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 观察双歧杆菌治疗恢复期急性重症胰腺炎(SAP)临床疗效及肠道菌群变化。方法 将恢复期SAP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而治疗组在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回春生胶囊,疗程4周。均在治疗前后记录临床疗效,包括生化指标及肠道菌群变化。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时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2组肠道菌群变化情况为对照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而治疗组治疗后大肠埃希菌明显下降,双歧杆菌显著上升(P<0.01)。结论 双歧杆菌治疗恢复期SAP疗效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应用中药扶正固本丸治疗活动性肺结核,结果表明扶正固本丸治疗组病人菌群失调的恢复明显优于化疗对照组,因而说明扶正固本丸具有改善活动性肺结核病人菌群失调及免疫功能,增强定植抗力,促进病变吸收和治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线粒体是一种拥有自身遗传体系的半自主细胞器,它的遗传物质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 DNA)随着人类的迁移、隔离、进化而形成了广泛的线粒体基因组多态性,同一祖先所具有的一些相同mt DNA SNP位点的集合称为线粒体单体型.不同的线粒体单体型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线粒体功能,从而影响整个细胞的生长,并在某些情况下导致一些个体的病变,例如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母系遗传性耳聋、Ⅱ型糖尿病、帕金森以及各种癌症等复杂疾病.本文列举总结了几种线粒体相关疾病及其与线粒体单体型如A、B、D、F、G、H、J、K、M、N、T、U、Y及一些有特点的多态位点如G11778A、A1555G、T3394C、G10398A等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感染对肝硬化患者血氨浓度的影响。 方法 :35例肝硬化患者及 2 5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分别测定Hp感染情况及空腹血氨浓度 ,对于Hp阳性病人口服质子泵抑制剂三联方案1周后测定空腹血氨。结果 :Hp阳性的肝硬化患者空腹血氨较Hp阴性的肝硬化患者空腹血氨显著升高(P <0 0 1)。根除Hp后 ,肝硬化患者空腹血氨浓度显著下降 (P <0 0 5 )。 结论 :Hp感染可引起肝硬化患者血氨浓度升高 ,对此类患者采用Hp根除治疗 ,可显著降低血氨浓度。抗Hp治疗可能有助于预防及治疗肝硬化患者的高氨血症及由此诱发的肝性脑病及亚临床肝性脑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探讨大黄复方综合免疫疗法对ANP继发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肠道菌群检测和免疫组化,放射免疫分析法研究了ANP模型肠道菌群变化和肠道局部免疫的变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严格标准选入的SAP病人,采用中药大黄复方及微生态制剂综合疗法分别在临床表现,生化及血清内毒素,肠道局部免疫与细胞易位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ANP肠道膜菌群屏障受到破坏,G^-肠杆菌是急性重症胰腺炎内源性感染的主要原因菌。综合免疫疗法治疗后1周及2周的生化指标及血清内毒素水平降低均优于常规组。结论:初步表明综合疗法能减轻或消除ANP继发感染临床表现,缩短感染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联合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评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131例SAP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患者入院后24h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6和IL-10水平,并进行BISAP评分,同时以接近IL-6、IL-10、BISAP评分中位数的自然值为界值,比较不同预后(死亡、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局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死亡、MODS、感染患者血清IL-6水平、BISAP评分高于局部并发症患者,血清IL-10水平低于局部并发症患者(P0.05);死亡、MODS患者血清IL-6水平、BISAP评分高于感染患者,血清IL-10水平低于感染患者(P0.05);死亡患者血清IL-6水平、BISAP评分高于MODS患者,血清IL-10水平低于MODS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65μg/L、IL-1040μg/L、BISAP评分≥3分患者死亡、MODS、感染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IL-6、BISAP评分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617,P0.05),IL-6、BISAP评分与IL-10之间呈负相关关系(r=-0.572、-0.611,P0.05)。结论:IL-6、IL-10、BISAP评分是评估SAP预后的重要指标,IL-6水平、BISAP评分越高、IL-10水平越低,患者预后越差,联合应用的预测价值高,临床可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观察转录因子Oct-4在IIIB期结肠癌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Oct-4表达水平、部位同CD45RO+淋巴细胞浸润密度之间的相关性,为结肠癌的诊断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5例经外科手术治疗切除的ⅢB期结肠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36例癌旁组织标本及24例正常结肠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Oct-4,比较各组组织中Oct-4水平以及分布状况。同时,分析其与CD45RO+淋巴细胞浸润密度的关系。结果 (1)Oct-4在结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在结肠癌旁组织中表达较弱,在正常结肠组织中无表达。(2)Oct-4蛋白表达中、强阳性的结肠癌组织中CD45RO+细胞浸润密度低于Oct-4水平阴性、弱阳性表达的组织。细胞核中表达Oct-4蛋白的结肠癌组织中CD45RO+T淋巴细胞浸润密度高于核浆共表达的结肠癌组织。结论 Oct-4在IIIB期结肠癌肿瘤细胞中表达,可作为诊断的参考指标;且Oct-4表达水平的高低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标准。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杆菌对胃粘膜损伤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采用HP 活菌悬液,制成大鼠HP 损伤性胃炎模型,以便观察HP 对胃粘膜的损伤机制。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胃粘膜损伤指数增高(P< 0.05) ,胃壁结合粘液量明显降低(P< 0.01) ,胃粘膜PGE2 和SS 的含量降低(P< 0.01) 。说明幽门螺杆菌对胃粘膜防御系统有明显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以肠道菌群检测与电镜观察法,初步研究了中药91-4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盐酸林可霉素对小鼠肠道膜菌群、腔菌群干扰显著,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及肠杆菌等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致小鼠腹泻或肠炎;中药91-4能够促进肠道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生长繁殖,对肠道膜菌群、腔菌群均具有调整作用,加速肠粘膜病变的愈合及修复,可有效地控制AAD模型小鼠的腹泻症状。  相似文献   
20.
肠道膜菌群检测在大肠癌早期诊断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卓越  马飞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9,11(5):275-275,277
实验应用肠道菌群检查法,结合内镜及病理学,检测了30例大肠癌虱的肠道膜菌群及腔菌群的五种优势菌,在此实验基础上进一步对另30例颖诊大肠癌虱进行了大肠癌的早期筛查试验。结果显示,初筛效果较好的初筛率66.6%,诊断符合率近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