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中国短胖孢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短胖孢菌属(Cercasporidium)是半知菌类中暗丛梗孢菌类的一个小属,仅有30多个种,都是植物的寄生菌。本文报告我国短胖孢菌属共18个种,其中9个是新组合,一个是新种——千斤拔短胖孢(Cercosporidium flemingiae Liu et Guo sp.nov)。  相似文献   
42.
郭英兰 《菌物系统》2001,20(2):156-158
报道钉孢属一个新种:生在Lai木属Cornus sp.上的Lai木钉孢Passalora corni和1个新组合:生在四叶重楼Paris quadrifolia上的重楼钉孢Passalora paridis;尚有尾孢菌属的4个中国新记录种:蛇藤生尾孢Cercospora celastricola,危地马拉尾孢Cercospora guatemalensis,大漂尾孢Cercospora pistiae,和鼠尾草生尾孢Cercospora salviicola。为新种提供了拉丁文简介、英文描述并绘图。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MHAS)。  相似文献   
43.
本文报道云南热带地区尾孢菌属及其近似属真菌45种,其中有一个新种:番木瓜短胖孢(CercosporidiumpapayaeY.L.Guo,sp.nov.),寄生在番木瓜科(Caricaceae)番木瓜(CaricapapayaL.)叶上。短胖孢属真菌在番木瓜科植物上是首次报道。文中为新种提供了拉丁文简介、描述并附图。模式标本保藏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AS)。寄生在番木瓜(CaricapapayaL.)上的CercosporamamaonisViegas&Chupp与本种近似,二者都具有子座,分生孢子梗紧密簇生,但前者分生孢子梗(5~25×2~3μm)和分生孢子(10~45×2~3μm)均短而窄。番木瓜尾孢(CercosporapapayaeHansf.)与本种的区别在于无子座,分生孢子梗色泽深(中度褐色),分生孢子梗长(50~200×3.5~6μm),分生孢子无色,针形,窄(20~75×3~5μm)。  相似文献   
44.
作者在前两篇文章里报道了湖北省神农架产的尾孢菌属及其近似属的22个种,本文再报道这一地区的尾孢菌属、短胖孢属及色链隔孢属的4个种,其中1个是新种,即李色链隔孢(Phaeoramularia pruni Guo et Liu,sp.nov.),其模式标本收藏于中国科学院真菌标本室(HMAS)。该新种与寄生于李属(Prunus sp.)植物上的变红尾孢(Cercospora rubrotincta)接近,但后者分生孢子梗窄(2—4.5μm),不分枝,曲膝状折点少(0—1个),分生孢子向顶渐狭,不链生,隔膜多(1—5隔),因此易于区别。  相似文献   
45.
郭英兰 《菌物学报》1995,14(Z1):89-102
摘要:本文报道秦岭地区尾孢菌属及其近似属56种,其中有一个新种:秦岭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qinlingensis Guo, sp. nov.),寄生在苦木科(Simaroubaceae)臭椿属(Ailanthus sp.)上,两个新组合:草霉色链隔孢[Phaeoramularia vexans (C. Massalongo) Guo,comb. nov.].寄生在蔷薇科(Rosaceae)草霉属(Fragaria sp.)上;篙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dracunculi (Sarwar) Guo, comb. nov.],寄生在菊科(Compositae)牛尾蒿(Artemisia subdigitataMattf.)上和两个中国新记录种:商陆尾孢(Cercospora pircuniae Speg.),寄生在商陆科(Phytolaccaceae)商陆(Phytolacca acinosa Roxb.)上;荚蒾生尾孢(Cercospora viburnicola Ray).寄生在醉鱼草叶荚蒾(Viburnum buddleifolium C. H. Wight)上.新种(Pseudocercospora qinlingensis Guo, sp. nov.)子实体主要生于叶面,子座沿叶斑边缘发生,暗褐色至近黑色,直径40.0-75.0 (-100.0)μm,分生孢子梗紧密簇生,青黄褐色,不分枝,不呈曲膝状,无隔膜,6.5-26.0 × 3.9-6.0μm,分生孢子圆柱形,青黄褐色至中度褐色,非常弯曲,基部平截,具紧密排列地4至多个隔膜,在隔膜处缴缩,32.0-120.0 (-150.0) ×4.0-6.5 (-7.6)μm.新种与寄生在臭椿属(Ailanthus spp.)植物上的臭椿尾孢(Cercospora ailanthi P. Henn.)和臭椿生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ailanthicola(Patwardhan) Dcighton]不同:臭椿尾孢无子座.分生孢子梗不成簇,分枝,长(50.0-200.0μm),分生孢子倒棍棒一圆柱形,色泽浅(浅青黄褐色),隔膜少(5-7隔),不缢缩,短(15.0-60.0μm);臭椿生假尾孢子实体叶背生,分生孢子梗窄((3.0-4.Spm),分生孢子倒棍棒形,隔膜少((5-8隔),不绣缩,短而窄(20.0-63.0 ×3.0-5.0μm).  相似文献   
46.
