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1.
鹅源新城疫病毒ZJ1株微型基因组的构建及其初步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获得鹅源新城疫病毒ZJ1株全基因组序列的基础上,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报告基因取代鹅源新城疫病毒ZJ1株整个编码区,只保留与病毒复制、转录和病毒粒子包装相关的调控序列,将其反向克隆入转录载体TVT7R(0.0)中,构建了该毒株的微型基因组。当转染用辅助病毒ZJ1株感染的Hep_2细胞时报告基因得到表达,表明此微型 基因组RNA可被辅助病毒提供的NP、P和L蛋白翻译。同时将该病毒NP、P和L蛋白基因分别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I_neo中,构建了表达该病毒NP、P与L蛋白的辅助质粒,用此微型基因组对辅助质粒的表达产物进行了功能鉴定并对该病毒拯救过程中痘苗病毒的最适感染剂量进行了摸索。以上研究为该病毒的成功拯救及开展其它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2.
目的:分离确认巴斯德毕赤酵母中甘油转运体并初步研究其功能。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从NCBI数据库中查找可能的甘油转运体(gt1,GeneID:8197545),并通过DAS软件对其跨膜结构域进行预测。通过PCR方法扩增该基因并将其与EGFP融合克隆到pPICZ B及pRS424载体进行亚细胞定位;同时将其与pRS424载体连接后电转到粟酒裂殖酵母中进行异源表达确定其功能;通过同源重组敲除gt1基因并在不同培养基中培养测定aox1基因表达量。结果:生物信息学显示与酿酒酵母中已经证明的甘油转运体(sugar transporter 1,stl1)类似,GT1蛋白同样为具有疏水结构域的跨膜蛋白,同时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GT1蛋白定位于细胞膜上,包含有gt1基因的粟酒裂殖酵母可以在以甘油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生长而野生型不可以;在Δgt1突变体中aox1基因可以获得组成型表达。结论:分离并确认了巴斯德毕赤酵母中的甘油转运体GT1,并初步证明其与aox1基因甘油阻遏相关。  相似文献   
93.
为从分子水平掌握我国H9亚型AIV的遗传变异情况和流行规律,本研究汇集近年来从我国12个省、市、自治区的发病鸡群中分离到的23株H9亚型禽流感病毒,通过RT-PCR方法和核苷酸序列测定获得了23个毒株的HA基因cDNA核苷酸序列。核苷酸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这些毒株H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4.1%~100%,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5.4%~100%;将这23个毒株和来自亚洲及世界其它地区的另外31株的HA基因cDNA序列同源性进行比较发现,分离自香港的HK170499株与日本的2个毒株关系较近;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CKGS199、CKTJ196、CKTJ296、CKSH300和CKBJ197五个毒株各发生了一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的丢失。54株H9亚型AIVHA基因55bp~1152bp的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裂解位点尽管有10种基序,但本研究中的23株和近年来从我国大陆和香港地区的分离的毒株则均为RSSR↓GLF;构成受体结合位点的191位氨基酸有一个规律,即所有中国大陆毒株与部分香港毒株都为N,其它毒株均为H,141aa~143aa处的糖基化位点有与191aa类似的规律,即:凡是191aa为N的毒株,该处均为NVS(CKBJ194除外),凡是191aa为H的毒株,则该处均为NVT;遗传发生关系分析,中国大陆毒株处于欧亚谱系的第一支。本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鸡群中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感染流行可能有一个共同的来源,这为制定防治该亚型禽流感流行的有效对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4.
鸡马立克氏病 (MD)是鸡的常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由α 疱疹病毒引起。由于该病既能引起免疫抑制作用 ,又能导致较高的病死率 ,一直是危害养鸡业发展的重要疾病之一[1] 。现使用的疫苗有马立克氏病病毒 (MDV)血清 1、2、3型单价苗和混合多价苗 ,在疾病的预防中起重要作用。但MD冻干疫苗免疫保护力低而液氮疫苗保存运输不方便 ,并常因此造成免疫失败。为了研制免疫保护率高、使用方便新一代疫苗 ,国内外许多实验室开展了MD重组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 ,如MD亚单位疫苗、重组活病毒载体疫苗、基因疫苗等。目前研制成功的重组疫苗的…  相似文献   
95.
我国部分地区不同动物来源新城疫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1  
对从我国部分地区1985~2001年间分离的26株新城疫病毒毒株进行研究,克隆其融合蛋白(F)基因,分析相应的核苷酸(nt)序列.根据绘制的系统进化发生树和F基因上三种限制性内切酶(RE)位点分布,确定了这些毒株的基因型分类地位.除2个毒株属于已知的VIb亚型外,其余24个毒株分别属于新发现的基因Ⅸ型、Ⅵf亚型、Ⅵg亚型和VⅡc亚型.基因Ⅸ型毒株的F基因540nt存在RsaⅠ位点,同时缺乏1198nt HinfⅠ位点、1478nt BstOⅠ位点和1625nt RsaⅠ位点;Ⅵf和Ⅵg亚型毒株不具有国外其它Ⅵ型毒株的872nt RsaⅠ位点;Ⅶc亚型的RE位点分布和Ⅶa亚型、Ⅶb亚型、Ⅷ型毒株不同,鹅源毒株均出现973nt RsaⅠ位点,7个鹅源毒株还出现了特有的1249nt RsaⅠ位点.在F基因编码的氨基酸中,基因Ⅸ型毒株出现Ile9→Val9和Val106→Ala106的替换,Ⅵf和Ⅵg亚型却没有出现其它Ⅵ亚型的Ser5→Pro5变异.  相似文献   
96.
