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9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1 毫秒
41.
植物-菌根真菌联合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菌根是菌根真菌侵染植物根系后在植物根部形成的共生结构。菌根技术作为一种生物强化技术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已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大量研究表明菌根能强化植物对重金属的转运、富集及根系稳定化过程,并通过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稳定细胞内氧化还原平衡、调控抗逆性相关基因的表达以及改善根际微生态环境等方式提升寄主植物的抗逆性。本文在介绍菌根真菌在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的联合过程中的作用效应及机制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限制该技术应用的瓶颈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为植物-菌根真菌联合修复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2.
植物修复凭借低成本和环境友好的优点,在土壤修复中担任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将营养成分高且产量巨大的市政污泥用于园林栽培基质,不仅可以降低其处置成本,还可通过植物修复降低其重金属风险。本文对污泥中重金属的含量地域分布与形态特征、草坪草的生长特性及其对重金属的富集特征进行了论述,探讨了草坪富集重金属的影响因素,为污泥资源化以及后期草坪草修复土壤重金属提供技术支撑,对深入研究污泥中重金属修复及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3.
钙结合蛋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钙结合蛋白(CaBP)是一类能与钙离子结合的蛋白质,有的存在于所有种类的细胞;有的则位于特异细胞的细胞器。应用特异性检测手段,已从不同组织中分离出几十种 CaBP,并测定了20多种 CaBP 的氨基酸顺序。CaBP 与靶蛋白相互作用,参与多种细胞活动的调节。  相似文献   
44.
江苏省冬小麦湿渍害的风险区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洪颜  高苹  徐为根  包云轩 《生态学报》2012,32(6):1871-1879
选取能较好反映冬小麦春季湿渍害特征的3个气象因子:旬降雨量、旬日照时数和旬雨日,计算了江苏省1960—2008期间历年3—5月这3个因子的逐旬统计值,分析了这些因子与冬小麦气候产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春季旬降雨量、旬雨日和旬日照时数对江苏省冬小麦气候产量有显著影响;(2)通径分析显示,旬降雨量和旬日照对气候产量有直接影响,而旬雨日对气候产量有间接影响;(3)构建了一个湿渍害判别指数Q用来判别湿渍害发生年份,并结合江苏省各地湿渍害年发生频率和冬小麦气候减产率,建立了冬小麦湿渍害风险指数模型;(4)利用所建风险指数模型对江苏省冬小麦的湿渍害风险进行了区划和评估,并提出了各风险区的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45.
<正> 我国劳动人民早在一千六百多年前,就利用生物防治害虫了。 解放以来,尤其从七十年代起,生物防治的科研和利用有了迅速发展。目前已成为防治病虫害的一个重要手段。主要成就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工繁殖和利用的主要天敌 1.赤眼蜂 国内天敌研究以赤眼蜂工作做得较多。国际上已定名的有50多种,我国有记载的约18种,主要如松毛虫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稻螟赤眼蜂、螟黄赤眼蜂、拟澳洲赤眼蜂、广赤眼蜂、舟蛾赤眼蜂等。  相似文献   
46.
包永德  朱辉 《生理学报》1996,48(4):401-404
我们以两栖类卵母细胞为功能表达系统,通过注射鲫鱼(Carassiuscarassius)视网膜mRNA,利用电压箝及药物灌流手段,系统地研究了鲫鱼视网膜内氨基酸受体的类型和特征,结果如下:(1)Glu受体:KA可以诱发明显的去极化电流,而且Diazoxide能增强KA诱导的反应,这提示鲫鱼视网膜内某些Clu受体是AMPA选择性亚型(AMPA-preferringsubtype)。(2)CABA受体:GABA能诱发一个快速、光滑的内向电流,绝大部分对GABA的反应可被bicuculline所压抑,而GABA_B受体的激动剂baclofen则无任何作用,这提示,鲫鱼视网膜内大部分是GABA_A受体。  相似文献   
47.
