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9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产胞外多糖酵母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发酵产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微生物胞外多糖大多具有良好的功能和特性,但对酵母胞外多糖的研究甚少。本研究从自然界中筛选出产胞外多糖的酵母菌株,并对其发酵产糖条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利用平板涂布法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酵母菌株,苯酚硫酸法测定菌株胞外多糖的产量,筛选出胞外多糖高产菌株,并对其进行5.8SrDNA分类鉴定,最后优化其产糖培养基组成。【结果】对从葡萄、蜜枣、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的132株酵母进行筛选,最终得到3株高产胞外多糖的酵母菌株Z14、Z20和L25。经5.8S rDNA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分析,从左优红葡萄中分离得到的Z14和Z20与东方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orientalis)处于同一分支,相似性达到99%以上;从落叶松近表层土壤分离得到的L25与土生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humicolus)处于同一分支,相似性为98.8%。经优化,利于Z20胞外多糖合成的最优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8%,(NH4)SO40.2%,KH2PO40.1%,酵母浸粉0.1%,CaCl20.01%。在初始pH6.0,发酵温度28℃,摇床转数160 r/min条件下,在此培养基中发酵4 d后胞外多糖产量可达2.046 g/L,比复筛时的产量1.137 g/L提高了79.9%。【结论】文献已报道某些属的酵母可以生产胞外多糖,经本文研究发现Issatchenkia属的酵母也可以合成胞外多糖,并且改变基础产糖培养基的成分可以显着提高Z20胞外多糖的产量。  相似文献   
222.
223.
亲鸟递食位置可以调控雏鸟之间的竞争,而异步孵化会使不同孵出顺序雏鸟的体况产生等级差异。雏鸟可以通过竞争巢中有利位置来获得更多的食物资源,从而提高自身生长发育速度和存活率。本研究于2013和2014年两年的4至8月对甘肃安西荒漠保护区桥子片区22巢荒漠伯劳(Lanius isabellinus)的递食行为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荒漠伯劳亲鸟递食的位置主要集中在1个(n = 13,比例超过50%)或2个(n = 9,合并比例超过60%)位置上,具有一定的可预测性;处于亲鸟递食位置直线方向上的雏鸟获食次数显著高于两侧位置(n = 22,P < 0.001)。但异步孵化雏鸟的孵出顺序与其在巢内占据直线(df = 4,F = 0.211,P > 0.05)和两侧位置(df = 4,F = 0.068,P > 0.05)的次数都不具相关性;并且不同孵出顺序雏鸟间平均获食次数无明显差异(df = 4,F = 0.090,P > 0.05);拟合不同孵出顺序的雏鸟生长曲线发现,不同孵出顺序雏鸟的体重生长率也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df = 4,F = 0.637,P > 0.05)。研究结果表明,荒漠伯劳亲鸟趋于固定递食位置并向直线方向递食;但雏鸟间具有较小的同胞竞争,出飞等级差异不显著,这可能与繁殖地短暂的食物丰富度和雏鸟本身对于乞食与获食之间的利弊权衡有关。  相似文献   
224.
红外触发相机技术近年来不但广泛应用于野生动物种类、数量和分布的调查与观测,还可用于对动物活动节律和行为的研究分析。本研究在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公里网格法布设60台红外相机,于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累计完成14 657个相机工作日,采集到5种荒漠有蹄类动物的1 892张独立有效照片。通过计算相对多度指数,对它们的活动节律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5种荒漠有蹄类动物总的相对多度达到129.08,其中岩羊(43.87)和北山羊(42.98)的相对多度较高,其次是盘羊(25.38)、蒙古野驴(15.62)和鹅喉羚(1.23);(2)5种荒漠有蹄类动物的年活动节律表现出一致性,即5—6月活动最为频繁,11—12月出现第二个活动高峰;(3)蒙古野驴不同季节在水源地出现的日活动节律没有明显的规律,但在22:00—24:00会出现一天的峰值;而春、夏季鹅喉羚在水源地出现的最大活动峰值是在12:00—14:00;(4)各季节北山羊和岩羊的日活动节律均呈双峰型,北山羊的第2个活动高峰时间比岩羊的更偏晚一些;盘羊在冬季和春季为双峰型,夏、秋季出现3个高峰;岩羊、盘羊和北山羊的夏季日活动节律在清晨的活动高峰提前、傍晚的活动高峰推后;(5)5种荒漠有蹄类动物中,北山羊的夜间相对多度较高。荒漠有蹄类动物的年活动节律主要随生活史周期而变化,日活动节律除了受行为习性和日照节律的影响之外,不同种类主要因其栖息环境的不同而有差异。  相似文献   
225.
