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7篇
  59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微生物与界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修垣   《微生物学通报》1999,26(3):230-231
我们生活于地球上的大气中,通常把所看到的液体和固体物的外部称作表面。按照科学的定义,这是不严格的。较为严格的是,固体物的表面是在真空状态下,物体内部和真空之间的过渡区域,是物体最外面的几层原子和覆盖其上的一些外来原子和分子所组成的表面层。在几何学上,表面是具有二维因次的一块面积。由于是二维的,它就没有厚度和体积。界面是指两个物体相态相接触的分界层,也可称为界面层。它占有一定的厚度和面积。其厚度通常很薄,只有零点几纳米到几纳米。它难独立存在,但依赖于两边的相态。没有两相,就没有界面。物质一般都具有…  相似文献   
22.
高产烃的丛粒藻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修垣 《微生物学报》1997,37(5):405-409
呈串状集落生的丛粒藻(Botryococcus braunii Kiitzig,1989),又译葡萄藻,是一种在温带、热带和大陆性气候带的陆地、淡水和微咸湖水等地广为分布的单细胞绿色微藻(microalgae)。在培养物中,其产烃量为生物量干重的0.3%~76%,通常为25%~40%;在天然样品中,最高达86%,大大高于其它微生物的含烃量(几乎都低于1%)。在国外,从晚远古代(约10~9年前)到近代的沉积岩中,在我国的北部湾沿岸、渤海湾沿岸和茂名油页岩等石油沉积层中,均发现了它的化石。也从云南抚仙湖中得到了该藻。由于在一些石油沉积中几乎全部有机质都是该藻形成的,故美其名曰“油藻”。  相似文献   
23.
石油微生物学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修垣 《微生物学通报》2008,35(12):1851-1861
本文较详尽地综述了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50多年在涉及石油微生物学的科学研究成果,包括微生物勘探法和气态烃氧化菌、微生物与油气形成、有机酸的生产、油田微生物与提高采油量、微生物提高采油的现场应用.共引用了105篇文献.  相似文献   
24.
微生物提高采油方法的发展是以研究栖息在油层中的微生物的地球化学活动及其生物学为基础的。 苏联开始研究石油微生物区系可追溯到1926年,在那年首先在油层水中发现了细菌。这种新生境的分析揭示了微生物在油藏中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25.
玉门油区油水中微生物区系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在玉门油区三个油田深253—2,880米的原油一水样中广泛地存在着硫酸盐还原菌,液体石蜡分解茵,反硝化细菌和在肉汁蛋白臁培养基中生长的细菌。活菌量一般波动在χ×102一χ×103/毫升之间。在非油区的水样中活菌量和生理菌群极少,没有发现硫酸盐还原菌。 (二)原油一水中的细菌分布与原油的含水量、矿藏中水的交替程度有关系。根据微生物的分析结果和水化资料的对此,对该矿区的一些水文地质同题作了推论。  相似文献   
26.
老君庙油田油层的微生物区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在深度435—812米的第三系岩心中,在肉汁蛋白胨培养基中生长的菌量波动在3.0×100一8.0×105/每克湿岩心之间。 2.岩心中的上述菌量和生理菌羣的分布与岩心的含油度有明显的联系。无明显合油标志的岩心菌量很低,每克湿岩心中的菌量在6.0×100一8.0×101之间,部分样品中发现有反硝化细菌和嫌气的液体石蜡分解菌。在含油岩心中茵量高,多牛在1.0 x 102—8.0×105/每克涅岩心之间,除上述两类菌羣外,还存在着硫酸盐还3.在大部分孔隙度大和渗透率高的岩心中,菌量也比较高。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对乙型肝炎相关的肝脏脂肪变性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5-6周龄的SPF雄性小鼠共20只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例,研究组小鼠进行黄芪多糖溶液灌胃,对照组小鼠采用同样剂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用药前后测量体重(BW)、甘油三酯(T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结果:研究组小鼠用药后BW和TG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用药前两组小鼠ALT和AST比较无显著差异,用药后研究组ALT和AST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用药后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黄芪多糖可有效降低乙型肝炎小鼠BW和血脂TG,减少ALT和AST,促进肝脏的排毒与修复,从而改善肝脏脂肪变性,缓解和治疗HBV的毒性和侵害性,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8.
俄罗斯利用微生物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新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王修垣   《微生物学通报》1995,22(6):383-384,357
俄罗斯利用微生物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新进展王修垣(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北京100080)应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微生物研究所所长M.V.伊万诺夫之邀,我和周培瑾所长于1994年10月10日至20日赴莫斯科访问。本文概述他们在微生物提高石油采收率方面的新进...  相似文献   
29.
30.
几种因子对丛粒藻株A的效应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王修垣  谢树华   《微生物学通报》1996,23(5):275-277
研究了温度、NaF和细菌对丛粒藻(BotryococcusbrauniiKutz.)纯培养物A的效应。该藻最适生长温度为25℃。NaF0.1mg/L促进该藻生长。该藻与棒杆菌协同培养可提高产烃量,由无菌对照的0.089g/L提高到0.392g/L,总烃水平由56%提高到2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