研究了西芹种子浸提液对黄瓜枯萎病菌菌落生长的抑制作用及浸提液处理后病菌致病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连续5代浸提液作用下,50 mg·mL-1的西芹种子乙醇、丙酮浸提液处理与其对照相比,显著抑制了黄瓜枯萎病菌菌落的生长;50 mg·mL-1的西芹种子蒸馏水浸提液处理在1~3代培养过程中,显著抑制了黄瓜枯萎病菌菌落的生长,而在4~5代培养过程中,与其对照相比,抑制菌落生长的差异不显著;用各代经西芹不同浸提液处理的黄瓜枯萎病菌接种到黄瓜上进行致病力测定,并于1周开始发病后调查病情,西芹种子丙酮、乙醇和蒸馏水浸提液处理的病情指数分别由第1代的26.7%、20.8%和22.5%降为第5代的17.5%、3.3%和18.3%;3种浸提液与其对照相比,其病情指数也表现降低,其中,乙醇浸提液处理与其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接种至第5代时,乙醇浸提液处理的病情指数为3.3%,病菌毒力的致弱作用最强.综上所述,西芹种子浸提液不但抑制黄瓜枯萎病菌菌落的生长,而且还能弱化病菌的毒力.实验通过浸提液的连续处理获得了黄瓜枯萎病菌的弱毒菌株.  相似文献   
48.
2003年稻纵卷叶螟重大迁入过程的大气动力机制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探明稻纵卷叶螟灾变性迁入的大气动力学机制,本研究在ArcGIS中对2003年我国稻纵卷叶螟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简要的地学分析。在此基础上,选取了有典型意义的重大迁入过程2个,从PCVSATTM接收系统中调取覆盖各迁飞过程的实测气象数据和T213数值预报产品,输入MM5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对迁飞和降落期间的大气动力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客观分析。结果表明:(1)用850 hPa和925 hPa高度风向来分别描述稻纵卷叶螟北迁和南迁主迁飞层种群迁移的方向是比较合适的。北迁时,从源地到迁入地之间有比较一致的偏南气流;南迁时,从源地到迁入地之间则有相对均一的偏北气流。水平风场上的气旋式曲率区有利于害虫的起飞迁出,反气旋式曲率区则有利于其迁入降落。(2)垂直气流场中下沉气流的推动作用是稻纵卷叶螟迁入和降落的最直接大气动力机制,当稻纵卷叶螟迁入某一即将危害的稻区时,其降落前36~12 h以内的850 hPa等压面上常表现为相对强而宽广的下沉气流区。(3)在稻纵卷叶螟迁入与为害前36~12 h内的高空850 hPa和925 hPa散度场上,降虫区上空对应着比较一致的高值正散度区,表明有较强的下沉气流存在,这对降虫十分有利。(4)850 hPa、925 hPa等压面上的水平流场、垂直气流场和散度场的特征分布对预测稻纵卷叶螟的迁入和降落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49.
电场作用条件与作物种子生长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综合评价电场强度及处理时间对作物生物效应影响时, 如何确定生物效应指标之间的权重一直是困扰生物信息综合评价的核心问题。比如叶绿素增长1 mg·L–1 的价值相当于多少厘米根长的增加, 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同时, 通过指标加权合成的方法获得综合评价的结果也存在信息丢失的缺陷。针对电场条件对作物生物效应的影响,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的基本思想, 给出了用于综合评价电场强度及处理时间对作物生物效应影响的非参数综合分析方法和相应的数学模型, 该方法不仅可以克服上述缺点, 而且还为分析不同外部条件对作物综合生物效应的影响程度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析工具。应用该方法综合评价了不同电场强度和不同处理时间对小麦 (Triticum aestivum)种子幼苗株高和根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电场强度和处理时间对小麦幼苗生长产生不同影响, 在0.5–6.0 kV·cm–1场强范围内, 随电场强度增加, 生理指标呈现振荡性变化, 当处理时间为5分钟时, 1.0和2.0 kV·cm–1场强为最佳处理条件; 处理时间为10分钟时, 2.5 kV·cm–1场强为最佳处理条件。  相似文献   
50.
森林公园在我国自然保护区系统中的地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针对我国森林公园建设发展迅速的现状,阐述了“森林公园”的自然保护性质和作用,提出“国家自然保护区系统”的概念,将森林公园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三个体系同视为“国家自然保护区系统”中的三个组成部分,并阐述了这三个体系各自的特点、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同时,还提出进一步加强森林公园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