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7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火灾后兴安落叶松长短枝变化及其对生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兴安落叶松的长短枝习性及火灾对其影响.结果表明,短枝在春季发叶迅速,而长枝的生长对兴安落叶松的枝条及树冠结构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且在1个长枝上能形成10.5个短枝.中度火烧使兴安落叶松的树冠及枝条受到很大伤害,火烧可刺激1级侧枝上37%的短枝芽变成长枝,加速了火烧后兴安落叶松树冠结构的恢复,火后第3年兴安落叶松的短枝总量达到火前水平的98.46%.  相似文献   
132.
平原农区幼龄杨树间作农作物的产量表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1~2年与3~4年树龄杨树间作冬小麦和夏玉米,探讨了杨树对农作物产量及产量形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1~2年树龄杨树间作冬小麦其产量有所增加,与夏玉米间作使其产量降低31.3%~33.7%。3~4年树龄杨树间作冬小麦的产量降低了36.9%~42.5%,间作夏玉米的产量降低了80.8%~87.4%,且距树越近产量越低。产量形成因子分析表明,杨树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主要为穗数。因此保证冬小麦分蘖期的肥水管理,在群体建立的基础上保证营养器官建成期所需的各种资源,为正常的穗粒数形成及粒重的充实奠定基础。对夏玉米的影响,随着杨树的生长,表现不一样,由穗粒数逐渐转变为穗数。复合系统建立初期应保证玉米拔节期到吐丝期所需资源,确保较多的穗粒数形成,而杨树生长2~3年后必须对杨树进行合理的管理,保证穗数的建立,减小夏玉米产量的降低。针对农林复合系统的复杂性,今后应综合考虑杨树和农作物光、热、水、肥等生物学特性,对其进行合理管理,尽可能做到杨树与作物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33.
主要抗蚜小麦品种(系)的抗性类型及其生化抗性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10个抗麦蚜品种(系)室内苗期生命参数、抗性类型和抗蚜次生物质的研究,明确了不同抗性级别的品种对麦蚜种群控制力及部分生化抗蚜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参试的抗蚜品种(系)中30%左右为不选择性:表现为爬行频繁,定殖率低,但是定殖个体生长发育良好;70%为抗生性;表现为使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和禾谷缢管蚜只Rhopalosiphum padi(L.)的发育历期分别延长2.1%~28.2%和3.7%~13.9%,若蚜死亡率增加1.0~3.6倍和1.0~2.25倍,平均寿命缩短10.2%~96.5%和37.5~97,1%,繁殖力下降3.4%~72.8%和25%~97.2%。苗期生化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抗源的单宁和总酚含量明显高于感蚜品种,其总酚含量与抗麦长管蚜级别呈显著负相关,以抗生性为主的品种其总酚含量亦与麦长管蚜的内禀增长力(rm)呈显著负相关(P<0.05),表明总酚是小麦抗长管蚜的关键因子之一,而与禾谷缢管蚜抗性水平无关;单宁含量与麦蚜抗性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134.
干旱胁迫下黄土高原4种乡土禾草抗氧化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单长卷  韩蕊莲  梁宗锁 《生态学报》2012,32(4):1174-1184
采用盆栽实验,对干旱胁迫下黄土高原4种乡土禾草冰草、长芒草、无芒隐子草和白羊草叶片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和非酶抗氧化物质还原型抗坏血酸(As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类胡萝卜素(Car)含量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4种乡土禾草叶片H2O2、MDA含量均呈增加趋势,这说明它们均遭受了干旱所造成的氧化胁迫,且干旱程度越大其遭受的氧化胁迫也越大。由于4种乡土禾草均为禾本科植物并生存于相同的生态环境中,它们在抗氧化特性上具有一定共性。在60%FC和45%FC干旱胁迫下,4种乡土禾草均可以通过增加抗氧化酶SOD、CAT、APX、GR、DHAR、MDHAR、GPX活性和非酶抗氧化物质AsA含量来抵御干旱所造成的氧化胁迫。由于种属差异,4种乡土禾草的抗氧化特性也存在差异。在60%FC和45%FC干旱胁迫下,冰草、无芒隐子草和白羊草还通过增加非酶抗氧化物质Car含量增强抗氧化能力,长芒草和白羊草则还可通过增加POD活性抵御干旱。在60%FC干旱胁迫下,冰草还可通过增加非酶抗氧化物质GSH含量提高其抗氧化性。采用隶属函数法对4种乡土草种抗氧化能力的综合评价表明,冰草的抗氧化能力最强,其次为无芒隐子草和白羊草,长芒草的抗氧化能力最差。  相似文献   
135.
