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温度、盐度和pH对马氏珠母贝稚贝清滤率的联合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晓闻  王辉  刘进  刘志刚  栗志民 《生态学报》2012,32(12):3729-3736
清滤率(Clearance rate, CR)与滤食性贝类生长发育密切相关,采用Box-Behnken设计(BBD)和响应曲面法,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温度(18-34℃)、盐度(20-40)和pH(6.5-9.5)对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稚贝清滤率(CR)的联合效应,旨在建立温度、盐度和pH对马氏珠母贝稚贝清滤率的定量关系模型,并通过统计优化方法得出温度、盐度和pH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温度的一次效应、温度和pH的互作效应、盐度和pH的互作效应以及温度、盐度和pH的二次效应对马氏珠母贝稚贝清滤率的影响均极显著(P<0.01);盐度的一次效应、pH的一次效应以及温度和盐度的互作效应对清滤率无显著影响 (P>0.05)。实验得出的清滤率模型决定系数为0.9950,预测决定系数为0.9284,表明该模型建立有效并可用于预测马氏珠母贝稚贝的清滤率。通过采用优化方法得出,在温度26.95℃,盐度29.69,pH8.09时,稚贝清滤率达到最大,最大值为1.4894×10-3L/h,满意度为0.9886。研究结果可为马氏珠母贝滤食生理研究及稚贝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2.
不同上样方式对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图谱质量的影响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蛋白质组技术难点之一是如何获取尽可能多的细胞或组织的蛋白信息.双向电泳蛋白斑点数目直接反映了实验蛋白质组信息的完整性.除样品制备外,蛋白上样方式对双向电泳图谱的质量和完整性有直接的影响.实验论文从以下3个方面考察不同的蛋白上样方式对双向电泳图谱的影响;即:水化上样与杯上样;一次上样与重复上样;以及酸性端加样与碱性端上样.实验结果发现;蛋白上样量较大时,杯上样方式的图谱斑点数目较水化上样方式明显增多;样品蛋白浓度较高时,稀释多次上样明显优于一次性浓缩蛋白上样;蛋白裂解液(MCF7乳腺癌细胞)在酸性端加样对偏碱性蛋白的分离未发现明显优势.相反,在等电聚焦伏小时(Vh) 足够的前提下,碱性端加样对偏碱性端蛋白反而有利,表现为斑点数目较多,而且等电点方向拖尾减轻.实验结果对提高双向电泳的质量以及相关蛋白质组信息的完整性提供了有益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3.
采用马来氏网法在山东省临沂市开展了花生田昆虫系统调查(2014年6月-2015年6月),阐明当地花生田的昆虫群落结构及相关群体指数动态规律。结果表明:试验期内共获得昆虫样本65 005头,分属于14目、129科。从目级水平来看,主要花生昆虫以膜翅目、鞘翅目、半翅目、双翅目和弹尾目为主;从科级水平来看,主要花生害虫有叶蝉科、夜蛾科和潜蝇科,主要天敌有花蝇科、长足虻科、金小蜂科、长蝽科和姬蜂科。该地区群落多样性指数在0.4262~3.3212之间,峰值出现在花生生长期(3.3312);相对丰度峰值出现在花生繁育期(9 956);科级丰富度峰值出现也出现在花生繁育期(83);均匀度指数在0.1137~0.7613之间,峰值出现在2014年6月(0.7613);优势集中指数在0.0172~0.2134之间,峰值出现在2014年8月(0.21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