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9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目的:建立焦磷酸测序技术检测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治疗乙肝所致乙肝病毒基因耐药突变的定量检测方法,为临床乙肝耐药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针对乙肝病毒DNA聚合酶基因序列上4个常见基因突变位点的6种突变形式,分别克隆构建野生型和突变型质粒作为标准品,应用生物信息学手段设计目标基因通用PCR引物和各突变点的焦磷酸测序引物,建立焦磷酸测序的突变检测方法。对接受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进行检测。结果:构建了乙肝病毒四种常见耐药性突变的标准株和变异株克隆,建立了分别或同时检测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耐药突变的焦磷酸测序方法,对68例临床耐药或疑似耐药的患者血清标本进行检测,双脱氧测序验证,检出拉米夫定耐药突变32例,阿德福韦酯耐药突变5例,其中焦磷酸测序检出20例为混合突变,而双脱氧测序显示为6例。结论:成功建立了焦磷酸测序定量检测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耐药基因突变的方法,构建了乙肝病毒耐药基因突变的标准质粒,为临床动态监测乙肝病毒变异病毒株、指导合理用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2.
不同结构的外源ACO基因导入香石竹对瓶插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余义勋  包满珠   《生物工程学报》2004,20(5):704-707
以香石竹叶片为外植体 ,利用根癌农杆菌 (Agrobacteriumtumefaciens)介导法 ,将香石竹ACC氧化酶 (ACO)基因核DNA的正义 (sense)、反义 (antisense)、正义重复 (sensedirectrepeat)和反义重复 (antisensedirectrepeat)等 4种T DNA结构导入香石竹‘Master’品种。经Southern杂交检测证明目的基因已整合到香石竹基因组 ,共获得 14个转化株系。在 25℃条件下比较瓶插寿命 ,对照植株花朵瓶插寿命为 5.8d ,多数转化株系花朵瓶插寿命达 11d ,最长者可达 12.8d。大多数转基因株系切花衰老过程中乙烯释放量显著减少 ,部分转基因株系切花衰老过程中几乎检测不到乙烯 ,而对照有明显的峰值。通过对本研究转化ACO基因核DNA与前人转化ACO基因cDNA延长瓶插寿命比较以及对不同T DNA结构的转化抑制内源基因表达的程度进行比较后 ,初步判断用核DNA转化后对内源基因的抑制效果与cDNA相当甚至更明显 ,反义基因可以比正义基因更有效地抑制内源的同源基因的表达 ,转重复基因比转单个基因能更有效地抑制内源的同源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3.
血雉分类地位和遗传分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对血雉Ithaginis应划归雉类还是鹑类和是多型属还是单型属一直存在着争议.在此对3个亚种,西藏亚种Ithaginis cruentus tibetanus,甘肃亚种I.c.berezawskii和四川亚种I.c.geoffroyii的6个个体的血雉与典型的雉类雉属Phasiamus、锦鸡属Chrysolophus、长尾雉属Syrmaticus及典型的鹑类石鸡属Alectoris、鹌鹑属Coturnix和雪鸡属Tetraogallus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6的部分基因序列比较,系统进化树中血雉与雉类聚在一起.根据血雉地理分布,多亚种中心理论,区域地理历史,环境演变和分子钟指示的时间,血雉可能于早上新世起源于横断山脉.3个亚种之间序列差异为4.1%-7.2%,与雉科其它属的种问差异度比较,其遗传分化已达到种的水平,与形态差异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4.
高莉萍  包满珠 《植物学报》2005,22(2):231-237
本文对近20年月季植株再生和转基因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回顾和总结。月季通过器官和体细胞胚发生途径都能再生植株,但遗传转化主要是利用体细胞胚发生途径。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和基因枪法,外源基因如报告基因、抗病基因和改变花色的基因等已转化成功。文章还对今后月季转基因研究的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5.
拉萨拉鲁湿地夏季鸟类调查初报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20 0 4年 8月采用样线法调查了拉萨市拉鲁湿地夏季鸟类的种类和数量 ,共记录到 2 6种鸟。鸟类群落中以灰沙燕 (Ripariariparia)、红脚鹬 (Tringatotanus)为优势种 ,优势度明显 (D =0 . 40 8) ,但群落多样性不高 (H′=1 . 5 3 1 )。拉鲁湿地夏季鸟类群落中涉禽和草甸鸟类占主导地位 ,标示着湿地表面水位下降、趋向于草原化的环境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46.
子午沙鼠(Merionesmeridianus)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部地区,是荒漠啮齿动物群落的优势鼠种。种群繁殖特征是动物生活史参数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种群数量补充的重要来源,而干扰是影响繁殖特征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于2012~2014年,在位于蒙古阿拉善左旗南部典型荒漠的野外实验区,设置禁牧、开垦、过牧、轮牧4种不同干扰样地,使用铗日法对实验样地子午沙鼠相对数量及繁殖特征进行调查。4种不同干扰生境中的子午沙鼠种群数量具有显著差异,禁牧过牧轮牧开垦;雌雄性比在轮牧生境中最高,开垦生境次之,禁牧生境最低;4种干扰生境中,轮牧样地子午沙鼠雌鼠怀孕率显著高于禁牧、过牧和开垦样地;雄鼠的睾丸下降率在过牧干扰样地显著高于其他3种干扰方式样地,轮牧样地雄鼠睾丸下降率最低;雌鼠平均胎仔数在4种干扰生境间无显著性差异;轮牧干扰样地繁殖指数显著高于其他3种干扰方式样地;繁殖指数、怀孕率及睾丸下降率对密度的反馈作用最为明显,但在不同的干扰生境中其反馈特征有差异。综上,子午沙鼠在轮牧生境中各繁殖特征指数最高,繁殖能力最强,种群密度相对较高,更适合其生存,其密度制约效应表现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7.
