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0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233篇
  98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穴引起胃电活动变化以及时胃电起搏区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足三里组、非经非穴组、非针刺对照组,观察电针后胃电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荧光标记的方法,同步观察针刺足三里穴对ICCs的激活.结果:电针足三里穴可以使胃电的频率及波幅均增高;电针足三里穴能增加肌间神经丛和肌层ICCs的表达.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对胃有明显促进作用;电针足三里穴促进胃运动的机制可能通过激活起搏胃肠动力的ICCs实现的.  相似文献   
82.
在哺乳动物中,有一部分特别的基因,它们由于受到印迹而只表达单一亲本的基因,这种表观遗传的修饰现象就是基因组印记,这有别于经典的孟德尔遗传学定律。DNA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主要的修饰部位发生在DNA的CpG岛。它参与了细胞分化,基因组稳定性、基因印记等多种细胞生物学过程,基因印迹的建立和维持是胚胎正常发育的基础,这一过程的实现有赖于各种DNA甲基化转移酶的精确表达和密切的配合。已发现在哺乳动物的基因组中存在着许多的印记基因,DLK1基因为父系表达母源沉默的印记基因,它的表达同样受到DNA甲基化的调节,它首先在神经母细胞瘤发现并克隆,定位于人类染色体14q32,属于表皮生长因子样超家族的成员之一,约有6个外显子。研究表明,DLK1基因在胚胎肝、早期肌肉组织以及造血干细胞等组织中均有表达,人DLK1基因全长1557bp,编码序列含有1152核苷酸,编码383个氨基酸残基,在人、小鼠、绵羊都存在保守序列,它参与多种细胞的增殖、分化并且与相关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印迹基因的印迹异常与肿瘤的易感性及发生发展有重要的关系,本文就国内外DLK1基因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3.
石羊河流域是河西走廊东段重要生态区,也是用水矛盾最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对其进行生态系统质量的评价,可为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工作提供借鉴.依据生态系统质量概念,以统计数据、遥感数据和土地覆被数据为基础,从生态系统的3方面(生产力、稳定性和承载力)构建评价指数,基于非参数Kruskal-Wallis卡方(χ2)检验和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结合RS、GIS和SPSS软件对2000、2005、2010和2015年石羊河流域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质量及各指数进行综合评价及变化分析.结果表明: 2000—2015年,石羊河流域生态系统质量均值为57.76,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年降幅为0.72,空间分布呈上游优于中游、中游优于下游的状态;生态系统生产能力、稳定性和承载力均值分别为67.52、45.37、58.53,生产能力和稳定性小幅上升,承载力逐渐下降.就各生态系统类型来看,森林生态系统质量最高,年均值为78.12,年降幅最小,为0.28;其次是草地、农田和城镇生态系统,年均值分别为62.45、58.76、50.29;湿地生态系统质量最低,年降幅最大,达0.98.  相似文献   
84.
长江三峡地区上震旦统稳定同位素异常及地层意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三峡地区广泛发育的上震旦统,及下伏的南沱组和古城组冰碛层,有良好的生物地层控制及全球对比意义。新秭归城附近的雾河剖面,自南沱组顶部到水井沱组下部出露有利于化学地层学研究的一系列碳酸盐岩沉积,对这一剖面的碳,氧,锶同位素研究发现:1)碳,锶和氧同位素在陡山沱组顶部到灯影组底部存在明显异常;2)碳同位素在寒武系-前寒武系界线附近有负异常;3)碳同位素和锶同位素在剖面上的演化具有全球对比意义;4)陡山沱组顶部到灯影组底部的碳,锶同位素异常,与可能存在末远古纪的冰期,即所谓的“后Marinoan冰期”有关。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究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白介素-8(IL-8)、白介素-22(IL-22)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期间我院诊治的99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作为鼻炎组,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99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8、IL-22及TNF-α水平,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对过敏性鼻炎的分度标准将鼻炎组进一步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过敏性鼻炎评分量表(SFAR)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血清IL-8、IL-22及TNF-α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IL-8、IL-22及TNF-α水平与SFAR评分和VA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组相比,鼻炎组的血清IL-8、IL-22及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轻度组相比,中度组和重度组的SFAR评分、VAS评分以及血清IL-8、IL-22及TNF-α水平明显升高,且中度组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血清IL-8、IL-22及TNF-α水平与SFAR评分和VA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IL-8、IL-22及TNF-α水平升高与过敏性鼻炎的发生密切相关,并且随患者病情加剧而上调。同时,血清IL-8、IL-22及TNF-α水平与SFAR评分和VAS评分均呈正相关性,在临床诊断过敏性鼻炎的严重程度上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6.
