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9篇
  4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建立黑豆异黄酮和花色苷含量测定方法。应用Waters Xselect HSS T3色谱柱,以乙腈-0.1%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黑豆异黄酮;应用X-Terra MS C18色谱柱,以10%甲酸水溶液-甲醇/乙腈/水/甲酸(22.5/22.5/40/10,V/V)混合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黑豆花色苷;以电喷雾离子源(ESI)选择离子监控模式(SIM)检测目标化合物,并通过标准品对照比较,实现黑豆12个异黄酮及8个花色苷单体化合物的定量测定。该方法操作简便、稳定、耗时少,具有良好的灵敏度、重现性和回收率,可用于黑豆种质资源的化学评价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2.
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是一个肿瘤抑制基因.BRCA1参与DNA末端切除、细胞周期调控以及染色体修饰等来维护基因组的稳定性.有研究表明,它能够促进正确的DNA双链断裂(DSBs)修复,如同源重组修复(HDR)和经典的非同源末端连接(C-NHEJ);而抑制错误性的DSB修复,如单链退火修复(SSA)和非经典的末端连接(A-EJ);其机制是通过与某些DNA修复相关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来引导DSB修复.目前,BRCA1在DSB修复通路中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本文主要阐述BRCA1在DSB各修复通路中是如何发挥其引导作用的.  相似文献   
33.
植物类黄酮是重要的药用成分,其生物学功能与化学结构密切相关.O-甲基化修饰可提高类黄酮的稳定性、蛋白亲和力和生物利用度,从而增强其药用活性.O-甲基转移酶(O-methyltransferase)催化类黄酮合成O-甲基化衍生物,是类黄酮代谢途径中的关键修饰酶.本文综述了植物O-甲基化类黄酮的化学结构、药用功能及其药用价...  相似文献   
34.
滨海半城市化地区景观格局演变——以厦门市集美区为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于厦门市集美区1987-2007年5期TM/ETM+遥感影像数据,选取斑块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上的景观指数,定量研究了半城市化地区的景观发育过程及其时空动态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景观格局演变具有快速性、不稳定性、异质性和过渡性特征;1987-2007年间,研究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增长最快,由2.7 km2增至29.1 km2,年均增长率13%,但仍然不是优势景观,其扩展主要通过侵占农用地和吸纳农村建设用地实现,并呈现出“飞地式”特征和复杂的空间形态;农村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2.3倍,年均增长率6.2%,其空间扩展呈现出无序和分散的特征;城市和农村的扩展导致农用地面积减少了42%,并呈破碎化趋势;受城市化影响,半城市化地区的整体景观在快速复杂的转变中趋于破碎化,景观异质性增强.  相似文献   
35.
36.
张瑾青  罗涛  徐敏  王艳云  刘江 《生态学报》2020,40(15):5113-5123
城镇扩张是地表覆盖形态变化的重要驱动力。城镇用地扩张的影响范围可辐射至区域层面,进而推动城镇周边乃至区域的生态环境演变。以东南沿海地区(含厦门、泉州和漳州,简称闽三角)为例,采用GIS分析和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刻画了城镇扩张过程对区域内以林水格局为代表的生态安全格局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差异。结果表明:①城镇扩张过程与生态安全格局的演变特征紧密相关;②城镇扩张过程对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演替存在显著影响,城镇扩张的不同阶段对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差异主要体现在最大斑块指数和斑块聚合度等指数的变化中;③不同景观指数在该过程中表现各异,其中,斑块占比是城镇扩张过程中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演变的主要响应指数,景观形状指数是唯一表现出尺度效应的指数。研究结果可为优化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合理规划管理城镇扩张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7.
在动物早期发育过程中,无论是生物个体的形态还是基因的表达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表观遗传信息在此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基因组等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不同表观遗传信息在配子形成、跨代遗传和早期发育过程中的认识越来越丰富,发现在这些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全基因组层次的重编程.本文主要介绍了DNA甲基化、染色质开放性、组蛋白...  相似文献   
38.
支原体污染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支原体污染细胞培养物是个极普遍的世界性问题,在十几年前就曾引起我国细胞培养工作者的广泛重视。它不仅引起细胞生物学性状的多种改变,影响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工作,而且也将导致用细胞基质制备的多种生物制品报废,造成巨大的人力物力浪费。多年来从事细胞生物学研究以及生物制品学工作的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检测细胞培养物中支原体方法的研  相似文献   
39.
刘江 《生态科学》1996,15(1):120-123
介绍深圳光明华侨畜牧场生态农业的基本模式,总结该场的生态农业建设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和巨大成绩  相似文献   
40.
付贵全  徐先英  徐梦莎  孟源源  赵鹏  刘江 《生态学报》2016,36(18):5768-5776
以民勤绿洲边缘丘间低地和梭梭林固定沙丘2种生境下红砂种群为研究对象,采取空间替代时间和分形维数(计盒维数、信息维数和关联维数)研究了红砂种群的结构特征和空间格局的分形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做了主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红砂种群在丘间低地生境下,主要集中在龄级Ⅰ,更新较好;在固定沙丘生境下,主要集中在龄级Ⅲ,更新受到很大的限制。(2)与梭梭林固定沙丘生境下相比,丘间低地生境下红砂种群个体间竞争较弱,但占据和利用空间能力较强且格局强度较大。红砂种群的计盒维数和信息维数对种群的个体数量、更新状况和分布情况反映灵敏,而且关联维数在干旱地区有其特定的生态学意义,即只表示种群竞争的强弱。(3)分形维数不仅与群落结构(密度、幼体数量等)有关,还与生境因子有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结皮类型是红砂种群格局分形维数的第一主成分,土壤含水量、土壤全盐量分别是第二和第三主成分,这三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0.002%。(4)建议在防风固沙和植被恢复时,丘间低地生境下可以通过增大红砂Ⅰ小龄级个体的密度来提高整体的防风固沙能力和幼苗的成活量,但在梭梭林固定沙丘生境下如何提高红砂Ⅰ小龄级个体的成活率是保护和利用红砂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