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00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30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244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226篇
  2014年   350篇
  2013年   243篇
  2012年   216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45篇
  2002年   1059篇
  2001年   1304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11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7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同源盒基因和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源盒基因是一族含有共同的183个核苷酸序列的调节基因,在生物的发育分化中起重要的作用,具有高度保守性,是转录过程的主控基因,本文结合有关文献,探讨同源盒基因在各种恶性肿瘤中的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分子机制及其常用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72.
总结和分析在心脏手术中进行自身血回收的经验。1999年1月-2000年3月,上海市胸科医院共进行自身血回收55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25例。年龄范围19-71岁,体表面积1.3-2.2m^2。本院应用的是意大利dideco公司生产的自身血回收机及其管道,不仅回收手术野血,而且回收体外循环管道内的残余血液。结果:55例患者均康复。自身血回收组患者的术后用血量和ICU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讨论:自身血回收技术除可减少患者术后用血量和ICU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讨论:自身回收技术除要减少患者术后用血、缓解血源紧张、避免血源性疾病外,还可提供以下有利条件:①为稀有血型患者提供手术保障;②可提供手术中发生意义大出血时的应急处理手段;③为外地患者就医和手术提供方便,并能减轻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973.
轮状病毒(RV)的细胞培养问题的尚未完全解决,其原因之一可能与敏感细胞较少有关。为此,我们进行了RV新敏感细胞的筛选,发现恒河猴胚肾传代细胞Frhk-4感染不同血清型的人和动物RV标准株Wa、DS-1、YO、ST-3、SA-11和UK,37℃旋转或静止培养均能产生明显CPE。培养物经ELISA测定含RV抗原,用PAGE检测有特征性RV核酸图型,电镜超萍切片检查感染细胞可见RV颗粒,证实Rrhk-4是RV的敏感细胞,这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同时与MA104-CV-1细胞的比较研究证明,三种细胞对Wa和DS-1的敏感性及增殖滴度,以CV-1最高,Frhk-4次之,MA-104最低。  相似文献   
974.
LPS受体及信号转导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毒素脂多糖(LPS)可激活单核/巨噬细胞,产生一系列炎症反应,而LPS跨膜信号转导是引起细胞效应的关键。本文主要综述LPS结合蛋白(LBP)、LPS受体(mCD14、sCD14)以及Toll群受体(TLRs)在LPS激活细胞及信号跨膜传递中的重要作用。推测LPS/LBP与细胞膜CD14结合后,TLRs以及细胞外富含亮氨酸片段的重复序列识别LPS,将LPS的刺激信号跨膜转导,激活NF-kB信号途径导致效应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975.
PCR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在生命科学研究及相关诸多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对PCR技术的是新进展作一简要综述,包括:热循环仪的改进,引物的软件设计及网络设计,各种DNA聚合酶体系及其特性,多种PCR(Multiplex PCR),DNAshuffling,PCR芯片,固相PCR和电子PCR(Electronic PCR)的原理和应用。  相似文献   
976.
不同生态环境对蒲公英超氧物歧化酶(SOD)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选择干生,湿生,阳生,阴生四种生境中生长的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分根,叶,花分别测定了SOD活性和比活性,并比较了同工酶谱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生境未能改变SOD的同工酶条带数,但对其活性大小有影响,这种影响尤其表现在根上,湿生和阴生根的SOD活性明显高于干生和阳生根的SOD活性,显示出蒲公英的不同器官适应不同的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977.
目的了解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情况、耐药状况以及肺部感染病例的临床预后,为临床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分析该院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培养到的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420株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回顾性分析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并接受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20株鲍曼不动杆菌来源以重症监护室(ICU)为主,占45.96%。其次为外科(神经外科、肝胆外科),占36.19%。标本构成中以呼吸道标本最高(66.90%),其次为血培养(8.81%)。共有79例(18.8%)患者≥2个部位分离到鲍曼不动杆菌,其中62例(78.5%)呼吸道是首发的分离部位、之后出现第二个部位培养阳性。体外药敏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替加环素、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5.2%、15.9%、35.6%、64.2%、71.1%、79.1%和88.9%。选取其中诊断为肺炎患者72例。72例患者粗死亡14例(19.4%)。患者病情好转组治疗初C反应蛋白平均水平为69.5 mg/L、死亡组为137.6 mg/L,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病情好转组治疗初APACHE II为16.4、死亡组为19.7,经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入住重症监护室、外科手术后患者是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的主要人群,18.8%的患者在多个部位培养到鲍曼不动杆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高,抗菌药物选择困难。治疗初期C反应蛋白和APACHE II水平对预后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78.
将编码丙型肝炎病毒(HCV)E2蛋白417~750位氨基酸的DNA片段 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1(-)中的CMV IE启动子下游,构建成HCV E2重组真核表达质粒 pcE2。ELISA法检测pcE2 DNA免疫兔血清中的E2抗体变化和维持规律,结果显示免疫20d已有 抗体产生,30d后开始进入高峰,40d时达到最高值,至第90d抗体水平保持平稳,抗体滴度 达到1∶1600左右。流式细胞计数仪(FACS)检测pcE2 DNA免疫鼠CD4+、CD8+T淋巴细胞变 化情况,与注射空载体pCDNA3.1(-)的阴性鼠相比,CD4+淋巴细胞水平略有上升,CD8+ 细胞水平有较大升高,增幅达35.46%。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注射pcE2的小鼠组织中有明显 的阳性着色,而注射pcDNA3.1(-)的对照组小鼠免疫组化结果为阴性。以上结果表明:pcE2 在实验动物内表达出的HCV E2蛋白可以引起免疫动物的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尤其 是MHC-1限制性杀伤性CD8+T淋巴细胞水平的提高对清除 病毒是十分有利的,因此HCV E2 DNA免疫有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HCV感染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979.
杆状病毒SpltMNPVSl136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产物功能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计算机分析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pltMNPV)基因组序列,发现第136个读码框基因表达产物具有病毒囊膜蛋白的基本特征,计算机预测的SL136蛋白氨基酸序列N端具有信号肽,C端具有跨膜区,N端区还有一个许多病毒融合蛋白共有的卷曲螺旋结构。通过PCR扩增,我们克隆了Sl136基因并分别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BVSl136及重组病毒表达载体,SDS-PAGE结果表明Sl136基因在大肠杆菌和昆虫细胞中均获得了较高的表达,另外,我们还构建了一个瞬时表达载体pUCSl136。单独转染Sl-zsu-1细胞后,低pH值环境可诱导细胞发生膜融合并形成合胞体,这些实验结果表明,Sl136基因表达的产物是一个病毒膜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980.
以浙江省的水稻黑条矮缩病和河北省的玉米粗缩病的病毒分离物为材料,对我国南北方两种病毒分离物进行了比较研究。两种病毒分离物的粒子大小形态相似,且在血清学上密切相关;二者的介体、寄主相同,并引起相同的症状,提纯两种病毒分离物的基因组片段凝胶电泳显示它们相应的基因组片段之间大小极相似。根据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 strecaked dwarf virus),RBSDV的S7和S8设计引物,利用PR-PCR技术,在两种病毒分离物中均可特异扩增到预期大小的片段,序列测定比较分析表明:它们的同源性达97.0%-98.9%,与日本RBSDV的同源性(92.2%-95.5%)高于与意大利MRDV的同源性(76.6%-88.4%)。从而认为我国南方的水稻黑条矮缩病和北方和玉米粗缩病都是同一种病毒-RBSDV引起的,也就是说我国北方的玉米粗缩病病原实际上是水稻黑条矮缩病毒,而不玉米粗缩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