利用叠皿夹层培养法从新疆油田采出水中筛选到8株反硝化菌株T1、D1、D44、D46、D15、S1、S2、S6,经16S rDNA序列测定鉴定分析,这8株菌分别与施氏假单胞菌(T1、D1、D44)、恶臭假单胞菌(D46、D15)和铜绿假单胞菌(S1、S2、S6)相似,相似度均达到100%。通过室内批次培养试验,评价了这8株菌利用不同碳源的反硝化产气作用(N2O)及对原油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以蔗糖为碳源时,产气量最大,以甘油为碳源时,产N2O气浓度最高;菌株反硝化代谢过程导致原油体积膨胀和粘度降低,膨胀率与N2O气体浓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83,但与产气体积无相关性;铜绿假单胞菌株S1、S2、S6在以甘油为唯一碳源时产生少量表面活性剂(530~730 mg·L-1),可降低表面张力并具有乳化原油的作用,但其产气量较少,对原油的膨胀与降粘作用低于其他反硝化菌株。研究提示,在筛选采油功能菌时,菌株反硝化产N2O气体的能力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26.
目的:为解决我国加工企业依赖原料进口和加工型品种缺乏的难题,筛选适宜我国云南栽培的薯条加工型马铃薯。方法:从美国引进一批薯条加工型马铃薯品种/系,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生长适应性、薯条加工品质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引自美国的16个薯条加工型品种在云南3个试验点的表现具有:晚疫病抗性不强,需要人工防治辅助;薯型的长度最长为M3,长宽比最接近1.75的为M2、YS401;在块茎炸条后质地上表现综合评价得分较高的为M3、M2、M6。3个点综合评价,得分排前4名的品种/系为M3、YS401、M2、M6;目前超过对照品种YS401的品种/系为M3。结论:初步筛选出适宜云南种植的美国引进薯条加工型品种/系为M3、M2、M6。该结果可为我国引进美国薯条加工型马铃薯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27.
目的探究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与恢复期肠道菌群的变化,为制定更针对性的过敏性紫癜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8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粪便标本(急性期19例和恢复期9例),9例非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粪便标本,一共37例粪便标本。采用Illumina MiSeq平台提取样本DNA进行高通量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肠道菌群α多样性与恢复期、非腹型过敏性紫癜存在显著差异,而β多样性没有显著差异,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粪便标本中韦荣球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无腹痛腹型过敏性紫癜和非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而瘤胃球菌属的相对丰度在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恢复期粪便标本中最高。结论肠道菌群的变化可能参与腹型过敏性紫癜的发病,其中主要表现在急性期韦荣球菌属丰富度的增加和恢复期瘤胃球菌属丰富度的升高,为微生物制剂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28.
以大庆油田原油和含油污泥为对象,研究不同结构配比鼠李糖脂表面活性剂乳化活性及其对含油污泥清洗效果的影响,并优化清洗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单鼠李糖脂比例越高,其表面活性越好;双鼠李糖脂比例越高,其对原油的乳化能力越强;临界胶束浓度随着双鼠李糖脂比例的增加而逐渐加大;单、双鼠李糖脂配比不同的表活剂对油泥的清洗效果也不同,质量比为50∶50时清洗效率最高;鼠李糖脂浓度为1.0 g·L^-1、热洗时间为1.5h、热洗温度为65℃、洗脱强度为220 r·min^-1、固液质量比为1∶5条件下,油泥的清洗效率最高,可达81.3%;含油率为29.6%的落地油泥,经一级洗涤后油泥残油率降至5.5%,原油回收率达到87.3%,清洗出的原油无明显乳化,易于分离。由此可知,鼠李糖脂的单、双糖脂比例不同对其理化性质和清洗含油污泥的效果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9.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上奥陶统生物礁的层孔虫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系统描述了鄂尔多斯盆地南缘淳化县铁瓦殿、岐山县烂泥沟上奥陶统生物礁中的层孔虫化石,包括2目5属9种,分别为囊层孔虫(Cystistroma)、拉贝希层孔虫(Labechia)、穿孔层孔虫(Forolinia)、网格层孔虫(Clathrod ict yon)和蜂巢层孔虫(Ecclimadictyon).建立拉贝希层孔...  相似文献   
230.
江苏省典型干旱过程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包云轩  孟翠丽  申双和  邱新法  高苹  刘聪 《生态学报》2011,31(22):6853-6865
为了研究江苏省重大干旱过程的生消和演变特征,选取2006年10-11月覆盖全省的一次严重秋旱事件作为典型个例,收集54个气象台站的逐日气象观测资料,计算逐日复合气象干旱指数CI值,以此为基础统计干旱发生的开始日期、结束日期、持续日数和逐日旱强,研究全省和各地区的旱情生消和演变特征;选用MODIS产品数据,利用植被供水指数法,反演干旱发展过程;利用实测土壤相对湿度数据,在ArcGIS9.3中采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分析干旱事件中土壤湿度的空间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在这一典型秋旱事件中,由CI指数、VWSI指数和土壤相对湿度反映的大气、植被、土壤干旱的生消和演变过程基本一致.(2)干旱的发生是由西北到东南逐渐扩展蔓延,结束则由东南向西北逐渐收缩消失,持续天数从北向南递减.(3)旱情总体上北重南轻,但不同地区因大气背景和自然地理条件不同发展过程差异较大.(4)利用CI指数、VSWI指数和土壤湿度可以较全面而系统地监测干旱过程的生消、演变和强度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