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防治前与防治后赤梧毛虫幼虫在松林的空间分布型均为聚集分布。用Iwao方法给出了防治前与防治后的理论抽样数。进行了防治前与防治后的序贯抽样分析。  相似文献   
62.
安徽黄山甜槠种群的结构与分布格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安徽黄山甜槠〔Castanopsiseyrei(Champ.exBenth.)Turtch.〕种群大小级、存活曲线和分布格局的研究,探讨了该地区甜槠种群的结构和分布格局特征。结果表明甜槠种群具有增长型和平稳增长型的动态特征;同时,甜槠种群呈集聚分布格局,这可能与甜槠的生物学特性有关;但在不同发育阶段,种群分布格局不同,随着种群年龄的增加和径级的增大,分布格局由集聚分布变为随机分布,这可能主要由于种内和种间竞争引起的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所致。或许这也是甜槠种群的生存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63.
首次报道了人肝脏血红素加氧酶的同工酶的分离纯化,并初步探讨了它们的性质,采用DEAE-SephadexA-25和羟基磷灰石柱层析法从人肝脏分离纯化HO的同工酶,酶活性检测、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人肝脏微粒体含量HO的同工酶,按洗脱先后顺序分别得到分子量为30000和36000的HO-1和HO-2.酶促反应中需相同辅酶参与,其中酶活性HO-1明显高于HO-2,两之比为2.4:1,从分子量和  相似文献   
64.
观察肺炎克雷伯菌 (Klebsiellapneumoniae,Kp)表面成分在小鼠体内对细菌感染的保护作用。经肺炎克雷伯菌培养液经溶菌酶、NP40溶菌后 ,再经去脂、去蛋白和有机溶剂沉淀 ,干燥获取Kp表面成分干粉。用不同剂量的Kp表面成分免疫小鼠 ,分别用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攻击小鼠 ,记录小鼠死亡情况 ,并测定循环抗体效价。结果 :Kp表面成分低剂量组 (30 μg/g体重 )和高剂量组 (40 μg/g体重 )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有显著保护作用 ,能降低感染小鼠的死亡  相似文献   
65.
对TMV不同抗性番茄品种的叶绿体DNA限制性内切酶酶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对TMV有抗性和敏感的番茄品种、制备其ct-DNA, 用限制性内切酶BumHI、EcoRI和PstI完全酶解, 三种酶切图谱与前人报道一致, 由酶切片段计算番茄ct-DNA。分子量约为156.9kb。比较抗性和敏感品种的ct-DNA图谱, 发现三种酶切图谱均存在差异, 但由差异片段计算分子量之和又很除近。我们推测这是由于检基顺序变异或小段DNA顺序插入或缺失所造成, 由此证明, 叶绿体基因组与核中的TMV抗性基因, 共同决定着植物体对TMV的抗性。  相似文献   
66.
本文报告了应用连续浓度梯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番茄属Lyco-persicon的四个种:秘鲁番茄L.peruviaunm Mill.,多毛番茄L.hirsutum Humb.et Bonp,醋栗番茄L.pimpinellifolium(Jusl)Mill和普通番茄L.esculentum Mill.的86份材料,15个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器官以及同一器官的不同部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分析结果。结果表明:L.Peruvianum的各个生育期和不同器官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带叠加共有28条带,L.hirsutum有29条带,L.pimpinellifolium有28条带,L.esculentum有27条带。种间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型差异明显,种内不同生育期叠加总酶谱基本一致。在根、茎和叶中,这四个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和活性具有相似的生育期变化规律和器官分布规律.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种间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活性及变化律规都不相同。本文还就同工酶谱型相似值的意义,野生资源及同工酶分析技术在番茄育种中的应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7.
根据锤头核酶模型,设计合成了一个以黄瓜花叶病毒(CMV)外壳蛋白(CP)亚基因组RNA为底物的锤头型核酶(RZC),在证明它能有效切割该底物后,再将这个核酶与一个能专一性切割烟草花叶病毒(TMV)移动蛋白(MP)亚基因组RNA的锤头型核酶(RZ1)相互串联构成了一个双价核酶(RZ1C),体外结果表明,这个双价核酶能与相应的单价核酶RZ1和RZC一样专一而有效地切割CMV CP和TMV MP RNA  相似文献   
68.
69.
参与鱼类免疫应答的主要组织和器官有肾(特别是头肾)、脾、胸腺、血液和淋巴等。近30年来,随着鱼类免疫学的迅速发展,国内外许多学者在鱼类免疫相关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功能及免疫机理方面作了不少工作,但在鱼类免疫相关器官的发生方面所作工作很少。本文以正常鲤鱼的受精卵及不同发育阶段的幼鱼为材料,以Bouin‘s液固定,常规石蜡包埋,连续切片,然后利用酸性条件下的阿新兰染色和过碘酸——雪夫氏试剂反应相接合的方法(AB—PAS染色)处理切片,对鲤鱼早期发育过程中免疫相关器官的发生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肾脏是出现最早的免疫器官,孵化前第一天(受精后第五天)就已经发现肾小管(Fig.1),孵化后第二天,在两个大的心窭之上出现网状的头肾组织,两条主要的,肾小管向后延伸在接近肛门处联合。在这个时期,骨小管之间分布有许多未分化的造血干细胞(Fig.2)和成熟的红细胞(Fig.3)。孵化后第五天,肾小管盘绕卷曲,肾小管之间的血细胞数目也有增加,出现体积较小的淋巴细胞(Fig.4)。孵化后第九天,造血组织同发育中的淋巴细胞数量大大增加,至孵化后30天,头肾、中肾、小管已很少,大部分被造血组织所充满。脾脏于孵化当天出现,位于肝胰脏之左后侧的肠背系膜上,含有红细胞和造血干细胞(Fig.5)。孵化三天后,脾脏生长速度加快,出现网状细胞、结缔组织和淋巴组织。肝脏与胰腺几乎同时出现于孵化当天,最初,两个腺体相互独立(Fig.6),孵化两天后,胰腺开始侵入肝组织中(Fig.7)。未发现造血组织和淋巴细胞存在于早期的肝组织中。胸腺于孵化后第三天,在第二鳃弓和第三鳃弓上方出现(Fig.8)。至第五天,胸腺中的细胞开始出现分化(Fig.9)以上结果比Botham等人报道的鲤鱼免疫相关器官的发生时间有所提前。  相似文献   
70.
野生朱鹮的种群数量和分布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2年9-10月,我们对野生朱鹮(Nipponia nippon)的分布区和潜在分布区进行了调查,共发现其游荡期夜宿地23个,其中20个有朱鹮夜宿,分布在洋县(16个)、宁陕县(3个)和城固县(1个)。对这些夜宿地进行了的同步调查,共统计到野生朱鹮1 090只,其中97.2%分布在洋县境内。最大的夜宿集群数量为184只,集群数量超过40只的夜宿地共11个,累计停歇的朱鹮占总数的91.7%,表明野生朱鹮在游荡期有趋于集结较大群体夜宿的习性。朱鹮野生种群中当年出生的幼鸟占19.0%,据此估算,截至秋季朱鹮幼鸟的存活率约为67.2%。加强对保护区以外,尤其是野生朱鹮新扩散地区的的保护管理,将促进野生朱鹮种群的扩散,进一步增加这一濒危物种抵御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