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51.
应用鸟枪法LC-MS/MS鉴定烟粉虱唾液蛋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粉虱是一种刺吸式口器小型昆虫,每年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巨大危害。烟粉虱在取食植物时分泌多种唾液蛋白帮助其取食,同时唾液中的效应因子在调控植物防御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烟粉虱个体微小,唾液收集十分困难,有关其唾液蛋白的研究难以开展。本研究收集了3万头烟粉虱唾液,利用高精度Q-Exactive质谱,采用shotgun的方法首次鉴定了烟粉虱唾液中蛋白组分。应用双层膜收集装置收集到的烟粉虱唾液经浓缩等处理后其蛋白浓度约为1.698 g/L。唾液蛋白样品经胶内酶解、LC-MS/MS检测、序列分析,最终鉴定出42个烟粉虱唾液蛋白。功能分析表明烟粉虱唾液蛋白组分与蚜虫唾液蛋白组分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多数蛋白为功能未知蛋白。通过质谱鉴定烟粉虱唾液蛋白组分为深入研究烟粉虱唾液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基础,有利于明确烟粉虱危害寄主植物的分子机制,为开发害虫防治新方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2.
寄生性昆虫避免过寄生的现象及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寄生性昆虫的过寄生现象(superparasitism)是指在一奇主上产下的子代个数超过了能在该寄主上健康发育的个数,从而导致一部分或全部寄生昆虫发育不良、或不能发育而死亡。约在一个世纪前,昆虫学工作者就观察到了许多寄生性昆虫具有辩别寄主是否被寄生过、从而避免过寄生的能力(Howard,1897)。由于寄生性昆虫的这种行为对于寄生——寄生性昆虫相互关系的研究、寄生性昆虫的利用和昆虫信息素(phero-mone)的研究都具有一定的意义,不少人在这方面做  相似文献   
53.
昆虫学者如何利用国际互连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90年代以来,国际互连网(Internet)已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为信息交流的一种主要工具。其发展之快、信息量之大、交流之便捷,为传统交流渠道望尘莫及。据GR.Gromov1996年9月在国际互连网中报道(http://www.best.com/~valley/intvalstat.html),至1996年7月,网上的域名(domainname)已超过48万,每一域名有1至数台主机作为服务器(server),用户已超过1280万。随着信息高速公路在我国的迅速发展,我国越来越多的昆虫学者将使用国际互连网。为了促进我国昆虫学者对国际互连网的了解和利用,本文简介当你在国际互连网中有一…  相似文献   
54.
温度对桃蚜和萝卜蚜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刘树生 《昆虫学报》1991,34(2):189-197
测定了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 (Kaltenbach)非全周期孤雌胎生型在13个恒温、3组自然变温下的发育、存活和生殖情况.结果表明:(1)温度对两种蚜虫的发育速率(以及桃蚜的翅型分化)、寿命和存活率;生殖力和生殖率都有直接的影响;(2)两种蚜虫能生存繁衍的温度广度基本一致,恒温下限到上限约相距23℃,但所对应的具体温度范围桃蚜的比萝卜蚜的约低3—4℃;(3)在较低的温度下,桃蚜的发育速率、若虫期存活率、生殖力和生殖率都比萝卜蚜的高,而在较高温度下则是萝卜蚜的比桃蚜的高;(4)两种蚜虫的内禀增长能力rm均随温度升高呈二次抛物线变化,在16—24℃范围内两种蚜虫的rm基本一致,低于16℃桃蚜的比萝卜蚜的高,高于24℃则萝卜蚜的比桃蚜的高;(5)在变温下两种蚜虫能适应的低温范围都比在恒温下明显要低.  相似文献   
55.
萝卜蚜不同虫口密度下的二项式抽样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90—1992年间对杭州市郊区小白菜上萝卜蚜(Lipaphiserysimi)种群的田间抽样调查数据,根据虫口密度(m),将数据归为两组,一组为整个虫口密度范围的数据;另一组为虫口密度≤5头/株范围的数据.每组数据选择不同的数阈值(T),利用每样方不超过T头蚜虫的植株比例(P_T)与种群密度的关系,通过拟合经验公式Ln进行二项式抽样设计.对抽样方差(用MSE估计)、抽样精度(用d估计)进行分析发现,当用整个密度范围的数据进行拟合,且种群处于较高密度(m≥5)时,其理想的T值为10,可用于小白菜上萝卜蚜种群的二项式抽样设计.当用虫口密度m≤5的数据进行拟合时,T=4时可保证抽样精度,但从实际应用考虑,则不宜用于萝卜蚜的二项式抽样设计.应用本文方法所发展的0—1抽样方法,无论是在整个密度范围还是在密度≤5的范围,都由于产生较大的抽样误差而不宜用于萝卜蚜。  相似文献   
56.
