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胰岛素受体底物(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IRS)是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中一个极其重要的信号分子,对胰岛素信号级联效应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有关胰岛素受体底物活性调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磷酸化水平的调节机制,另一方面是细胞因子信号阻抑剂(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COCS)所介导的直接和间接调控。了解胰岛素受体底物活性调节机制将有助于进一步探索胰岛素抵抗和Ⅱ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2.
采用2头白豚的脊髓分别做成浸制标本和切片。其脊髓式为C_R-T_(10)-L_(Lc12).根据Rexed的细胞构筑原则将其灰质分为10层,并对每层及其相关神经核的关系作了描记。在全髓白质中均发现特殊细胞群,包括侧索中的颈、胸、腰尾外侧核,背索中的脊髓背索核,以及腹索中的散在细胞。还发现其软膜内陷到脊髓深部,在白质和灰质中形成腔隙和管道并充满脑脊液,神经细胞浸于脑脊液中。作者认为这些细胞应是接触脑脊液神经元(CSF-CN)。  相似文献   
13.
白暨豚脊髓的解剖学和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2头白暨豚的脊髓分别做成浸制标本和切片。其脊髓式为C8-T10-Lc12。根据Rexed的细胞构筑原则将其灰质分为10层,并对每层及其相关神经核的关系作了描记。在全髓白质中均发现特殊细胞群,包括侧索中的颈、胸、腰属外侧核,背索中的脊髓背索核,以及腹索中的散在细胞。还发现其软膜内陷到脊髓深部,在白质和灰质中形成腔隙和管道并充满脑脊液,神经细胞浸于脑脊液中。作者认为这些细胞应是接触脑脊液神经元(C  相似文献   
14.
叶绿体色素提取、分离及理化性质测定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植物生理学》修订本[1]教材中实验"叶绿体色素提取、分离及理化性质测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缺血性二尖瓣反流与二尖瓣环位移的关系。方法: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前壁或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107人和40名健康志愿者,分为反流组和无反流组。应用超声心动图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技术检测他们的左室射血分数、二尖瓣环最大位移、二尖瓣环中点位移及其占左室长径百分比。结果:反流组与无反流组二尖瓣环位移测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壁心梗反流组和下壁心梗反流组二尖瓣环最大位移较相应的无反流组减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尖瓣环前壁-下壁中点位移及其所占左室长径百分比减少,与无反流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二尖瓣环运动自动追踪技术能够更准确地测量二尖瓣环运动,可以用来评价缺血性二尖瓣反流,为定量分析左心功能提供了新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大兴安岭森林流域水文过程对森林干扰的响应,利用近配对流域方法,排除了气候变量的时空差异,对比研究了森林干扰后大兴安岭北部典型森林小流域(100 km2)洪峰径流(High flow)和枯水径流(Low flow)径流情势(Flow regimes)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森林干扰对枯水径流情势影响显著,与对照流域(小北沟流域)相比,森林干扰(占流域总面积的6.74%)使老沟河流域平均枯水径流流量降低了26.58%,平均枯水径流变异系数值增加了36.77%,并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另一方面,森林植被的干扰相对增加了森林小流域的洪峰流量、历时和变异性,但与对照流域相比差异均未达到统计显著水平,说明小面积的森林植被干扰未能引起流域洪峰径流情势的显著变化。进一步对配对流域的径流浮动系数(Flashiness Index)的分析发现,森林干扰显著增加了森林小流域的径流浮动性,研究时段内干扰流域的径流浮动系数为0.078,是对照流域(0.057)的1.37倍。大兴安岭北部森林小流域的天然径流情势(Natural flow regimes)对森林干扰比较敏感,在与水文循环联系紧密的区域(例如河岸带),小范围的森林干扰便可以引起径流情势的显著变化,这在未来该地区森林和水资源的管理中需要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