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卡拉麦里南部工业区梭梭和琵琶柴重金属空间分布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五彩湾工业区周边21个采样点的梭梭(Hadoxylon)和琵琶柴(Reaummuria soongorica)的Zn、Cu、Cr、Pb、As、Hg 6种重金属元素含量测定,运用统计学方法和地统计插值法分析其茎叶和根部重金属含量变化情况和空间分布特征,并综合评价其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危害性。结果表明:梭梭和琵琶柴植株Hg含量的最大值和均值都超出新疆土壤背景值0.017 mg/kg,除梭梭根部的均值0.060 mg/kg未超出国家土壤背景值0.065 mg/kg,在二者其他部位的最大值和均值都已超出;琵琶柴整株中Cr最大值72.62 mg/kg和Zn最大值97.61 mg/kg均超出新疆土壤背景值49.3 mg/kg和国家土壤背景值61 mg/kg,Pb元素未被检出。插值精度方面,Hg、As的RMSE较小,分别为0.263和0.443,预测模型中Hg的R~2为0.72,Cu的R~2为0.67,能较好地估计预测样点的重金属含量,Zn的R~2为0.31,精度较低;插值结果,琵琶柴中的Zn、Cr、As、Hg含量较高的区域均在工业园区内部及周围,受人为扰动程度较大。梭梭和琵琶柴中Hg元素分别为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Hg元素为中等潜在危害程度高于其他4种元素。 相似文献
22.
23.
24.
目的:对比分析湿热痹阻型与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47例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湿热痹阻组)、43例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寒湿痹阻组)以及同期我院体检科确诊的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单核细胞表面CD147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3组研究对象血清MMP-3、TIMP-1、TNF-α、IL-1β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清MMP-3显著低于湿热痹阻组,TIMP-1、TNF-α、IL-1β则显著低于湿热痹阻组与寒湿痹阻组(P0.05),寒湿痹阻组血清MMP-3、TIMP-1显著低于湿热痹阻组(P0.05),湿热痹阻组与寒湿痹阻组血清TNF-α、IL-1β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热痹阻型与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血清MMP-3、TIMP-1及单核细胞表面CD147存在着显著区别。 相似文献
25.
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获取鸡胚不同组织细胞,利用M199培养基进行原代、传代培养,经形态学观察、生长曲线绘制、分裂指数测定等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实验表明,鸡胚不同组织细胞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从形态结构到生长周期都有明显差异。获得的躯体来源细胞、心来源细胞为成纤维型,肺来源细胞为上皮型;其中,躯体来源细胞生长能力最强,心来源细胞次之,肺来源细胞最慢,躯体来源细胞倍增时间最短;核型分析表明,该实验体外培养的鸡胚细胞染色体数目为78条。上述结果可为今后鸡胚不同组织细胞的深入研究提供实验材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26.
<正>ISBN:9787122174994定价:49.0元开本:16装帧:平装页码:248初版时间:2013年10月读者对象:可供生物类专业的本科生及其他专业拟了解该技术的人士阅读参考。内容介绍现代生物技术在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人口、健康、资源和环境等重大问题上表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与历史上任何新兴技术面世的时候一样,广大民众对现代生物技术这样一种新兴高技术的内涵并不清楚,因此容易产生怀疑、误解,甚至恐惧,阻碍了现代生物技术的正常发展和应用。为了更好地认识现代生物技术的科技内涵,本书以现代生物技术在 相似文献
27.
为了研究杂交构树UDP-葡萄糖脱氢酶基因(DDBJ,BpUGDH基因登录号为LC457701)启动子不同区域的表达活性,利用5'端缺失及同源重组实验技术,将5个不同长度的BpUGDH启动子5'端缺失片段与GUS基因连接,并通过农杆菌介导法瞬时转化烟草;同时,为了定位BpUGDH基因编码的蛋白在细胞中表达的具体位置,利用GFP报告基因融合目的基因进行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BpUGDH基因启动子-244 bp以内的序列均能介导GUS基因的诱导表达,并且-973、-465、-355、-281和-244 bp之间的区域可能对BpUGDH基因启动子的活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BpUGDH基因编码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BpUGDH位于叶绿体中。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与分析育龄期Ⅰ-Ⅱ期卵巢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 Ovarian Tumor,BOT)患者程序化死亡因子5(programmed cell death 5,PDCD5)表达情况及预后。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20年1月在本院诊治的育龄期BOT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临床Ⅰ-Ⅱ期78例(早中期组),Ⅲ期20例(晚期组)。取所有患者的术中病理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DCD5表达情况。跟踪随访患者的预后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早中期组的PDCD5表达阳性率为28.2%,显著低于晚期组的80.0%(P<0.05)。两组随访到2020年5月,早中期的存活率为97.4%,显著高于晚期组的65.0%(P<0.05)。在早中期组,Pearson分析显示随访生存与组织学分化、远端转移、PDCD5表达阳性存在相关性(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组织学分化、远端转移、PDCD5表达阳性都为影响患者预后生存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育龄期Ⅰ-Ⅱ期BOT患者伴随有PDCD5的低表达状况,且预后相对比较好,组织学分化、远端转移、PDCD5表达阳性都为影响育龄期Ⅰ-Ⅱ期BOT患者预后生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