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45篇
  53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3篇
  1966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31.
细胞生物学是高等师范院校生物科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为了培养新时代背景下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较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高尚的教书育人品德的综合性师范类本科生,细胞生物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该文探讨了“五个灵活、一个回顾、一个合理”教学方法,即利用课堂导入的“灵活”设计、知识体系的“灵活”建构、国内外教学资源的“灵活”运用、理论课与实验方法的“灵活”融合、中学生物学内容中的“灵活”拓展等“五个灵活”方法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培养他们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中学生物学课程的能力,通过最具有印象内容的“回顾”对细胞生物学章节内容和整体内容进行感悟。最后,通过“合理”的课程考核机制评价学生对该课程内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程度。在细胞生物学的教学实践探索中,发现该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细胞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提升其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532.
摘要 目的:探讨\"调神畅志\"针刺法对帕金森伴便秘(Parkinson''s disease with constipation)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中5-羟色胺4受体(5-HT4R)及钙调蛋白(CaM)-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信号通路影响的研究,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将60只大鼠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组、常规针刺组、调神畅志针刺组,每组10只。模型组、常规针刺组、调神畅志针刺组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的方法制造PDD大鼠模型,并用阿扑吗啡(APO)诱导检测。常规针刺组选取天枢、足三里、上巨虚及舞蹈震颤控制区,接电针,连续波频率15Hz,刺激强度2 mA,留针30分钟,1日1次,连续4周;调神畅志针刺组:选取王顺教授 \" 调神畅志 \" 三六九针法,百会透太阳、中脘、气海、足三里、太冲,采用连续波,头针频率45Hz,腹针频率30Hz,肢体针频率15Hz(体现调神畅志三六九针法的头针重、腹针中、四肢针轻的量化刺激),刺激强度约2 mA,留针30 min,1日1次,连续4周;西药组采用美多芭、莫沙必利每日灌胃,连续治疗4周;模型组、假手术组:每日2 mL生理盐水灌胃,连续4周;空白组不予处理。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近端结肠组织中5-HT4R、CaM及MLCK蛋白表达以及含量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近端结肠组织中5-HT4R、CaM及MLCK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三个治疗组(西药组、常规针刺组、调神畅志针刺组)近端结肠组织5-HT4R、CaM及MLCK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常规针刺组相比,调神畅志组5-HT4R、CaM及MLC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针刺可改善PD伴便秘大鼠模型便秘症状,且调神畅志针刺组优于常规针刺组,其作用机理可能通过调节大鼠结肠组织中5-HT4R蛋白表达以及激活CaM-MLCK信号通路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533.
十溴联苯醚降解菌的分离鉴定、降解特性及降解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十溴联苯醚(decabromodiphenyl ether,BDE-209)是应用最广泛的溴代阻燃剂之一,其持久性毒性给生态环境和生物体带来了严重危害。【目的】分离出一株能有效降解BDE-209的好氧细菌并研究其降解特性及机理,以探究BDE-209的微生物降解规律。【方法】以BDE-209为唯一碳源,通过富集、分离和纯化,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BDE-209好氧降解细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分别检测BDE-209的浓度和中间产物。【结果】筛选得到一株BDE-209好氧降解细菌F,经鉴定初步判定为硝基还原假单胞菌(Pseudomonas nitroreducens)。在30℃、pH7.0、接种量为10%(体积分数)、葡萄糖浓度为250mg/L的优化降解条件下,对初始浓度为10mg/L的BDE-209的降解率可达76.2%。低浓度的Cd2+(≤5mg/L)未对BDE-209的微生物降解和菌体生长产生显著影响,而高浓度的Cd2+(≥15mg/L)对BDE-209的微生物降解和菌体生长则产生显著影响。BDE-209对细胞表面疏水性(cell surface hydrophobicity,CSH)具有一定的影响。BDE-209的微生物降解机理主要包括脱溴、羟基化、二苯醚键断裂和开环等过程。【结论】菌株F对BDE-209具有很好的降解能力,研究结果对BDE-209的好氧微生物降解及BDE-209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具有较好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534.