为适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时期线上教学的需求,本文结合生物化学课程特点,对生物化学线上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依托学习通平台创建网络课程,整合、优化线上教学资源,利用学习通同步课堂实时互动,及时进行形成性评价及反馈,保证教学质量。在此总结线上教学经验,希望为生物化学线上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7.
以福建产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为材料,研究不同杀菌剂对金线莲病害防治及生长指标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对金线莲病害的防治效果较好,相对防治效果达到55.3%和47.1%;而百菌清和叶枯唑对病害的相对防治效果虽只有26.9%和5.3%,但二者处理对金线莲的茎粗和叶面积的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精甲霜·锰锌和乙蒜素在病害防治及促进生长指标方面无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88.
以短乳杆菌为研究对象,通过基因组重排技术选育胸苷磷酸化酶高产菌株。首先采用紫外复合诱变筛选出EA42、EB27作为基因组重排育种的亲本并制备成原生质体,分别采用紫外照射50min和60℃水浴加热60min双亲灭活原生质体,然后用质量分数40%PEG6000,30℃恒温诱导融合10min进行基因组重排。经过3轮基因组重排育种,成功选育出3株胸苷磷酸化酶高产菌株,其中菌株F3-36在菌体发酵量提高的前提下,进行5次传代测试其胸苷磷酸化酶活均在2.500U/mg湿菌体,比原始菌株酶活提高了260%。  相似文献   
89.
以丹江口库区胡家山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2005、2010和2015年3个时期的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结合长期野外观测资料,应用输出系数模型,在GIS技术支持下,研究了以坡改梯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前后,流域非点源污染总氮(TN)负荷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由于坡改梯工程的实施,流域内坡度15°以上区域的耕地面积明显增加,林地和荒地面积有所减少.流域非点源污染TN负荷由工程实施前的63028 kg增加到2010年的72778 kg ,实施后则降低到46876 kg.其中,农村生活的贡献率较高,3期平均贡献率为53.5%,但呈逐年减少趋势;土地利用的贡献率平均为45%,呈逐年增加趋势;畜禽养殖贡献率始终较低.流域非点源氮素负荷强度的空间分布在工程实施前后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实施前,高负荷强度区主要集中在5°~15°坡度区间,实施后高负荷强度区集中在15°~35°区间,5°~8°区间成为低负荷强度区;在时间变化上,0°~8°坡度区间的TN负荷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较小,8°以上坡度区间,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随着村落污水、垃圾和畜禽粪便得到治理,居民生活、畜禽养殖非点源氮素输出明显减少;由于坡改梯工程的实施,耕地面积增加了31%.  相似文献   
90.
【目的】寻求科学、准确、有效的棉田牧草盲蝽Lygus pratensis(Linnaeus)发生规律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为棉田牧草盲蝽的预测预报、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采用整体目测法、局部目测法、扫网法3种方法调查了棉田牧草盲蝽的种群数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对牧草盲蝽种群动态,扫网法相较于整体目测法和局部目测法成虫有两个发生高峰期且发生初期提前1周;整体目测法和局部目测法较扫网法若虫初发期和高峰期均提前1周左右,局部目测法和整体目测法若虫发生趋势基本一致。(2)不同调查方法牧草盲蝽种群密度存在显著性差异,整体目测法获得的若虫及成虫和若虫种群密度均显著高于扫网法和局部目测法;2015年扫网法和整体目测法间的成虫种群密度差异不显著,均显著高于局部目测法,2016年扫网法成虫种群密度显著高于整体目测法。【结论】扫网法能够准确反应牧草盲蝽成虫的发生情况,整体目测法则适合若虫的种群调查,建议实际调查中使用整体目测和扫网相结合的方法,能为该虫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准确的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