郭英兰 《菌物学报》2002,21(1):17-20
本文报道3个新种生于款冬 Tussilago farfara上的款冬尾孢 Cercospora tussilaginis,生于参薯 Dioscorea alata.和薯蓣属Dioscorea sp.上的薯蓣生菌绒孢 Mycovellosiella dioscoreicola,生于云南金刁木 Barringtonia yunnanensis上的玉蕊生色链隔孢 Phaeoramularia barringtoniicola和1个中国新记录种生于老鹳草属 Geranium sp.上的老鹳草色链隔孢 Phaeoramularia geranii.新种提供了拉丁文简介、英文描述和图.研究的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 (HMAS).  相似文献   
47.
本文报道云南热带地区尾孢菌属及其近似属真菌45种,其中有一个新种:番木瓜短胖孢(Cercosporidium papayae Y.L Guo,sp.nov.),寄生在番木瓜科(Caricaceae)番木瓜(Carica papaya L)叶上。短胖孢属真菌在番木瓜科植物上是首次报道。文中为新种提供了拉丁文简介、描述并附图。模式标本保藏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AS)。寄生在番木瓜(Carica papaya L)上的Cercospora mamaonis Vicgas & Chupp与本种近似,二者都具有子座。分生孢子梗紧密簇生,但前者分生孢子梗(5~25×2~3μm)和分生孢子(10~45×2~3μm)均短而窄。番木瓜尾孢(Cercospora papayae Hansf.)与本种的区别在于无子座,分生孢子梗色泽深(中度褐色),分生孢子梗长(50~200×3.5~6μm),分生孢子无色,针形,窄(20~75×3~5μm)。  相似文献   
48.
本文报道采自北京、安徽和云南泽兰属(Eupatorium spp.)叶上的三种真菌,其中有一个新种:泽兰齿梗孢(Scolecobasidium eupatorii Guo,sp.nov.)和一个新组合:藿香蓟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ageratoides(Ell.& Ev.)Guo,comb.nov.]。新种与Sco-lecobasidium anelii和S.arenarium之区别在于S.anelii分生孢子梗短(35.0μm),分生孢子有纵隔膜,常在隔膜处缢缩;S.arenarium分生孢子的隔膜色泽深,在孢子的一端或两端具黑点。研究的标本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AS)。  相似文献   
49.
本文报道尾孢菌属的4个种和假尾孢属的5个种,其中有3个新组合:乌黑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fuliginosa(Ell.& Kell.)Zhao & Guo,comb.nov.],安息香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styracae(Chupp)Guo & Zhao,comb.nov.],水红木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viburni-cylindrici(Tai)Guo & Zhao,comb.nov.]和一个中国新记录。文中对新组合进行了简要描述并绘图。研究的标本分别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AS)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HPAF)。  相似文献   
50.
油茶软腐病于五十年代末在我国一些油茶栽培地区陆续发现,但迄今病原菌尚未肯定。本文着重报道病原菌的鉴定和分类。为给鉴定病原菌提供资料起见,试验中分别进行了人工接种,结果实验室内的叶片和枝梢水槽溅水二项保温措施却只产生与大田病株相同的病斑而极少在病斑表面形成“蘑菇”型分生孢子座,只有实验室外的三项处理,即使用病组织分离获得的培养物接种,也获得52.2一100%形成“蘑菇”型分生孢子座的病叶率。从而证实了油茶软腐病病斑及其表面上的“蘑菇”型构制是同一种菌所产生,并证实了“蘑菇”型构制是瘸原菌的子实体。再从大田叶斑表面形成(乃至人工诱发)的黑顶的和未黑顶的“蘑菇”型的分生孢子出的切片看出,黑顶的顶面全部为瓶梗和瓶梗孢子链所覆盖,而未黑顶的则展示出是由极紧密的分生孢子梗从其柄部顶端向边缘辐射生长组成。这就清楚表明,这种“蘑菇”型构制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座,从而为鉴定提供较为完整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