以青藏高原东北缘的12个弯齿风毛菊居群为对象,分析花部器官随海拔的变异机制及其与种子质量和数目的关系.结果表明:当海拔在3500~4500 m时,花丝长、花药长、花柱长和花柱分支长分别为0.52~1.01、0.23~0.63、0.74~1.58和0.11~0.22 cm,且均随海拔的升高而显著增长,而花粉数量(26.5×10^4~73.5×10^4)显著下降;花粉数量与花丝长、花柱长及花柱分支长均呈显著负相关,花柱长与花丝长呈显著正相关;种子数目与花丝长、花柱长及花柱分支长均呈显著负相关,与花粉数量呈显著正相关;百粒重与花丝长、花柱长及花柱分支长均呈显著正相关,与花粉数量呈显著负相关.随着海拔的升高,弯齿风毛菊在花期选择延长花部器官的长度来增大昆虫对花粉的携带量和输入量,到果期生产出具有更强竞争优势和生存能力的大种子(质量大、数量少)来提高适合度.  相似文献   
535.
为研究不同光强对越南抱茎茶光合作用机理的影响,设置3种处理方式,即全光照(L1)、光强度45%(L2)、光强度15%(L3),分别在遮阴3个月后测定其光合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光强处理下,净光合速率均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1:00左右;光合速率下降主要是气孔限制因素引起的;叶绿素荧光参数表明,强光条件下电子传递受阻,热耗散增加,PSII反应中心受到破坏,从而降低了茶花的光合效率;过度遮阴条件下受到光抑制,从而导致光合机构损伤;45%光照条件下光合效率较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净光合速率(Pn)与空气温度(Ta)、相对湿度(RH)、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呈极显著相关,与RH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胞间CO2浓度(Ci)呈显著负相关。影响越南抱茎茶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子是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536.
表型可塑性是指同一基因型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而产生多种不同表现型的反应能力。哺乳动物头骨形态的变化是在进化过程中出现的重要表型特征之一。云南省地势西高东低、海拔变化剧烈、是古北界寒带物种南迁,中南半岛热带物种北移的交汇地,自然环境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变化明显,栖息在该地区的动物为了适应多样的环境,可能出现不同的表型分化。高山姬鼠(Apodemus chevrieri)为我国特有种,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的横断山及其附近地区,是研究表型与生态适应之间关系的理想物种。为研究在云南特殊生态环境下物种的微进化,采用几何形态学的方法测量云南不同地区高山姬鼠头骨形态的变异,采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Cyt b)基因和线粒体控制区(Mitochondrial control region,D-loop)探讨基因型的变化。结果显示:昆明种群与横断山种群(中甸、剑川、丽江)间发生了明显的形态变异和遗传分化,高山姬鼠头骨背面和腹面,横断山种群和滇中昆明种群很少重叠,这两个种群变异较大;但头骨的侧面和下颌侧面变异不明显。因此,分布于云南地区的高山姬鼠可能正处于生态物种形成的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537.
解偶联蛋白2(UCP2)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种解偶联蛋白,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相关研究表明,UCP2可以抑制某些细胞(如免疫细胞等)线粒体活性氧的过量生成.本研究通过设计简并引物进行RT-PCR从中缅树鼩(Tupaia belangeri肝中获得UCP2基因cDNA核心序列.该片段长745 bp,推测氨基酸序列为248个氨基酸.结构功能分析发现,此段氨基酸序列具有2个线粒体内膜载体蛋白特征结构、5个跨膜α-螺旋结构域、1个嘌呤结合区域(PNBD)以及3个解耦联蛋白质的特征序列.中缅树鼩UCP2氨基酸序列与普氏野马(Equus caballus)、小家鼠(Mus musculus)、家犬(Canis lupus familiaris)、人(Homo sapiens)、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豚鼠(Cavia porcellus)、苏门达腊猩猩(Pongo abelii)、加卡利 安鼠(Phodopus sungorus)和马铁菊头蝠(Rhinolophus ferrumequinum)UCP2进行比较,氨基酸同源性均在90%以上.同时,本研究通过MEGA5构建系统树,对UCP2分子进化特征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