从ConA刺激的鸡脾细胞中扩增出鸡白细胞介素2(ChIL-2)基因编码区。将该编码区Cdna序列和调控其转录的鸡痘病毒早晚期启动子(PE/L)的基因片段定向克隆到鸡痘病毒转移载体p1175中,获得重组转移载体P1175il2,然后转染已感染鸡痘病毒282E4疫苗株(wt-FPV)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质粒P1175il2与wt-FPV基因组DNA发生同源重组,产生了表达ChIL-2的重组鸡痘病毒Rfpv-IL2。通过在含X-gal的营养琼脂上连续挑选蓝色病毒蚀斑,获得并纯化重组鸡痘病毒Rfpv-IL2。应用XTT/PMS方法检测的Rfpv-IL2 (M.O.I 2.0)感染CEF 72小时后细胞上清中表达的重组ChIL-2生物活性,效价为3.6×105u/Ml,表明Rfpv-IL2能有效地表达ChIL-2。下一步将利用Rfpv-IL2在体内表达ChIL-2,研究ChIL-2的免疫增强作用及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97.
为了构建更为安全有效的抗低致病性H9亚型禽流行性感冒(流感)的基因工程疫苗,将包含有H9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株的血凝素(HA)基因、鸡Ⅱ型干扰素(IFN-Ⅱ)全长cDNA序列及调控其转录的鸡痘病毒早晚期启动子(PE/L)的基因片段,定向插入鸡痘病毒转移载体1175的痘苗病毒启动子P7.5的下游,得到HA和IFN-Ⅱ基因分别处于P7.5及PE/L转录调控下的重组转移载体1175HAIFN。以脂质体转染法将1175HAIFN转染至已感染鸡痘病毒282E4疫苗株(wt-FPV)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中。1175HAIFN与wt-FPV基因组DNA之间的同源重组产生了重组鸡痘病毒rFPV-HA-IFN-Ⅱ。通过在含X-gal的营养琼脂上连续挑选蓝色病毒蚀获得并纯化rFPV-HA-IFN-Ⅱ。以间接免疫[荧光法和细胞病变抑制试验证实,纯化的rFPV-HA-IFN-Ⅱ感染的CEF能以非融合的方式同时表达HA和具有抗HSV活性的鸡IFN-Ⅱ。动物试验表明,rFPV-HA-IFN-Ⅱ能显著抑制静脉攻毒后1日龄SPF鸡及含抗FPV母源抗体的商品鸡从泄殖腔排毒,且能减轻单表达HA的重组鸡痘病毒(rFPV-HA)抑制日龄SPF雏鸡增重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98.
应用RT PCR扩增出新城疫病毒F4 8E8株融合蛋白 (F)基因 ,将其克隆入pGEM Teasyvector构建重组质粒pGEM TF并进行测序确证。分别从pGEM T和pUCHA切下F基因和H9亚型禽流感病毒F株 (A chicken china F 1 998)血凝素 (HA)基因 ,通过一系列分子生物学操作步骤插入到质粒pFPV7S中的鸡痘病毒基因组复制非必需片段构建重组质粒p7SHF ,其中F基因和HA基因分别由鸡痘病毒启动子PE L和合成启动子PS调控。最后将P1 1 LacZ报告基因表达盒插入质粒p7SHF获得转移载体pFPVHF ,用以转染已预先感染鸡痘病毒 2 82E4疫苗株的鸡胚成纤维细胞 (CEF)。通过在含有X Gal的营养琼脂上连续挑选蓝色病毒蚀斑获得并纯化重组病毒。PCR和Southernblot检测证实了F基因和HA基因已插入鸡痘病毒的基因组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表明重组病毒能够同时正确表达HA和F蛋白。  相似文献   
99.
100.
角蛋白关联蛋白(keratin-associated proteins,KAPs)是羊毛和羊绒的主要结构成分,决定了它们的理化性质。在人类、家犬、小鼠和大鼠中已描述了高硫蛋白KAP26-1的编码基因,但在山羊中该基因尚未被鉴定。本研究以人类KRTAP26-1基因编码区序列为模板,利用BLAST软件,在山羊基因组中发现了与人类KRTAP26-1基因具有高度同源性的序列并被假定为山羊的KRTAP26-1基因。PCR-SSCP分析发现,在5个山羊群体的605个个体中有4条不同的核苷酸变异序列(定义为A~D)。序列同源性和进化树研究结果表明,这4条序列与已鉴定的其它山羊KRTAPs基因序列有较低的同源性,但与人类、家犬、小鼠和大鼠的KR-TAP26-1基因序列具有最高的同源性。这说明发现的这4条序列是山羊KRTAP26-1基因的等位基因。4个等位基因的编码区内,共发现了6个SNPs位点,其中3个是非同义突变,造成了氨基酸序列的变化。4条多肽链含有36~38个磷酸化位点。5个山羊群体均处于中度多态,但是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不同群体间有差异。等位基因A、B和D在5个山羊群体中均出现,但C在中卫山羊中没有出现。结果表明,山羊KR-TAP26-1基因有较为丰富的核苷酸序列变异,这些变异可能与绒山羊的产绒性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