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0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9 毫秒
81.
珠江口近岸水域浮游藻类及其与关键水质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宏观上和特殊性对珠江口4大口门虎门、蕉门、洪奇沥、横门及近滩为主的近岸水域进行浮游藻类发生与关键水质因子关联的研究,关键因子包括溶解氧(DO)、活性磷(PO 3-4-P)、硝酸盐(NO-3-N),得出二者间确有关联.藻类生长与DO为正相关 ,与活性磷为正相关,与硝酸盐为负相关.  相似文献   
82.
从模式植物拟南芥中克隆得到的SHORT-ROOT基因(SHR)被证明参与根部形态建成途径。目前已知SHR是与根辐射形态直接相关的重要调控因子, 同时也参与维持根尖分生组织的活性。SHR既作为转录因子启动下游基因的表达, 又作为短程信号调节根的发育。本文综述了SHR相关研究进展, 并展望其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83.
套袋对苹果果实微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生长季晴天,树冠不同方位套袋果温度变化规律各有不同。就日最高温度而言,以西南方位套袋果最高,东北方位套袋果最低,二者相差8.13℃。除了东北方位以外,同方位套袋果日最高温一般低于裸露果2 .95~6 .6 7℃。一天中,不同方位套袋果日最高温出现的时间与裸露果有明显不同,主要原因是日照和气温能更直接地影响裸露果。在正常套袋前提下,袋内、外湿度差异不大,袋内湿度主要受袋外环境湿度的影响。生长季晴天,外袋温度和外袋与内袋之间的温度非常接近,二者日最高温度超出最高果温8.6℃。而袋内气温和果温非常接近,二者日最高温仅差0 .4℃,说明袋内果温直接受袋内气温的制约。一天中,袋内最低温度和最高湿度一般出现在6 :0 0左右,而最低湿度和最高温度出现在16 :0 0左右,袋内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呈极显著负相关,其回归方程为y=30 98.4 x- 1.35 34。日照强度或气温与套袋果日最高温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回归方程分别为:y=0 .0 4 6 8x 8.91和y=1.4 11x- 2 .4 4 35。  相似文献   
84.
长期不同施肥对番茄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长期定位施肥对番茄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旨在为番茄根际生态过程中的调控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以沈阳农业大学长期定位施肥基地的番茄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法,分析了11个处理:N(单施氮肥)、K(单施钾肥)、P(单施磷肥)、NP(氮磷肥配施)、NPK(氮磷钾肥配施)、MN(有机肥配施氮肥)、MK(有机肥配施钾肥)、MP(有机肥配施磷肥)、MNP(有机肥配施氮磷肥)、MNPK(有机肥配施氮磷钾肥)、对照CK(不施肥)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1)配施有机肥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和碱解氮的含量,氮肥的施入会降低根际土壤的pH,各处理间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显著;(2)配施有机肥可以增强番茄根际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提高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其中,MNP处理微生物对碳源利用能力最强,微生物活性最高。具体表现为:(1)长期施肥改变了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配施有机肥处理的土壤微生物对6类碳源的总利用能力高于单施化肥处理,以MNP优势最明显;(2)在6类碳源中,氨基酸类碳源利用能力最强,酚酸类碳源利用能力最弱;(3)主成分分析表明,31种碳源对PC1贡献较大的有12种,对PC2贡献较大的有8种;(4)施加肥料的处理的Shannon指数、丰富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均高于不施肥的处理,但其均匀度下降。有机肥配施氮磷肥处理的Shannon指数、丰富度指数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合所有结果,以MNP的施肥较果最佳,能够呈现较高的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相似文献   
85.
采用网捕法和徒手捕捉法对中川机场及其周边生境中的昆虫进行了调查研究,探究中川机场及其周边生境昆虫群落组成。结果表明:采集到的昆虫分属于9目56科,其中鞘翅目、双翅目和鳞翅目为优势类群;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机场控制区与混合类型生境中的昆虫群落组成相似,农田与水库区生境中的昆虫群落组成相似。  相似文献   
86.
