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6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目的:通过对某军事院校战士在负重越野训练前后的心音图、心电图、血压检测,评估战士心功能变化,为训练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59名(男41,女18),年龄17~23岁,分别检测两次越野(男5 km,负重11 kg,时限25 min;女1.5 km,无负重,时限10 min)前、运动后即刻及48 h后进行心音图和心电图。结果:两次运动后即刻较运动前心率、第1心音幅值/第2心音幅值比值显著升高(P<0.01);舒张期/收缩期时限比值下降(P<0.01);收缩压略有上升,舒张压有所下降,未出现运动高血压。运动48 h后,各指标均基本恢复至运动前水平。心电图无异常。本次研究观察到13人(男8,女5)在运动前未屏气状态下出现第1、2心音幅值倒置现象。结论:该强度越野训练对心功能无损伤,是一种安全的高强度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72.
四川南充太和鹭科鸟类群落空间生态位和种间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空间生态位理论,分析了四川南充太和白鹭自然保护区慈竹林内鹭类繁殖季节的群落结构,对影响鹭类混群繁殖时空分布的因素及各种群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 表明:南充太和白鹭自然保护区栖息有白鹭Egetta garzetta、夜鹭Nycticoraxny cticorax、牛背鹭Bubulcus ibis和池鹭Araeola bacchus 4种鹭类种群.4种鹭类具有明显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现象,白鹭、夜鹭的水平生态位宽度较大,在垂直生态位宽度上白鹭、夜鹭、牛背鹭都较大,池鹭的最小;生态位重叠值以白鹭-夜鹭间的最高,夜鹭-池鹭间的最小;4种鹭间的聚类分析结果普遍较高.  相似文献   
73.
目的 观察犀角地黄汤化裁方对五步蛇毒致血分证兔模型的疗效.方法 新西兰兔24只,随机分为4组,除生理组注射生理盐水外,均以五步蛇毒造模.血清组:从耳沿静脉注射抗五步蛇毒血清;中药血清组:从耳沿静脉注射抗五步蛇毒血清,以犀角地黄汤化裁方灌胃;生理组、病理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24 h后测定其PLT、TT、PT、APTT、FIG、3P试验,并进行比较.结果 病理组、血清组、中药血清组与生理组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组、中药血清组与病理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中药血清组与血清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3P试验:病理组为阳性,其余各组均为阴性.结论 犀角地黄汤化裁方配合抗五步蛇毒血清能抑制五步蛇毒引起的TT、PT、APTT的延长和PLT、FIB的减少,对蛇伤引起的凝血障碍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74.
峨眉山啮齿类和食虫类秋季相对密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2年9月28日~l0月6日,主要用铗日法对四川峨眉山啮齿类和食虫类进行调查,得出以下结论:被捕的20种中,相对密度较大的为高山姬鼠(Apodemus chevrieri)占26.09%、龙姬鼠(Apdemus draco)占18.26%、长尾姬鼠(Apodemus sylvaticus)占15.65%及四川短尾鼩(Anourosorex squamipes)占l0.43%;在5个典型生境样点中,金顶(15.33%)、雷洞坪(20.99%)和仙峰寺(13.95%)3处的兽类相对密度较大,但清音阁(1.01%)和报国寺(0)二处的相对密度很小,导致其显著差异的具体原因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5.
四川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兽类区系初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张泽钧  胡锦矗  杨林 《四川动物》2003,22(3):173-175
2002年7月在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进行本底调查,结合前人有关资料,对该地兽类区系进行初步报道。该保护区迄今发现兽类共110种,属一类保护的5种,属二类保护的19种,属四川省重点保护的8种,另有我国特产的兽类达36种。区系组成以东洋界为主,并出现了南北混杂的现象。  相似文献   
76.
