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为了明确玉米果穗挥发物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定向行为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气相色谱-触角电位(GC-EAD)技术以及行为实验测定了亚洲玉米螟对玉米果穗挥发物的电生理及行为反应。结果表明:玉米果穗气味对其未交配雄蛾、雌蛾均具有引诱作用;从中分离出35种化合物,其中(+)-环苜蓿烯含量最高,达到(2391.60±161.34)ng;6种化合物能引起亚洲玉米螟未交配成虫的GC-EAD反应,其中顺-3-己烯-1-醇、(+)-环苜蓿烯、β-石竹烯对未交配雄蛾、雌蛾定向行为具有引诱作用。  相似文献   
82.
昆虫的产卵是昆虫生物学最重要的内容之一,雌虫产卵量的多少受多种环境因素和雌虫个体因素的影响。本文从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两方面综述了影响雌虫产卵量的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光照、温室气体、食物、密度、音乐、个体体型、交配、滞育等,分析了各因素影响产卵量的原因及其规律,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不仅丰富了昆虫繁殖生物学的内容,也为田间害虫和室内养殖昆虫管理过程中的数量预测以及种群调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3.
董莉娜  刘演 《广西植物》2019,39(1):16-39
秋海棠属(Begonia L.)隶属于葫芦目(Cucurbitales)秋海棠科(Begoniaceae),有1 800余种,是世界第六大属,主要分布于美洲、非洲和亚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亦可作为药用、食用、饮料和饲料等。我国有秋海棠属植物近300种,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云南和广西等长江以南地区,其中云南有秋海棠属植物100余种。近年来,随着广西地区秋海棠属植物野外调查的不断深入,陆续发现并发表了大量秋海棠属新类群,使得广西产秋海棠属植物数目已超出1991年《广西植物志》(第一卷)收录的19种,因此亟需对发表于不同期刊中的类群进行系统地整理和汇总。鉴于此,该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考证标本信息,整理并汇总了广西产秋海棠属植物共84种,包括2个变种、11个亚种和46个特有种,新增的65种为《广西植物志》(第一卷)中未收录的类群,并补充了这些类群的特征集要、凭证标本信息和属下分组概况,为今后开展秋海棠属植物的分类修订以及系统学、进化生物学和保护生物学等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4.
基于群落调查方法,对巨尾桉林下植物进行群落学分析。结果表明:巨尾桉林下植物共有维管束植物57科、124属、154种及变种,以禾本科和菊科的种类占优势;林下植物物种组成较为分散,优势属不明显;种子植物53科划分为6个分布区类型和2个变型,以热带分布科为主;种子植物120个属有14个分布区类型和7个变型,以热带分布属为主,植物区系成分较为复杂。林下植被可分为灌木层和草本层,但是分层现象不明显,草本层植物占优势,偶见有少量的层间植物分布。林下物种丰富度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而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则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生境空间异质性及人为干扰活动影响了巨尾桉林下植物组成及分布。  相似文献   
85.
报道了广东7个新记录种,即绣球藤、尾囊草、栀子皮、白花过路黄、曲轴黑三棱、线叶玉凤花、丝瓣玉凤花。其中黑三棱科为广东新记录科;尾囊草属、栀子皮属及黑三棱属为广东新记录属。  相似文献   
86.
贯叶连翘的开花动态与繁育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外观察贯叶连翘的开花进程和花部形态特征,运用花粉萌发、杂交指数、花粉-胚珠比等方法测定其繁育系统。结果显示:贯叶连翘雌雄异熟,柱头先花药成熟,雌雄蕊无明显异位。单花花期4~5d。仅在开花当日有昆虫传粉,蜜蜂为主要传粉者。花粉在花药开裂1h后活力最大,萌发率达40.10%,花粉在柱头萌发3h后接近子房。根据杂交指数(OCI)推测其繁育系统属于异交,部分自交亲和,有时需要传粉者。花粉-胚珠比(P/O)则表明贯叶连翘的繁育系统为兼性异交。贯叶连翘结实率低,可能与花粉活力,花粉管的生长速度及花粉在柱头的竞争有关。  相似文献   
87.
有花植物为繁殖成功,进化出各种各样的花部特征来吸引传粉者,如为传粉者提供花蜜、花粉、栖息地等,然而在33科146属的被子植物中也存在着不提供任何报酬而欺骗昆虫为其传粉的现象。这种欺骗性传粉模式主要出现在高度进化的具有多样化传粉模式的兰科植物中。报道了在姜科植物中首次发现的食源性欺骗传粉模式。对姜科山柰属海南三七进行连续2年的传粉生物学观察和研究发现,海南三七的花在早上5:30~6:00之间开放,下午17:00~18:00左右闭合萎蔫,持续大约11~12h。开花过程中花粉活性与柱头可受性均保持较高水平(>90%)。花粉/胚珠比率(P/O)为82.20±47.89(n=20)。木蜂是其主要的访花和传粉昆虫,访花目的是吸取花蜜。海南三七虽有细长线形的蜜腺,但并不分泌花蜜作为传粉昆虫访花的报酬,采用食源性欺骗的方式欺骗木蜂为其传粉。繁育系统的研究表明广西弄化的海南三七居群主要是通过根茎进行无性繁殖。  相似文献   
88.
德保苏铁回归后几个生理指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黄连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德保苏铁幼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叶数苏铁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7月至11月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德保苏铁幼苗叶片的SOD、POD活性均呈递增趋势,CAT活性则先缓慢下降后又呈递增的趋势;MDA含量呈下降趋势;脯氨酸含量呈缓慢上升趋势;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均呈持续积累趋势。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可将不同叶数苏铁幼苗分为两类:5叶植株单独为一类,环境适应能力强;3叶植株和4叶植株可聚为一类,环境适应能力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89.
中国喀喇昆仑山地区离瓣花类植物有24科114属310种及11变种。分布种数大于60种的科有十字花科(66种)和豆科(63种),20~39种的有3科,10~19种的有4科,这9个科占该地区离瓣花类植物总属数的78.95%和总种数的88.39%,在本植物区系中占较大优势。单种属与寡种属有103属,在属级水平占绝对优势,但多种属与寡种属共含245种,在种级水平优势明显。对其地理成分分析包括8个分布区类型和14个变型,其中,温带或含温带分布的有67属194种,占该区总属数、种数的66.34%和79.18%,区系温带性质明显,且与地中海、西亚、中亚交流相对较多,而与东亚交流很少,缺乏热带分布型及中国特有分布型。与邻近区域相比,本区系与中国帕米尔高原的关系最为密切,相似系数最高,科级、属级与种级水平上,分别达82.14%、63.69%及33.86%;其次,在属级水平与阿富汗、东喜马拉雅及青藏高原相似性也分别达到17.92%、15.36%、16.26%,但种级相似性系数较低,仅为1.76%~5.69%,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90.
报道了广西菊科斑鸠菊族的1个新记录属——凋缨菊属,描述了凋缨菊的分类学特征,给出了详细的图解,绘制了整个凋缨菊属的分布图。这一发现表明了我国桂西南热带地区与滇南以及中南半岛在植物区系上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