研究了飞行状态下的四种菊头蝠回声定位声波的识别方法.通过小波包分解得到各个频带能量作为识一别特征向量,用主成分分析法优化特征空间.提取少数几个主成分,这些主成分彼此不相关,符合特征优化的要求,以主成分向量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对蝙蝠的种类进行识别.个体识别正确率达到了80%以上,表明基于小渡包分解和神经网络识别的方法对蝙蝠回声定位声波进行识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7.
玉米粗缩病毒基因组第七组份的cDNA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采自中国河北滦城感病的玉米材料中提取玉米粗缩病毒(MRDV)的双链RNA。根据已知MRDV的部分序列设计引物,反转录、PCR扩增,克隆并测序分析了MRDV的第七片段(S7)cDNA序列。结果表明,S7 cDNA序列全长为1936bp,与国外所测的MRDV S7的序列长度相等,而且S7包含的两个阅读框(ORF1和ORF2)位置无变化。它们的核苷酸和最大开放阅读框(ORF1)同源性分别为877%和91.6%,然而,MRDV S7的片段与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S8片段的核苷酸和最大开放阅读框(ORF1)有更高的同源性,分别为95.5%和93.5%。  相似文献   
88.
以秦艽转录组数据的目标序列为模版,经反转录扩增和RACE等方法,获得一条长1 260 bp的WRKY30转录因子cDNA序列,开放阅读框为975 bp,编码324个氨基酸残基。WRKY转录因子是植物特有的一类大家族,参与植物防卫反应,介导植物应答,在植物生长发育和代谢中起调控作用,参与植物的多种生物学过程,该类家族成员中含有绝对保守的WRKYGQK氨基酸残基,且因此得名。该转录因子含有一个WRKY保守结构域和一个C2HC锌指结构,隶属于WRKY基因家族的第Ⅲ类成员,经序列相似性比对将其命名为GmWRKY30。相对定量2-△△Ct方法分析结果显示,GmWRKY30在秦艽根中的相对表达水平最高,茎中最低,和对照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在根中,受花生四烯酸胁迫后GmWRKY30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银离子胁迫后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这些研究结果说明GmWRKY30基因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对不同诱导子的响应强度有差异,推测其可能参与诱导响应的调控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89.
嘉陵江不同江段蛇鮈的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和2016年的10—11月,在嘉陵江上游(广元)、中游(蓬安)、下游(合川)采集210尾蛇鮈Saurogobio dabryi,采用传统镜检法对其食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嘉陵江蛇鮈属于杂食性鱼类,饵料生物包括5大类(79小类);聚类分析表明,出现率(F%)、数量百分比(N%)和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在衡量食物对嘉陵江蛇鮈的重要性方面表现一致,但基于质量百分比(W%)的食物重要性结果与前三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种指数显示,上游和中游江段蛇鮈均以动物性饵料为主,为偏肉食性的杂食性鱼类,下游江段蛇鮈以藻类为主,为偏植食性的杂食性鱼类。选用W%对其食性进行不同江段之间比较,聚类分析表明中游与上游和下游存在显著差异(d> 0. 3); Schoener重叠指数比较显示,不同江段蛇鮈摄食的饵料生物存在空间差异(Cxy<0. 60)。研究认为蛇鮈的食性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可塑性,可能是对不同江段水生生态环境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90.
在温带湿润气候区东段不同立地条件下的红松人工林内设置面积为600 m~2(20 m×30 m)的70块矩形固定样地。在每个样地内,选取5颗最高且长势较好的优势木作为研究的对象木,用Voronoi图确定优势木相应的竞争木,测定每一块样地内优势木与竞争木之间的距离。采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分析优势木在不同样地水平上的种内竞争强度,探讨林分生长因子、地形因子、土壤养分因子对优势木竞争指数的影响,并对这3类因子与优势木竞争指数进行相应的拟合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红松人工林优势木竞争强度随着优势木胸径的增大而变小,并且两者之间的关系服从幂函数;红松优势木的竞争指数与其树高、胸径、冠幅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坡向、坡位、海拔对竞争指数影响极显著(P<0.01);红松人工林优势木竞争指数的大小与土壤氮磷钾含量均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pH值对优势木竞争指数的影响不显著。当红松人工林优势木平均胸径达到45cm,优势木平均树高和冠幅大于周围竞争木时,其对周围资源的利用程度增大,林木会发生自然稀疏现象,其所受的竞争压力减小。红松喜光性强,对水分的要求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