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62篇 |
免费 | 549篇 |
国内免费 | 2307篇 |
专业分类
79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3篇 |
2023年 | 127篇 |
2022年 | 215篇 |
2021年 | 193篇 |
2020年 | 205篇 |
2019年 | 198篇 |
2018年 | 231篇 |
2017年 | 164篇 |
2016年 | 206篇 |
2015年 | 243篇 |
2014年 | 366篇 |
2013年 | 205篇 |
2012年 | 262篇 |
2011年 | 272篇 |
2010年 | 196篇 |
2009年 | 234篇 |
2008年 | 265篇 |
2007年 | 222篇 |
2006年 | 267篇 |
2005年 | 241篇 |
2004年 | 248篇 |
2003年 | 198篇 |
2002年 | 165篇 |
2001年 | 213篇 |
2000年 | 193篇 |
1999年 | 170篇 |
1998年 | 176篇 |
1997年 | 201篇 |
1996年 | 186篇 |
1995年 | 147篇 |
1994年 | 166篇 |
1993年 | 173篇 |
1992年 | 196篇 |
1991年 | 160篇 |
1990年 | 136篇 |
1989年 | 125篇 |
1988年 | 78篇 |
1987年 | 53篇 |
1986年 | 81篇 |
1985年 | 63篇 |
1984年 | 75篇 |
1983年 | 57篇 |
1982年 | 69篇 |
1981年 | 50篇 |
1980年 | 39篇 |
1979年 | 23篇 |
1978年 | 16篇 |
1976年 | 13篇 |
1965年 | 11篇 |
1964年 | 1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9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51.
52.
降脂红曲的菌学性质及化学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No.4降脂红曲的生理特性进行了分析,测定了其一般的化学成分,将No.4红曲米的色调和色价与其它红曲米进行了对比,确定了该红曲的最适培养条件,制定了No.4红曲米的质量标准,并验证了它可作为糖化酶的生产菌。 相似文献
53.
生态脆弱区抗干扰能力弱,明确其系统的生态潜力,在潜力的基础上开发利用资源对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视角,尝试测度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生态潜力,同时以三产融合典型代表乡镇为研究对象,对其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生态潜力和主导产业进行时空分析,最后对生态系统加以功能分区。结果显示:(1)气体调节、气候调节、水源涵养和土壤形成与保护是生态系统提供的主要服务功能。随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林地面积的增加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随之上升,在空间上呈现"中间低两翼高"的格局。(2)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生态潜力受服务价值与资源开发过程影响,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空间上相对一致,呈现出"两翼高中间低,北高南低"的分布格局,其中,退耕还林工程的推进直接导致林地的生态潜力增加,耕地的生态潜力减少。(3)研究区在退耕过程中形成以大棚种植为主的设施农业、以农林特色销售为主的商品型种植农业,以山地苹果为主的林果产业以及以酒店商贸为主的服务行业。并随城镇一体化的推进,主导产业呈现出由传统粗放型大田种植向集约型设施农业方向发展。在空间上形成了以镇区分布为主的第三产业、依托拐沟坡地的林果产业和沿川道展开的设施农业的产业布局。(4)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功能区划分为城镇生态环境维护区(第Ⅰ类型区)、农业生态保护区(第Ⅱ类型区)、生态安全屏障区(第Ⅲ类区)3个区域。 相似文献
54.
玉米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其雄穗着生于植株顶部,雌穗腋生。雄穗一方面需产生足量花粉以保证雌穗授粉结实,另一方面由于对下部叶片的遮蔽作用和自身营养需求,其生长发育会同时影响叶片光合作用效率和能量分配,因此优化雄穗结构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玉米雄穗性状包括雄穗分枝数、雄穗分枝长度、雄穗主轴长度、雄穗分枝总长度、雄穗分枝角度等,均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自20世纪90年代,研究者开始利用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定位方法解析玉米雄穗性状遗传结构;随着玉米自交系B73等参考基因组释放,以及DNA微阵列、基因组重测序等高通量基因分型技术的日益成熟,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成为数量性状遗传研究的主流方法,目前已鉴定出大量玉米雄穗性状遗传位点。通过总结雄穗性状遗传定位研究结果,构建一致性图谱并挖掘定位热点区间,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雄穗性状遗传结构特征及指导雄穗性状候选基因克隆。此外,通过对调控雄穗发育的已知基因进行功能分类,可为解析玉米雄穗发育的遗传网络和调控通路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5.
56.
以大五星枇杷幼果为试验试材,在自然低温胁迫下,研究不同浓度的聚天冬氨酸锰(MSOD)喷施枇杷幼果后的抗氧化酶活性、细胞膜透性及丙二醛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浓度 MSOD(5.0、12.5、20.0 mg/L)均能提高幼果抗氧化酶系统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减少细胞膜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而在试验浓度范围内,12.5 mg/L 的MS O D处理为最佳喷施浓度. 相似文献
57.
为构建便捷的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耐荫性综合评价体系并发掘耐荫种质, 以35个马铃薯品种(系)为实验材料, 测定块茎膨大期遮荫下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能力和叶绿素荧光等光合参数及收获后块茎单株产量和淀粉含量等指标。根据耐荫系数,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法、聚类分析法和逐步回归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通过主成分分析将马铃薯耐荫性相关的13个单项光合指标转换为6个综合指标, 代表了全部信息的87.51%。以此计算各种质的隶属函数值, 并以主成分的贡献率进行加权, 最终获得所用材料耐荫性的综合评价值(D值)。根据D值聚类分析结果将35个马铃薯分为4类, 其中Eshu10和Lishu6分别为耐荫性最强和最弱的品种。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马铃薯耐荫性评价数学模型: D=0.060+0.106Gs+0.214qP+0.143NPQ。同时, 用该评价体系鉴定为耐荫性强的品种(系)在遮荫后其产量和/或淀粉含量等指标减幅均低于耐荫性弱的种质, 表明该评价体系可用于快速评价和预测马铃薯种质的耐荫性。 相似文献
58.
本试验以黄瓜和水稻幼苗为材料,研究了光照和黑暗条件下低温对植物叶绿素蛋白质复合体的影响。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5℃及12h 280μmol m~(-2)S~(-1)处理2d,Chl-蛋白质复合体的降解明显大于5℃暗低温处理;低温与光照对P700-CPa_1的影响大于LHCP。叶绿素荧光测定表明;5℃及12h 280μmol m~(-2)s~(-1)的处理对PSⅡ的影响亦大于暗低温处理。由此认为:低温与光对植物叶绿体的PSⅠ和PSⅡ都有明显的影响,其机理可能与常温下高光强引起的光抑制相类似;不同的是低温下中等光强就能引起光抑制。因此,在光照低温下往往加剧植物冷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59.
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热传导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3—2005年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热状况的实际监测数据为基础,研究了其土壤热传导特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落叶松人工林不同年份、不同地点土壤热通量的季节变化十分明显,4—8月为正值,9月至次年3月的绝大部分时间为负值,其年收支基本处于平衡状态.土壤热通量和土壤热导率(k)受净辐射影响显著,并存在时间延迟效应,冬季为4~5 h,夏季为2~3 h.基于实测的土壤热通量和土壤温度差计算得到的k值早春季节显著高于其他季节(P<0.05),而其他月份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使用我国大多数气象观测站积累的土壤温差数据和 k值进行土壤热通量季节变化估计时,早春季节(3—5月)可能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