硅处理对甜瓜采后POD、PAL和呼吸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玉蓉  毕阳  刘磊  刘刚  曹孜义 《西北植物学报》2003,23(11):1894-1898
以厚皮甜瓜玉金香作为实验材料,研究硅处理对甜瓜玉金香采后POD、PAL活性和呼吸强度的影响。实验表明:(1)不同硅剂处理对甜瓜玉金香的伤害差异很大,纳米硅对甜瓜玉金香不造成任何伤害;正硅酸乙酯即使在很低的浓度下(25mmol·L-1),也能造成产品严重伤害;硅酸钠在100mmol·L-1时可造成轻度的易恢复性伤害。(2)100mmol·L-1硅酸钠处理能显著提高甜瓜玉金香POD和PAL的活性,降低其呼吸强度。(3)200mmol·L-1纳米硅处理能降低甜瓜玉金香的呼吸强度,而对POD和PAL的活性无影响。(4)纳米氧化硅和硅酸钠处理后可明显提高表皮硅含量,且气孔部位硅含量有一个高峰;剖面接近表皮部位,硅含量也有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77.
圈养山魈行为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1-9月,在成都动物园对人工饲养状态下14(8♀♀6♂♂)只山魈(andrillus sphinx)的行为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用时间取样法记录每10分钟内目标取样法所见动物的各种行为及其频次,通过1806小时的研究表明,山魈主要的日行为是取食、休息、运动三种个体行为,它们分别占日活动时间的22.91%、33.79%、和33.14%;其次为梳理行为,占山魈日活动时间的4.09%;嬉戏行为仅发生在非成年个体间。山魈活动行为(除去休息以外的所有行为)的高峰出现在8:00-10:00、16:00-18:00左右的两个时段。日活动时间集中在7:00-19:00,但在13:00-14:00活动强度明显减弱,有一休息峰出现。  相似文献   
78.
巢蛋白(nestin)属Ⅵ类中等纤维蛋白。最初在神经系统发育早期发现有该蛋白的表达。后在正常神经系统中发现仅在未分化的神经前体细胞中有nestin的短暂表达,分化后在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中分别被NF(neurofilament,神经丝)和GFAP(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神经胶质元纤维酸性蛋白)所代替。所以nestin的表达通常被视为神经前体细胞的标志之一。就我们所知,目前商品化nestin的抗体都是鼠抗鼠(克隆Rat401)的抗体,而人鼠之间该蛋白序列的同源性仅为50%左  相似文献   
79.
四川藏鼠兔头骨形态的种群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群分化是物种形成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是研究微进化过程的核心内容.为探讨地理隔离对小型兽类种群分化的影响,本文系统比较了四川西部3个隔离藏鼠兔Ochotona thibetana种群在头骨形态上的异同.结果表明在所测量的19个头骨形态指标中,岷山与邛崃山、邛崃山与凉山、岷山与凉山的藏鼠兔种群已分别在9、14及4个头骨变量上存在明显差异,颧宽、眶间宽、鼻骨长等变量是导致该3个山系藏鼠兔种群头骨形态发生分化的主要变量.由于藏鼠兔在各山系内部属一较为常见的物种,分析认为其头骨形态的种群分化可能与隔离状态下局部环境差异导致的选择压力不同有关.本研究揭示了在进行藏鼠兔等小型兽类种及种下阶元划分时,除数理统计手段引入的必要外,尚应充分考虑不同地理区域种群可能已产生的局部分化.  相似文献   
80.
小熊猫夏秋季的昼夜活动节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5~11月,在邛崃山系宝兴蜂桶寨自然保护区采用无线电遥测技术对6只野生小熊猫的昼夜活动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熊猫具有晨昏活动的习性,5~11月的平均活动率为0.5286。小熊猫以白昼活动为主,兼夜间活动,白昼的活动率(0.5903±0.0538)高于夜晚活动率(0.4468±0.0413)。每昼夜有(52.86±9.8)%的时间处于活动状态,其中64.53%的活动时间在白昼,35.47%的活动时间在夜晚。每昼夜有两个活动高峰,分别出现在08∶00~10∶00和17∶30~18∶30。在休息时间的分配上,小熊猫每昼夜长休息平均2.07次,持续时间平均3.75小时;中等长度休息1.56次,持续1.59小时;短休息1.21次,持续0.84小时;长休息有44.06%在白昼,55.94%在夜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