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广藿香大极性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 (Blance)Benth.)地上部分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通过光谱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芹菜素(1)、3,5,4'-三羟基-7-甲氧基黄酮(2)、3,5-二羟基_4',7-二甲氧基黄酮(3)、Apigenin 7-galacturonide(4)、Apigenin 7-(O-methylghacuronide)(5),Luteolin 7-O-(6-O-methyl-β-D-glucuronopyranoside)(6),4',5-二羟基-3',7-二甲氧基二氢黄酮(7)、Quercetha-7-β-D-ghcoside(8),3,23-Dihydroxy-12-oleanen-28-oic acid(9)、Syringaresinol-β-D-glucoside(10),毛蕊花糖苷(11)、列当苷(12)、紫葳新苷(13),化合物2~13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2.
本试验将40头21 d断奶的三元杂交猪随机分为4组,用4组不同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的饲料(I:基础日粮+2%喷雾干燥血浆蛋白粉(SDPP);Ⅱ、Ⅲ和Ⅳ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2%和3%小肽营养素)饲养21 d后称重、测定血液生化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添加小肽营养素对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各处理组的血清总蛋白、血糖和血清尿素差异不显著,2%小肽组的球蛋白、免疫球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它组;小肽产品可以部分等蛋白取代断奶仔猪日粮中的血浆蛋白粉.通过了解小肽营养素替代喷雾干燥血浆蛋白粉对21 d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为肽类产品在断奶仔猪日粮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3.
刘梅  顾丹丹  李雅  刘少敏  刘文兆 《生态学报》2017,37(23):8128-8138
生态水文学在水文过程与生态过程的交叉地带开展研究,现已成为水文学与生态学最为活跃的前沿领域之一,而流域水热耦合过程及其对气候与下垫面变化的响应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热点研究方向。以SCIE数据库为数据源,借助Thomson Data Analyzer (TDA)、Ucinet和Netdraw等工具,对1992-2015年间关于流域水热耦合过程及其对气候与下垫面变化的响应的研究论文进行数据挖掘,分析表明:(1)近24年来,该领域的论文数量总体呈显著增长态势,依据文章数量、研究主题、机构合作特点等划分为3个阶段:低产出探索期、拓展推进期和高产出活跃期。(2)气候变化、径流、水量平衡、水文模拟、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等是研究的核心主题,遥感与GIS技术的应用在不断得到加强,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及其时程变化等的研究逐渐受到更多的关注。(3)澳大利亚和美国在该研究方向表现突出。中国发文量高,论文质量不断提升。(4)国际合作范围不断扩大。近十年来,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国内多家科教机构逐渐加强了与国外同行的合作关系,研究工作取得长足进展。  相似文献   
44.
不同硝酸钾浓度对蔷薇藻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蔷薇藻(Rhodella reticulata)是属于红藻门的一种海洋单细胞微藻,其生长过程中产生藻胆蛋白、胞外多糖等生物活性物质.研究了不同硝酸钾浓度对蔷薇藻生长代谢的影响,分析测定蔷薇藻比生长速率、胞外多糖产量、藻蓝蛋白含量、色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和SOD活性等参数.结果表明,与无氮培养基相比,蔷薇藻在以硝酸钾为氮源,浓度为0.75 g/L的条件下生长最好,硝酸还原酶活性最大,分别得到最大的藻蓝蛋白产量(24 mg/L)和类胡萝卜素含量(1.42 mg/L);当KNO3浓度为7.5 g/L时,获得最高叶绿素a含量为1.91 mg/L;高氮源有利于产糖,当KNO3浓度为30 g/L时,得到最高胞外多糖产量为1.633 g/L;SOD活性随硝酸钾浓度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45.
目的研究大剂量甲氨喋呤(HDMTX)化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肠道菌群的变化,并和健康儿童进行比较。从微生态的角度分析HDMTX化疗与肠道菌群变化的相互关系,为微生态制剂用于HDMTX化疗副作用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并探讨荧光定量PCR技术在该领域应用的实用性和可行性,以便推广应用。方法收集36例HDMTX化疗前后ALL患儿及36例健康对照组儿童的粪便标本,并提取目标细菌DNA,用分子生物学专用分光光度仪进行DNA的A值测量。用细菌的16S rRNA/DNA序列设计乳酸杆菌和大肠埃希菌的引物,行常规PCR完成细菌的定性,然后取准确定量的两种细菌DNA,经系列稀释后做荧光定量PCR,制作出标准曲线,待测样品同时进行荧光定量PCR反应,并和标准曲线进行比较,获得各样品中两种细菌的量。结果HDMTX化疗ALL患儿的肠道菌群与健康儿童比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患儿化疗前1天、化疗后第3天、化疗后第7天和对照组儿童的粪便标本中细菌的A260值分别为(2436.3±768.6)、(1496.5±577.1)、(1966.6±598.3)和(3479.3±870.5)ng/μl;患儿化疗前1天、化疗后第3天、化疗后第7天和对照组的肠道乳酸杆菌数量的对数值分别为(8.10±0.43)、(6.73±0.45)、(7.45±0.43)和(9.12±0.50)ng/μl,而大肠埃希菌数量的对数值分别是(6.62±0.4)、(5.96±0.42)、(7.02±0.42)和(7.52±0.43)ng/μl。对照组和ALL组,ALL组化疗前和后,大便标本中乳酸杆菌和大肠埃希菌数量的对数值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HDMTX化疗ALL患儿肠道中乳酸杆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数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在HDMTX化疗治疗过程中,采用微生态制剂,调整细菌比例,使肠道内益生菌的数量尽快恢复正常是必要的。16S rRNA/DNA荧光定量PCR技术在临床细菌定量分析中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46.
