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41.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与氯胺酮对短小手术麻醉后痛觉过敏及苏醒躁动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手术治疗的93例骨折患儿设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31例患儿),A组患儿在手术麻醉前30 min静注0.5μg/kg的右美托咪定,B组患儿静注0.5 mg/kg的氯胺酮,C组患儿注射与A、B两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使用Ramasy镇静程度量表评估三组患儿苏醒躁动情况,使用Ramasy镇静程度评分评估三组患儿术后镇静情况,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记录三组患儿术后从麻醉药停止使用至VAS评分到达4的时间,而后记录三组患儿使用镇痛药VAS疼痛度降至4以下的实践,最后记录三组患儿术后2 h、4 h及6 h的疼痛度;结果:(1)C组患儿躁动出现率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A组和B组对比无差异(P0.05);(2)A组Ramasy镇静程度评分高于B组,B组高于C组(P0.05);(3)A组VAS到达4的时间显著长于B组和C组,且B组也长于C组(P0.05),使用镇痛药后A组VAS评分下降至4的时间显著短于B组和C组,且B组也短于C组(P0.05);(4)患儿术后2 h、4 h、6 h时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A组显著低于B组和C组,B组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对实施短小手术患儿应用右美托咪定或氯胺酮能够显著降低患儿术后躁动出现率,同时缓解患儿应用麻醉药后出现的痛觉过敏现象,有助于提高术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2.
目的:探讨心室肌球蛋白重链(vmhc)基因启动子的心肌组织特异性.方法:利用PCR技术从斑马鱼基因组中克隆了vmhc编码区5’上游大小为1952bp的调控区域,应用酶切连接方法将vmhc启动子插入pGEFP-N1质粒,成功构建pEGFP-vmhc重组载体.再应用高保真DNA聚合酶PCR扩增包含vmhc启动子序列,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序列及3'UTR序列的基因片段,经过纯化后通过显微注射将vmhc-EGFP基因片段导入斑马鱼受精卵中.结果:注射后的斑马鱼心脏中出现绿色荧光,而其他部位无荧光出现.结论:vmhc启动子能够正确有效地驱动外源基因在斑马鱼心脏中特异表达,适合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基因功能研究,基因靶向治疗等.  相似文献   
143.
利庆华  黄德斌  李焱  谢绍英 《蛇志》2016,(3):331-332
目的探讨双侧锁骨下静脉交替置管与单纯右侧锁骨下静脉置管在IC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科收治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行锁骨下静脉置管,实验组采用双侧锁骨下静脉交替置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单纯右侧锁骨下静脉置管,观察两组患者的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和术后血肿发生情况,并于置管后1、2、3、5天于穿刺口取样及拔管前取导管血、拔管后导管头端行细菌培养,比较两组细菌培养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操作时间和术后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锁骨下静脉交替置管术的应用效果优于单纯右侧锁骨下静脉置管术。  相似文献   
144.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在急性肠梗阻大鼠血清中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83只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n=13)、假手术组(n=35)和急性肠梗阻组(n=35)。对照组大鼠采集标本后处死,肠梗阻组行开腹手术结扎回肠末端,假手术组仅行开腹手术。检测8 h、24 h、48 h、72 h及96 h血清PCT及CRP水平,观察急性肠梗阻大鼠回肠组织的病理学改变情况。结果:假手术组PCT与CRP水平在术后24 h内显著升高,48 h至96 h逐渐下降;各时间点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CRP水平在实验结束时已恢复至正常水平。肠梗阻组PCT和CRP水平在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逐渐增加,到实验结束时达到高峰;肠梗阻组PCT和CRP水平在48 h-96 h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对照组大鼠肠壁粘膜结构正常,假手术组可见轻度病理改变,肠梗阻组大鼠回肠组织可见粘膜结构明显破坏,绒毛坏死,严重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结论:血浆PCT和CRP水平能够反映肠梗阻的状态和肠粘膜受损程度。  相似文献   
145.
