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核酸的深入研究, 给基因传感器的研制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基因传感器是分子生物学与微电子学、电化学、光学等相结合的产物, 将在生命科学与信息科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成为DNA信息分析检测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近年研究文献的基础上, 评述了基因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分类及近年来国内外利用其进行环境微生物功能基因检测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并提出堆肥微生物功能基因检测将是基因传感器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2.
真菌多糖具多种生物活性,特别是在抗肿瘤方面显得尤为突出,已成为一大研究热点。真菌多糖的抗肿瘤活性与其本身的构型有关,而多糖构型又受到提取方式的影响。另外,对真菌多糖化学改性能提高其生物活性。本文从真菌多糖的提取、改性和抗肿瘤活性这三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叶酸偶联的超顺磁Fe3O4纳米颗粒对活体肝癌标记效果和MRI成像功能。方法:以铁盐、十二烷基苯磺酸和3-氨基丙基3-乙氧基硅烷为原料,通过共沉淀法合成了APTES修饰的超顺磁Fe3O4纳米颗粒,通过酰胺化法合成了叶酸偶联的超顺磁Fe3O4纳米颗粒,以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红外光谱仪、振动样品磁强计、动态光散射仪对合成材料进行表征,采用SRB法对叶酸偶联的超顺磁Fe3O4纳米颗粒细胞进行安全性检测,同时建立活体瘤鼠动物模型,对其在叶酸偶联的超顺磁Fe3O4纳米颗粒标记前后进行MRI成像对比检测,每个肿瘤组织块各取2套切片,分别行苏木素-伊红染色和普鲁士蓝染色,观察肿瘤组织光镜下形态及组织内含Fe情况。结果:所制备的叶酸偶联的Fe3O4纳米颗粒为立方相的Fe3O4,粒径约8 nm左右,水合直径25.7nm,呈近似球形,表面分布有羧基等功能基团,呈超顺磁特性,饱和磁化强度为51 emu/g Fe。叶酸偶联的超顺磁Fe3O4纳米颗粒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的生长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的影响一样,无明显抑制细胞生长的表现。同时,磁共振成像和染色结果均显示肿瘤的存在。结论:叶酸偶联的超顺磁Fe3O4纳米颗粒,不仅细胞毒性小,而且因其表面的叶酸与叶酸受体之间的高强结合力。同时,它能通过这种结合作用被高效介导进入肿瘤细胞内,增强MRI成像中肿瘤组织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对比度,有利于肿瘤细胞的标记、示踪和靶向检测,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肿瘤细胞靶向检测物质。  相似文献   
74.
中国华南地区受台风影响最为频繁。对常年遭受台风侵袭的两种马占相思过熟林(受台风影响较小且现有密度为种植密度70%±5%的马占相思林Ⅰ, 受台风影响较大且现有密度为种植密度50%±5%的马占相思林Ⅱ)开展群落调查, 调查共记录了维管植物21科, 30个属, 35种, 马占相思林Ⅰ群落物种总数仅为马占相思林Ⅱ的41.38%。马占相思林Ⅰ中马占相思重要值为77.8, 其次是下木层的乡土树种银柴, 其重要值随着样地内马占相思的增加而减少。马占相思林Ⅱ中, 马占相思重要值排第1, 仅为44.46, 下木层乡土树种豺皮樟和银柴的重要值合计约为20, 成为马占相思最主要的伴生乔木。马占相思林Ⅰ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Pielou均匀度指数均与马占相思林Ⅱ没有显著差异。马占相思林Ⅰ乔木层的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物种数量、Margale丰富度指数均小于马占相思林Ⅱ, 但两者的灌木层、草本层的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物种数量、Margale丰富度指数均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5.
人类不合理活动所导致的土地利用演变是引发土壤侵蚀及其负面生态效应的主要机制,因此研究二者的耦合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贵州普定县的石人寨峰丛洼地为主要研究区域,从景观生态学的"格局-过程-尺度"、"源、汇景观"原理及其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LCI)出发,应用稳定同位素和放射性核素示踪方法,揭示土地利用演变及其土壤侵蚀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二者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该洼地在土壤剖面约100cm处记录到坡地森林遭受砍伐后变为耕地的事件,随后从坡地侵蚀下来的大量土壤沉积于洼地底部;该事件之后进入垦殖期,在洼地中轮种玉米、油菜、大豆等农作物。本研究为优化当地土地利用结构,改善流域的水土流失状况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6.