首次利用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S-层蛋白CTC表面展示系统研究在Bt细胞表面展示禽流感病毒NP蛋白的可行性和最佳方案,为研制能常温长期保藏和运输的禽用口服疫苗奠定基础。用全长np基因或部分np基因(npp)代替S-层蛋白ctc基因的3′-端或中部,构建了4个重组质粒pSNP(含ctc-np)、pCSA-SNP(csa-ctc-np)、pCTC-NPP(ctc-npp)和pCSNPP(csa-ctc-npp)。将重组质粒分别电转化入Bt受体菌株BMB171中,获得了5个重组菌株BN、BCN、C-S、BCCN和CN。用5个重组菌株的营养细胞做玻片凝集试验,结果显示5个重组菌株均成功地在细胞表面展示了NP蛋白。用5个重组菌株的营养细胞免疫小鼠,ELISA测定血清抗体效价,结果显示5个重组菌株均具有免疫原性,其中重组菌株CN的免疫原性最高,其含融合基因csa-ctc-npp,证明该种融合基因的构建方式最佳。这为利用S-层蛋白CTC表面展示系统构建展示其它禽类病原体抗原的重组菌株以研制禽用热稳定性口服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ll trans retinoic acid,ATRA)作为辅助剂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治疗中,对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血清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 我院2011 年6 月-2015 年6 月接诊的50 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 A 组(亚砷酸钠治疗组)和B 组(亚砷酸钠联合ATRA)。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铁蛋白、EPO、叶酸和维生素B12 恢复情况。结 果:两组患者入院时所有血清EPO、铁蛋白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各指标均有所改善(P<0. 05);治疗后B 组患者中EPO、血清B12、血清铁蛋白和叶酸恢复正常水平者明显多于A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反式维甲酸辅助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血清EPO、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12 的异常,对于疾病 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48.
黄桐树皮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黄桐(Endospermum chinense Benth.)树皮中分离获得了10个化合物。通过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3-羰基齐墩果酸(1)、齐墩果酸(2)、7-羰基谷甾醇(3)、β-谷甾醇(4)、β-胡萝卜甙(5)、7-羰基-β-胡萝卜甙(6)、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7)、7-羟基-6-甲氧基香豆素(8)、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9)和壬二酸(10)。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黄桐树皮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9.
刘梅 《蛇志》1998,10(2):38-39
毒蛇咬伤按其毒性分为神经毒型,血循毒型,混合毒型三种[1]。中毒症状重者,若抢救不及时,可在短时间内致人死亡。1992~1997年我科共救治21例危重型毒蛇咬伤患者,均获成功。现将救治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1例病人中男18例,女3例;年...  相似文献   
50.
离子通道或离子转运体介导的离子跨膜运输是细胞中两种重要的离子跨膜运输方式。与离子通道介导的被动运输不同,离子转运体介导的离子跨膜转运是一种主动运输方式,具有多种独特的生物学特性。本文以Na^+/HCO_3^-共转运体(Na^+/HCO_3^-cotransporter,NBC)为例,对离子转运体的物理化学和电生理学基本原理及其特性进行分析与介绍。从本质上说,离子转运体是一种酶,本文首先从酶促反应的角度,对NBC介导的离子跨膜运输过程进行分析,介绍了离子转运体的化学计量比、表征离子转运效率的转换数及与此相关的离子转运体的运输通量等。本文进一步从热力学的角度对NBC介导Na^+和HCO_3^-跨膜运输的电生理学原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通过热力学分析,本文阐释了NBC依据化学计量比决定其离子转运方向的原理。最后,本文对NBC化学计量比的实验测定和化学计量比的生理学意义,即NBC不同工作模式与其在特定组织中的具体生理学过程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