目的:观察高饱和脂肪酸及n-3多不饱和脂肪酸饮食后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静息心率、体重、血脂、血糖及游离脂肪酸谱的影响。方法:选择8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30只和同龄对照大鼠(WKY)30只,随机分为6组:SHR、WKY普通饲料组各10只,SHR、WKY高脂组各10只,SHR、WKY高脂加鱼油饮食组各10只,持续喂养至16周龄。干预期间每两周测定血压和体重,干预前后测定静息心率、血脂、血糖及血浆游离脂肪酸谱。结果:(1)血压和静息心率的变化:SHR大鼠高脂饮食组较普食组血压水平显著性增高,而高脂加鱼油饮食组较高脂饮食组血压水平显著性减低;WKY大鼠高脂饮食组较普食组血压水平显著性增高,而高脂加鱼油饮食组较高脂饮食组血压水平显著性减低;SHR大鼠高脂饮食组较普食组静息心率显著性增高(P=0.007),而高脂加鱼油饮食组较高脂饮食组静息心率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125),WKY大鼠静息心率各组间无明显差异。(2)血浆游离脂肪酸谱:与WKY大鼠比较,SHR大鼠中亚麻酸(Linolenic acid,ALA)、花生四烯酸(Linoleic Acid,AA)与n-6多不饱和脂肪酸(n-6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n-6PUFA含量增高,高脂饮食增加了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有显著差异(P0.05),高脂鱼油组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及二十碳五烯酸(Docosapentaenoic acid,EPA)增加导致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n-3PUFA)含量增加(P0.05),SHR大鼠高脂鱼油组亚油酸(Linoleic Acid,LA)、AA含量减低(P0.05)。结论:膳食补充n-3PUFA可能通过影响交感神经活性和血浆脂肪酸谱的组成而改善高饱和脂肪酸所致SHR大鼠的血压升高。  相似文献   
146.
目的:探讨经阴道放置网片的全盆底重建术治疗重度子宫脱垂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5年6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因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接受全盆底重建术的患者126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等相关资料。结果:126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67.18±18.00)min,出血量(56.27±26.47)m L,留置尿管(3.47±0.94)天,住院天数(4.21±0.93)天。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为3.96%、阴道壁血肿0.79%、术后肢体疼痛7.14%、下肢静脉血栓0.79%,所有患者术中均无膀胱或直肠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126例患者中,111例完成随访(88.09%,111/126),随访时间为6~4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7个月。术后发生网片暴露1例(0.9%,1/111),网片挛缩1例(0.9%,1/111),慢性盆腔疼痛2例(1.80%,2/111)、新发尿失禁6例(5.4%,6/111)。其中3例为急迫性尿失禁(2.7%,3/111),3例压力性尿失禁(2.7%,3/111)。盆底重建术后共有3例患者出现复发,其中2例因症状明显再次行手术治疗,客观治愈率的为97.29%(108/111),主观治愈率为98.19%(109/111)。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12个月生活质量评分(PFDI-20)均较前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21例患者恢复性生活,性生活疼痛者3例(14.28%),性生活不适者4例(19.04%),总体性生活满意度为85.71%(18/21)。结论:全盆重建术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疗效较好,且网片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47.
依据吉林省长白山胡桃楸天然次生混交林12个典型区域的坡向、坡位分布,结合胡桃楸龄级,布设样地109块,以年龄-树高数据为材料,编制了吉林省东部山区胡桃楸天然次生混交林立地指数表.结果表明: 应用3倍树高标准差法剔除异常数据,最终得到80块379对胡桃楸不同龄级的年龄与树高数据,运用7个数学模型进行比较,确定了单形立地指数导向曲线方程式: H=28.0181(1-e-0.0341A)1.0503,决定系数R2为0.85,残差平方和为0.89,基准年龄为50年,指数级距为2 m,得到了16~28 m的7条立地指数曲线.根据不同立地类型,建立了多形立地指数模型,幂函数拟合效果较好,即H=B0tB1,其中B0=10-9e0.9213SI,B1=-0.2139SI+5.6183,最终得到了多形立地指数模型方程式H=10-9e0.9213SIt-0.2139SI+5.6183.指数级差法和落点检验法对2种立地指数模型的精度检验表明,多形立地指数的精确度较高,能够准确地反映胡桃楸不同立地类型间树高生长的差异,可用于吉林省长白山区胡桃楸天然次生混交林立地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48.