目的:分析和比较单侧膝关节置换使用氨甲环酸术后两种不同引流方式(不夹管,夹管6小时后持续开放)对于手术的影响(出血量;并发症;康复锻炼等)。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随机的将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行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共计52例患者分为两组(不夹管组;夹管6小时后持续开放组)进行研究。每组各26例患者。分别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术后资料:总引流量,总输血量,总失血量,小腿周径增幅,并发症等。同时对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组成、等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中未见显著差异(P0.05)。不夹管组的总失血量,总引流量,隐性失血量,输血量等指标显著高于夹管6小时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在血栓,感染等并发症及小腿周径增幅等方面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单侧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进行夹管能够有效的减少总失血量、引流量等指标,更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早期康复,而且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6.
本文报道从稀有爬行动物五爪龙(Varanus salvator)的体内同时分离出三种肠道病原菌,伦敦沙门氏菌(Salmonella london)、德比沙门氏菌(S.derby)和一株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mas shigelloides)。并提出应注意经常监测各类动物的带菌状况,加强对带菌动物的管理。  相似文献   
137.
影响α-淀粉酶发酵活力的因素很多,诸如染菌、配料比、温度、通风量、罐压力、pH及发酵搅拌等,其中染菌影响最为严重。这些因素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其中一个因素发生变化,整个发酵就会发生改变,引起活力高低波动。  相似文献   
138.
幽门螺杆菌CagA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分泌的许多毒力因子与胃部疾病有关,其中毒素相关基因A(cytotoxin-associated gene A,cagA)表达的蛋白CagA得到特别关注.cag致病岛(cag pathogenicity island,cagPAI)编码的Ⅳ型分泌系统(T4SS)将CagA运输到胃上皮细胞,一旦进入胃上皮细胞,CagA通过依赖或不依赖酪氨酸磷酸化与多种细胞蛋白作用,调控细胞生长和运动相关的信号通路,使胃上皮细胞发生转化而致癌变.  相似文献   
139.
采用MTT法检测玉米芯水提物对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SW620、DLD1以及正常人肝细胞HL-7702的增殖活力的影响;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DAPI染色法检测该水提物对不同细胞株细胞核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1、2、4、6 mg/mL)的玉米芯水提物对人结肠癌细胞株均有抑制能力,且呈明显的量效依赖关系.用该水提物处理正常细胞HL-7702,在低浓度时没有抑制作用,在高浓度时略有抑制作用.该水提物对各细胞株作用24h,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3、4、6 mg/mL.显微镜观察表明:经该玉米芯水提物处理后的结肠癌细胞,形态发生明显的改变,细胞形状变圆,贴壁细胞数量明显减少.DAPI染色结果显示:多数细胞核表现出染色质的不均一性,有典型的“梅花”状凋亡小体出现.  相似文献   
140.
鞘氨醇-1-磷酸(sphingosine-1 phosphate,S1P)是来源于鞘脂代谢途径的多效性信号分子,其代谢受到多种因素调控。S1P由细胞内的鞘氨醇激酶(sphingosine kinases,SphKs)催化鞘氨醇的磷酸化而合成,可通过转运蛋白释放至细胞外。S1P可通过在胞外结合其特异性G蛋白偶联受体及胞内作用而调节多种重要生物学效应。作为细胞外介质和细胞内信使,S1P在免疫系统中也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S1P参与免疫细胞的迁移、增殖、分化及死亡细胞清除等过程。本文对S1P的代谢以及其对于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