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0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68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0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71.
白细胞介素24(interleukin 24,IL-24)是近年来新发现的1个IL-10家族细胞因子,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为了研究开发高活性、低分子量的IL-24,并探讨其用于肿瘤靶向治疗的可能性,本研究在前期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并制备了缺失N端103个氨基酸残基的IL-24(hIL-24Δ103)重组腺病毒,并观察了其对A549细胞生长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首先,采用PCR技术扩增IL-24第104位至第206位氨基酸区域的编码序列,制备hIL-24Δ103重组腺病毒.用Ad-hIL-24Δ103重组腺病毒感染肺癌A549细胞. MTT分析结果表明,Ad-hIL-24Δ103感染显著抑制了A549细胞的生长.Hoechst 33258染色和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表明,Ad-hIL 24Δ103感染导致细胞凋亡.Western 印迹分析结果表明,Ad-hIL-24Δ103感染导致了PKR和eIF-2α蛋白的表达上调与磷酸化激活,提示PKR和eIF-2α参与了hIL-24Δ103导致的细胞生长抑制和细胞凋亡过程的调节.关键词 人白介素24;腺病毒;细胞增殖;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72.

Background

Hip and knee replacement are some of the most frequently performed surgical procedures in the world. Resurfacing of the hip and unicondylar knee replacement are increasingly being used. There is relatively little evidence on their performance. To study performance of joint replacement in England, we investigated revision rates in the first 3 y after hip or knee replacement according to prosthesis type.

Methods and Findings

We linked records of the National Joint Registry for England and Wales and the Hospital Episode Statistics for patients with a primary hip or knee replacement in the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in England between April 2003 and September 2006. Hospital Episode Statistics records of succeeding admissions were used to identify revisions for any reason. 76,576 patients with a primary hip replacement and 80,697 with a primary knee replacement were included (51% of all primary hip and knee replacements done in the English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In hip patients, 3-y revision rates were 0.9%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0.8%–1.1%) with cemented, 2.0% (1.7%–2.3%) with cementless, 1.5% (1.1%–2.0% CI) with “hybrid” prostheses, and 2.6% (2.1%–3.1%) with hip resurfacing (p < 0.0001). Revision rates after hip resurfacing were increased especially in women. In knee patients, 3-y revision rates were 1.4% (1.2%–1.5% CI) with cemented, 1.5% (1.1%–2.1% CI) with cementless, and 2.8% (1.8%–4.5% CI) with unicondylar prostheses (p < 0.0001). Revision rates after knee replacement strongly decreased with age.