半闭弯尾姬蜂寄主搜索中的学习行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李欣  刘树生 《昆虫学报》2003,46(6):749-754
研究了半闭弯尾姬蜂寄主搜索过程中的学习行为。结果表明,成虫期之前的饲养寄主所取食的寄主植物对成蜂行为没有影响,而雌蜂早期的短暂经历可对其随后的行为反应产生显著影响,从而对已经历的植物气味表现出显著的嗜好,但这种通过学习所表现出的嗜好又可因新的经历而改变。雌成蜂不仅能对其所经历的虫伤寄主植物释放的信息化合物进行学习,而且对其所经历的寄主幼虫的信息化合物也能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57.
桃蚜脱皮对球孢白僵菌毒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内测定了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BBSG8702菌株对桃蚜Myzus persicae 若蚜的毒力,并分析了若蚜脱皮与白僵菌有效侵染之间的关系。在21℃、1×106/mL孢子浓度下, 1~4龄若蚜感菌后的累积死亡率分别为10.1%、2.1%、3.1%和40.2%,明显低于同样条件下成蚜的感菌死亡率(98.4%)。在若蚜各龄感菌死亡的个体中,1~4龄中分别有8.1%、50.0%、44.4%和98.0%的若蚜在死亡前发育到成蚜,且都能产下正常发育的后代。若蚜的感菌死亡率与接菌后到第一次脱皮的时间密切相关,脱皮早则感菌死亡率低,反之亦然。但试验中也发现有部分若蚜特别是低龄若蚜感菌后未完成第一次脱皮便死亡。观察了桃蚜在1、4龄早期感染球孢白僵菌后的发育、存活和生殖情况,结果表明:1、4龄早期若蚜接菌后第一次脱皮的时间早于未接菌若蚜,但提前幅度少于5%,在羽化为成蚜之前被致死的概率分别只有4.1%和0,在羽化为成蚜后8天内的生殖率与未接菌蚜虫的无明显差异。这些结果表明,若蚜的脱皮,尤其当蚜虫在低龄若蚜时受感染后的多次脱皮,可有效地摆脱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的侵染,降低该菌的毒力。  相似文献   
58.
本文对新入侵我国的B型与浙江一非B型(China-ZHJ-1种群)烟粉虱之间的生殖亲和性进行了测定,并对两个生物型在形态特征、发育历期、诱导西葫芦银叶反应及寄主植物适应性几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当将B型与非B型ZHJ-1种群进行杂交组合时,两生物型之间虽然有求偶行为发生,但从不发生交配,后代全部为孤雌生殖产下的雄虫;而B型、非B型各自内部羽化后0~72 h的平均交配次数分别为4.4次和1.0次, 所产后代的雌雄性比分别为2.8∶1、1.0∶1,前者性比显著高于后者。两生物型之间伪蛹形态存在明显差异,非B型ZHJ-1种群的前、后蜡缘饰宽度分别为B型的2.5~2.7倍、1.8~2.1倍。在棉花上,除B型1龄若虫历期较非B型的略长外,两生物型之间其他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均无显著差异;从2龄若虫起,非B型各虫态的体长明显长于B型,并且同一生物型内,4龄雌性若虫个体明显大于同龄雄性若虫。B型在多种寄主植物上的存活力比非B型的显著要强。B型与非B型ZHJ-1种群生物学特性的比较,为对我国烟粉虱这两个生物型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探讨B型烟粉虱的入侵生物学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59.
5种中国苏云金芽孢杆菌的伴孢 晶体蛋白基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聚合酶联反应(PCR)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分析了5种中国苏云金杆菌制剂菌株的伴孢晶体蛋白及其基因组成。结果发现,5种菌株均含有cry1Aa和/或c和/或d和/或b基因,只有Bt+Virus菌株含有cry1Ab基因,cry1A基因编码的伴孢晶体蛋白分子量约为130 kD;仅有JS-Bt C菌株含有cry1B基因,其编码的伴孢晶体蛋白分子量约为138 kD;除HB Bt C菌株外,其余4个菌株均含有cry2Aa和/或b基因,这类基因编码分子量为70 kD的伴孢晶体蛋白;所有5个菌株都含有cry1I基因,其编码的伴孢晶体蛋白分子量应为81.2 kD,但实验中未曾检测到cry1I基因的表达;所有的菌株都不含有cry1Ccry1D基因。  相似文献   
60.
植食性昆虫成虫对非寄主植物源驱避素的经历,可导致其对这类化合物产生习惯性反应或诱导嗜好性.让小菜蛾雌蛾对源于印楝的驱避剂——“保卫德”(BIOACT-TTM EC508)经历2~6次或2~6日后,测定它们对经过保卫德处理的白菜植株的产卵选择行为.结果表明,保卫德对2日龄、4日龄、6日龄无经历雌蛾均有很强的驱避作用,它们在经过保卫德处理的白菜植株上的相对产卵率均只有10%左右;对保卫德有2次或2 d经历的2日龄雌蛾,该产卵率平均上升到17%;对保卫德有4次或4 d经历的4日龄雌蛾,该产卵率上升到21%~24%;对保卫德有6次或6 d经历的6日龄雌蛾,该产卵率上升到29%.表明经历可导致雌蛾对保卫德产生习惯性反应或诱导嗜好性,使保卫德的驱避作用下降,但这种经历导致的产卵选择行为变化在个体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