNA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诊断、治疗以及预后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48.
349.
以不同树龄段漾濞泡核桃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氨基酸组成及含量,探讨其营养价值,为核桃古树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树龄漾濞泡核桃氨基酸含量不同,氨基酸总量随着树龄增大而增加。以 FAO/WHO 氨基酸模式谱为标准,中龄树漾濞泡核桃必需氨基酸含量最接近推荐值;以氨基酸比值系数分评价,古树与中龄树漾濞泡核桃SRC值接近,均超过70,比奶粉(67.31)的高。随着树龄的增大,漾濞泡核桃中鲜味、甜味及苦味氨基酸含量增加,而鲜甜味与苦味氨基酸的比值古树最高。不同树龄漾濞泡核桃药用氨基酸含量相差较大,古树核桃药用氨基酸含量最高为101.18 mg/g,食用古树核桃对人体营养保健功能优于中幼龄树。  相似文献   
350.
【目的】探究溴甲烷熏蒸对土壤反硝化作用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本研究采用nos Z-PCR-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方法、nos Z-MPN-PCR(Most-Probable-Number-PCR)计数法和土壤硝酸根的消灭率方法研究溴甲烷熏蒸对土壤nos Z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数量及反硝化活性的影响。【结果】实验结果说明溴甲烷熏蒸剂熏蒸土壤100 d土壤的反硝化作用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溴甲烷熏蒸土壤和对照土样nos Z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的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和Evenness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溴甲烷熏蒸土壤和对照土壤中存在Uncultured bacterium partial rhodopsendomonas、pseudomonas fluorescens、Herbacspirillum、Mesorhizobium和Bradyrhizobium,并且此6种微生物均是试验土样和对照土样的优势种群;对照土壤中检测到Azospirillum、Rhizobium melibei和Nitrosospira multiformis,在溴甲烷熏蒸土壤中未检测到;而溴甲烷熏蒸土壤中检测到Uncultured Azospirillum,Mesorhizobium在对照土壤中未检测到。通过nos Z-MPN-PCR计数法得出反硝化细菌数量比对照低1.4倍。【结论】说明溴甲烷熏蒸100d土壤的nos Z型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反硝化细菌数量发生变化,而土壤的反硝化作用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