蒙药材阿给(小白蒿)基因组DNA的提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获得能用于蒙药材阿给(小白蒿)RAPD分析及其他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高质量DNA,选用经典的CTAB法、改进的CTAB法和高盐低pH法提取DNA,研究和改进几种DNA提取法。由于蒙药材含有大量的多糖和酚类物质,改进法对样品进行了预处理:先将样品与PVP和VitC共研碎,再用Tfis—HC1缓冲液洗涤样品,离心的沉淀用于进行下一步操作。通过电泳、紫外吸收A260nm/A280nm和PCR扩增检测所得DNA的产量和质量。结果表明,改进的CTAB法和高盐低pH法都能获得高质量的DNA进行PCR扩增,其中以改进的CTAB法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8.
包云轩  王明飞  陈粲  陆明红  刘万才 《生态学报》2019,39(24):9351-9364
为了探明东亚季风对我国南方水稻主产区稻纵卷叶螟迁飞的影响,为中短期预警提供科学依据,利用2000—2016年中国稻纵卷叶螟赶蛾量数据,结合NECP气象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东亚夏季风进退与我国南方水稻主产区稻纵卷叶螟迁飞的关系,结果表明:(1)稻纵卷叶螟的初始迁入与东亚夏季风的向北推进密切相关,除华南稻区稻纵卷叶螟迁入始期提前于东亚夏季风北界经过该区的时间外,在其他稻区两者基本同步;东亚夏季风北边界在不同稻区首次和二次出现的早晚对该稻区稻纵卷叶螟的向北迁入的始期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2)各稻区北迁的高峰期一般都发生在东亚夏季风控制范围内,其中6月中旬—8月上旬东亚夏季风活动范围到达30°N以北地区,此时是我国南方稻区稻纵卷叶螟北迁峰次最多、迁入量最集中的时期;东亚夏季风北界在本30°N以北地区持续时间的长短与稻纵卷叶螟年发生程度呈显著的正相关。(3) 8月中下旬是东亚冬、夏季风的转换期,也是稻纵卷叶螟种群的"混合迁"发生期,此时,西南稻区和江淮稻区北部迎来初次南迁峰;9月后东亚夏季风开始南撤,东北冬季风快速南下,稻纵卷叶螟种群也随之不断向南迁飞。(4)2007年稻纵卷叶螟在江淮稻区特大爆发的大气背景是:6月末—7月的强西南季风使沿江稻区迁入虫量比常年显著增加,也为7月下旬至8月下旬稻纵卷叶螟大规模向江淮稻区迁入奠定了虫源基础;7月份江南、华南地区的降水异常偏少使喜湿的稻纵卷叶螟种群进一步向沿江和江淮地区聚集;8月份东亚夏季风的回撤偏晚以及9月份华北地区和江淮地区北部的相对偏暖,使江淮稻区稻纵卷叶螟种群在当地滞留时间偏长、南迁起始期和高峰期异常偏晚。  相似文献   
149.
目的:分析麦角新碱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前置胎盘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前置胎盘患者100例纳入本次研究,根据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48)。对照组使用米索前列醇治疗,观察组采用麦角新碱联合米索前列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ROS、SOD、GSH-px水平的变化、术中、术后出血量、止血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15%、81.2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ROS、SOD、GSH-px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血清ROS低于对照组,血清SOD、GSH-px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术后出血量及止血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7.69%、22.92%,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麦角新碱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前置胎盘的疗效和安全性均显著优于单用米索前列醇治疗,可能与其有效改善血清ROS、SOD、GSH-px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0.
目的:利用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as9核酸酶(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1(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dehydrogenase 1, MTHFD1))基因敲除人胚肾(HEK-293)稳定细胞系。方法:利用在线软件筛选出评分最高的3条针对MTHFD1基因的单向导RNA (sg RNA),然后合成sg RNA序列并将其插入到含有GFP标签的质粒中;重组质粒转染HEK-293细胞后通过流式细胞仪分选出已被转入sg RNA的单细胞,通过测序确认单克隆细胞系中MTHFD1的DNA序列突变状态;最后应用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q PCR)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单克隆细胞中MTHFD1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重组载体中含有正确的sg RNA序列;测序结果显示该细胞系中MTHFD1基因发生了单个碱基插入突变和6个碱基的缺失突变;RT-qPCR结果显示单克隆细胞系中MTHFD1在m RNA水平显著降低;Western blot检测成功构建MTHFD1蛋白缺失的HEK-293细胞。结论: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构建的MTHFD1敲除HEK-293细胞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