Interpretation

Overall, about one in 75 patients needed a revision of their prosthesis within 3 y. On the basis of our data, consideration should be given to using hip resurfacing only in male patients and unicondylar knee replacement only in elderly patients.  相似文献   
873.
对来源于贵州大方(DF)、黎平(LP)、台江(TJ)、雷山(LS)、乌当(WD)及云南(YN)的鲜品天麻进行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TS)的PCR扩增,并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I、HincⅡ,HeaⅢ进行酶切分析的结果显示,天麻ITS区长度约为750bp,PCR产物经HeaⅢ酶切后YN、DF和WD株的RFLP图谱基上一致,TJ2、LP和Ls株的RFLP图谱基本上一致,而TJ1株则显著不同;经BamHI酶切后,LP、TJ和LS株的RFLP图谱相同,除DF3外,YN、DF1、DF2和WD株的RFLP图谱基本上一致;经HincⅡ酶切后,除DF3和TJ1 RFLP的图谱显著不同外,其余样本RFLP图谱均表现一致。表明天麻的遗传变异特征与其地域分布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874.
石器的使用是一个力学作用过程,其功能部位(有效刃缘)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磨蚀或者崩损,这是由于石器刃缘处受到加工对象的反作用力而形成的.本文针对百色旧石器中手斧、手镐等大型工具类型出现较多的具有显著功能特点的舌形刃缘,尝试了用有限元方法做应力分析.通过对百色盆地13个地点(或遗址)的44件石器的舌形刃缘所进行的3D力学模型分析表明,这类工具受力是不均匀的,舌形刃缘部位是高应力部位,当外力加载到一定阈限时,舌形刃缘会发生崩损,而器身不发生破坏,这与实际标本观察结果相吻合.结果还表明在模拟纵向受力(代表劈裂和砍砸)和横向受力(代表挖掘)两种工况下,纵向受力的应力值远小于横向受力,说明这类工具可能更适于劈裂和砍砸.本文为有限元方法在石器力学研究方面的应用作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875.
Daniel M 《生命科学》2008,20(3):342-349
任何生命过程都与分子间相互作用有关。这些相互作用决定了生物分子间的"交流"方式,组成了生物过程的基本语言。Müller教授研究组发展了一种全自动"机器人"(一种全自动原子力显微镜),可以通过检测细胞上的"分子机器"分析分子间相互作用。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该仪器需要将不同的空间尺度联系起来:宏观尺度的悬臂利用其微观尺度的针尖与纳米尺度的蛋白质相接触,进而在亚纳米的尺度上定位与检测分子间相互作用。这项技术能够帮助人们以亚纳米尺度的分辨率定位细胞内分子机器的相互作用位置,并且观察分子间相互作用如何驱动这些分子机器行使功能。在药物筛选研究领域,该技术可以被用来检测配体以及抑制剂与蛋白质结合的位点和强度,还可以检测受体的不同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876.
电场和磁场响应的智能高分子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iKl 《生命科学》2008,20(3):369-374
过去的几年里,人们开始对新型智能材料的开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些新型的智能材料包括生物材料、自组装材料、复集合流体材料以及高分子凝胶等;但是人们发现还没有哪种智能材料能像高分子凝胶智能材料那样可以对多重的外场刺激产生响应。这些外场刺激通常包括温度、溶剂、pH值、离子、分子、光、电、磁等。同时这种材料对外场响应时可以产生多种变化,包括体积的膨胀收缩、力学性能的变化、光电性质的变化等。在过去的时间里,人们已经在智能高分子凝胶领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具有电磁响应的胶体粒子能够与高分子凝胶形成复合物。这些胶体粒子可以使高分子凝胶在外场刺激时发生形变。当施加电场或磁场时,高分子凝胶的形状发生变化,当撤去外场时,形状回复原样。基于这些特点,电磁响应的智能材料可以用来设计成新型的驱动器、阀、马达,以及药物输运装置。  相似文献   
877.
The nifA gene is an important regulatory gene and its product, NifA protein, regulates the expression of many nif genes involved in the nitrogen fixation process. We introduced multiple copies of the constitutively expressed Sinorhizobium meliloti (Sm) or Enterobacter cloacae (Ec) nifA gene into both the nifA mutant strain SmY and the wild-type strain Sm1021. Root nodules produced by SmY containing a constitutively expressed Sm nifA gene were capable of fixing nitrogen, while nodules produced by SmY containing the EC nifA gene remained unable to fix nitrogen, as is the case for SmY itself. However, transfer of an additional Sm nifA gene into Sm1021 improved the nitrogen-fixing efficiency of root nodules to a greater extent than that observed upon transfer of the EC nifA gene into Sm1021.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amino acid sequences between Sm NifA and EC NifA showed that the N-terminal domain was the least similar, but this domain is indispensable for complementation of the Fix-phenotype of SmY by Sm Ni  相似文献   
878.
动物实验研究表明,抗肺炎球菌荚膜多糖(CPS)抗体能增强对肺炎球菌的吞噬作用,抗肺炎球菌溶血素(PLY)的抗体则能对抗炎症反应,阻止肺炎球菌侵袭。针对PLY的抗体应答是否可通过自然接触途径获得,以及抗PLY抗体与抗CPS抗体在粘膜表面的浓度比较结果如何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879.
哺乳动物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 mtDNA)位于线粒体.当细胞中mtDNA发生突变时,就会出现野生型与突变型mtDNA的共存.这种情况被称为mtDNA异质性.从mtDNA异质性的形成到在表型上引起相应的病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mtDNA异质性是如何形成和其在特异组织的增殖复制,mtDNA异质性的变化对个体的影响,如何提高mtDNA突变负荷检测的精度和灵敏度都是近些年的研究热点.本文对mtDNA异质性的检测、遗传、组织特异性以及其相关的疾病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80.
生长发育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 了解其发生细节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最新发展起来的微流芯片技术为实现这个目标提供了新的途径。动物及微生物中的应用表明, 该技术兼有实时定量监测和高通量整合处理的优势。在植物研究领域, 用针对根生长特点和要求设计的根微流芯片结合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探针已经成功地检测出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根细胞内葡萄糖和游离的Ca2+、Zn2+的浓度。随着各种底物特异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探针的开发和应用, 根微流芯片还可以用来检测植物细胞内激素或其它代谢中间产物的浓度及其动态变化过程。不仅如此, 以微流芯片为基础发展起来的Plant Chip和Tip Chip则为研究植物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以及植物花粉管极性生长和细胞分裂分化提供了理想的平台。作为了解遗传因素或环境刺激导致细胞生命活动变化细节的有力工具, 微流芯片技术有望为植物研究领域带来更多新的进展和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