为探究不同土壤基质条件下核桃楸幼苗对干旱胁迫生理特性的响应,以两年生核桃楸幼苗为研究对象,在腐殖土、壤土和砂壤土三种基质条件下进行控水试验,水分梯度分别设置为CK(正常供水,80%田间持水量)、T1(轻度胁迫,60%田间持水量)、T2(中度胁迫,40%田间持水量)和T3(重度胁迫,20%田间持水量),测定幼苗叶片叶绿素、丙二醛、脯氨酸、抗氧化酶和光合指标。结果表明,随着胁迫程度的加深,叶绿素含量和Chla/b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P<0.05),在胁迫60d时,T3处理下的叶绿素a(Chla)和叶绿素b(Chlb)分别比CK低65.41%和51.57%,3种基质中叶绿含量大小顺序为:腐殖土>壤土>砂壤土。随着胁迫程度的加深,叶片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则呈逐渐升高的趋势(P<0.05),胁迫60d时,砂壤土中T3处理的Pro含量最高为83.37mg·g-1,比CK高86.32%。腐殖土中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随胁迫程度加深而升高,壤土中叶片SOD活性则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规律。3种土壤基质中核桃楸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均随着胁迫程度的加深而降低,但不同基质中幼苗叶片的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发生的时间不同,T3处理的叶片胞间CO2浓度(Ci)在腐殖土中是12:00时最低,而在壤土和砂壤土中则是10:00时最低。土壤全氮、全磷、渗透速率和蒸腾速率与叶绿素含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土壤容重与叶绿素含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因此,土壤基质和干旱胁迫对核桃楸幼苗的生理生化和光合特性产生了显著的影响,重度胁迫对幼苗的叶绿素、渗透物质和酶体系产生了严重的损伤,同时降低了核桃楸幼苗的光合生产力。总体上,腐殖土中的幼苗有着较好的抗旱表现。  相似文献   
149.
在植物基因组中, 叶绿体DNA (cpDNA)序列可以向核基因组转移成为核质体DNA (NUPT)。NUPTs在植物染色体(包括性染色体)的演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但目前相关研究比较缺乏。以雌雄异株植物石刁柏(Asparagus officinalis)为材料,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核基因组NUPTs进行注释及分析, 并选取叶绿体基因组反向重复区(IR) 2个片段进行染色体定位。结果表明, 石刁柏核基因组中有2 239个NUPTs序列的插入, 总长度为565 970 bp, 占核基因组的0.047%。不同染色体上插入的NUPTs数量存在较大差异, Y染色体上的NUPTs数量、密度及总长度均高于其它染色体, 表明NUPTs在石刁柏性(Y)染色体上累积的更多。石刁柏叶绿体基因组中的IR区、大单拷贝区(LSC)和小单拷贝区(SSC)序列均能够向核基因组转移, 但IR区序列转移频率更高。此外, 对2个IR区的叶绿体序列进行荧光原位杂交, 其中AocpIR1主要分布在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粒部位, 而AocpIR2特异性分布在Y染色体上。研究结果为深入揭示石刁柏基因组的结构及其性染色体的演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0.
为了研究膜蛋白的跨膜结构,进行拓扑学分析是十分重要的.有许多分析膜蛋白拓扑结构的方法,本文采用烟草蚀斑病毒(TEV)酶特异性切割测试蛋白中跨膜片段的前段或后端所插入的tev识别序列EXXYXQ(S/G),如果TEV酶能够切割,表明该序列位于目标蛋白的细胞 质外.将Tev识别序列ENLYFQG 分别插入到拟南芥整合膜蛋白的的跨膜区域,然后转化进入酿酒酵母中. 消解酶(zymolyase)酶破除酵母的细胞壁后,TEV酶消化球状体,最后通过Western免疫印迹法来分析结果.有关该方法的注意事项在结果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