地球关键带的各个界面是有机碳发生剧烈分解转化的场所,探讨关键带有机碳的动态变化、归趋及其控制过程,是揭示地表流域中物质运输和能量传递规律的重要基础,对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关于流域不同关键带有机碳的研究方法、来源、储量及其动态、周转过程等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进展,以及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建议将典型关键带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综合使用多种技术方法,将短期高频次观测和长期定位观测研究相结合,在典型小流域开展多界面、多过程、多时间尺度的长期同步观测和系统研究,揭示控制关键带有机碳地球化学循环的关键因子及其作用机制。同时重视长时间尺度下有机碳循环对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及反馈机制;分析不同人为活动下,大气-植物-凋落物-土壤-河流之间的碳交换特征及流域有机碳动态变化规律;定量区分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关键带有机碳地球化学行为的影响,为碳循环模型优化及气候变化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7.
我和罗宗洛先生结交朋友,要追溯到六十年以前了。那时候,罗先生还在北海道大学的学生时代与我认识的。他在植物学教室学习植物生理学。我是1918年毕业于北海道大学,就在京都大学植物学教室担任助教。由于当时京都大学的研究室还没有农田,而我们又是以春小麦为材料,到了春天,就到北海道札幌播种小麦,夏天去进行调查。那是1920—1922年的事了,那时罗先生在坂村彻教授的指导下,从事植物生理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78.
冯瑞章  周诰均  魏琴  周万海  范轶玲  秦欢 《广西植物》2016,36(11):1396-1402
筛选具有溶磷能力的植物内生细菌,并探索该类菌的促生和抗逆性能,有助于扩大溶磷微生物来源、研发微生物肥料、改善土壤磷素营养和提高农业产量。该研究以从油樟组织中分离得到的50株内生细菌为材料,通过溶磷圈法初筛得到24株具有溶磷潜能的菌株,利用钼蓝比色法测定它们的溶磷能力和培养液的pH值,并研究溶磷能力较强菌株产生吲哚乙酸( IAA)、铁载体、1-氨基环丙烷-1-羧酸( ACC)脱氨酶、几丁质酶等促生和抗逆性能。结果表明:24株油樟内生细菌都能从磷酸钙中释放出有效磷(溶磷量为51.26~237.08μg·mL-1),其中,YG60、YG43、YG36、YG25、YG49、YG44株菌的溶磷量较高,均大于150μg·mL-1。接种油樟内生菌后,培养液的pH值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菌株溶磷量与培养液pH值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6株溶磷量大于150μg · mL-1的菌株大部分具有分泌IAA、产铁载体、ACC脱氨酶活性和几丁质酶活性的能力;其中YG43、YG60和YG25分泌IAA的能力较强(IAA分泌量分别为22.55、18.75和16.41μg·mL-1),YG43和YG60产铁载体的能力较强(As/Ar小于0.6),YG43、YG60和YG25的ACC脱氨酶活性(分别为0.194、0.224、0.208 U·mg-1)较高,YG43和YG60的几丁质酶活性(分别为2.968 U和2.502 U)较高。综合菌株的溶磷、促生和抗逆性能,认为YG43、YG60和YG25菌株在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抗性及生物防治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9.
记述中国叶蜂科平背叶蜂亚科两新种:黄氏元叶蜂Taxonus huangleii Wei,Liao et Huang,sp.nov.和黄胫秋叶蜂Apethymus xanthotibialis Wei,sp.nov.,前者与Taxonus flavicornis Wei很相似,但该种前、中、后胸侧板以及后胸背板均有明显黑斑,中胸后背片黑色,中胸前侧片中部刻点稀疏,具明显光滑间隙,锯腹片9~10锯刃窄于刃间膜,节缝刺毛带中部宽约为锯节的1/3;后者与Apethymus kolthoffi(Forsius)比较近似,但各足胫节和跗节全部黄褐色,小盾片黑色,后头延长,单眼后区长几乎等于宽,触角鞭节明显侧扁,锯鞘很短,仅等长于后足基跗节,后翅臀室柄长于cu-a脉1/2,中部锯刃短高,仅具4~6个外侧亚基齿.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昆虫模式标本室.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显微COz激光单侧杓状软骨黏膜下部分切除术治疗双声带外展麻痹的临床应用及其意叉.方法:应用显微支撑喉镜CO2激光对双声带外展麻痹伴呼吸困难的11例患者实施单侧杓状软骨次全切除术并同期进行手术创面黏膜吻合术.结果:患者术后呼吸功能均得到了明显改善,平均拔管时间为67天,随访6个月,未有误吸及呼吸困难复发,患者的发音功能也得到了明显恢复.结论:显微支撑喉镜下CO2激光单侧杓状软骨次全切除术和创面黏膜吻合术既能有效解除呼吸困难,又能保证良好的发音,并有效避免并发症和复发,使喉功能得到了满意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