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凯西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凯西莱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效果.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2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凯西莱片剂0.2,口服,每天3次,疗程3个月.对照观察2组肝功能ALT、AST、γ-GT及血脂、血糖和临床症状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症状及肝功能ALT、AST、γ-GT及血脂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凯西莱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服用方便,无明显的副作用,是防治脂肪肝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2.
拟南芥激活标记突变体库的构建及突变体基因的克隆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激活标记(activation tagging)技术是以功能获得突变体为研究对象,在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双子叶模式植物拟南芥(Arabudidopsis thaliana)野生生态型植株为实验材料,以含有激活标记质粒pSKI015的农杆菌直接喷雾进行转化,并以抗除草剂Basta为筛选标记,构建了拟南芥的激活标记突变体库.结果共得到约20 000个独立转化株系(T1代),其中38个株系有明显的表型变化,约占转化植株总数的千分之二.基因组DNA 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大多数转化植株为多拷贝T-DNA插入.通过质粒拯救(plasmid rescue)和TAIL-PCR(Thermal asymmetric interlaced-PCR)可获得T-DNA插入的基因组旁邻序列,为克隆突变体的基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3.
DNA的紫外线损伤与修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海  赖兵 《生物学杂志》1997,14(5):10-11
DNA的紫外线损伤与修复张海赖兵(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系,北京市100871)DNA的损伤是指在外界因素作用下,DNA的结构发生变化,DNA损伤通过转录,翻译的产物———RNA与蛋白质,来作用细胞,并影响其代谢。为了防止DNA损伤...  相似文献   
104.
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 peptide,Aβ)与细胞膜间的相互作用很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症病(Alzheimer disease, AD)重要的风险因素。模型膜研究方法在该领域的应用和更新持续至今,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例如,Aβ插膜后聚集状态与Aβ融合到脂质体膜聚集状态的差异,Aβ插膜后形成微通道的时间及与磷脂成分的关系等。本文试图解析这两个问题,同时,系统地总结出常用的和更新的模型膜研究方法,这些方法包括单层膜插膜及电镜样品的制备,脂质体制备方法的改进,脂质体膜上Aβ42经过高盐及酸清洗后的Western 印迹检测,ANTS-DPX研究脂质体泄漏等。研究结果显示:(1)胞外及膜内Aβ42单体与脂质体膜作用后的聚集状态存在差异,Aβ42单体插膜后更容易聚集成纤维,而膜内融合的Aβ42呈现寡聚体形式;(2) Sepharose CL-4B柱过滤比微型挤出器制备的脂质体更加均一分散;(3)Aβ42在膜上形成微通道很可能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且与脂质体的磷脂种类相关。这些方法为Aβ42与细胞膜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实用的研究手段,同时也为其他膜蛋白质与细胞膜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办法。研究结果使β淀粉样蛋白代谢过程更加清晰。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评价HPV L1壳蛋白与h TERC基因联合检测诊断新疆维、汉妇女宫颈病变CIN2~+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HPV感染阳性或TCT阳性或两项同时阳性的新疆维、汉妇女465例纳入研究。所有研究病例均行阴道镜下活检送病理组织学检查,并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PV L1蛋白的表达、通过F1SH技术检测h TERC基因的表达。通过诊断试验评价与接收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其联合检测诊断新疆维、汉妇女宫颈病变CIN2~+的价值。结果:HPV L1壳蛋白与h TERC基因联合检测用于区分CIN2~+与正常或慢性炎症患者及CIN1患者时,其诊断CIN2~+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5左右(维吾尔族0.577,汉族0.572);用于区分CIN2~+与CIN1患者时,其ROC曲线下面积可达0.7左右(维吾尔族0.706,汉族0.699)。此时,其诊断新疆维族妇女CIN 2~+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率、假阳性率、假阴性率、阳性预测价值和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92.37%、48.84%、81.61%、15.38%、32.26%、84.62%和67.74%;诊断汉族妇女CIN2~+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率、假阳性率、假阴性率、阳性预测价值和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93.69%、46.15%、81.33%、16.80%、28.00%、83.20%和72.00%。维、汉之间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率、假阳性率、假阴性率、阳性预测价值和阴性预测价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HPV L1壳蛋白与h TERC基因联合检测诊断维、汉妇女CIN 2~+时,其适用人群为具有CIN的患者。此时其诊断维、汉族妇女宫颈高度病变CIN 2~+的灵敏度、正确率和阳性预测价值较高,特异度和阴性预测价值较低,且均不存在民族差异。  相似文献   
106.
赖兵  张海 《生命的化学》1998,18(1):29-31
E.coliRho因子的结构与功能赖兵张海(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北京100871)关键词Rho因子ATPase转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序列,蛋白质因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一直是生物化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关注的焦点之一。由于真核生...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自噬抑制剂氯喹(CQ)对急性酒精诱导肝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酒精组、氯喹干预组(n=7),其中酒精组按4.5 g/kg剂量给予33%(V/V)酒精灌胃。HE和油红O染色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脂滴变化;检测肝组织甘油三酯(TG)含量变化;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免疫荧光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蛋白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LC3蛋白和核蛋白P65表达的变化;ELISA法检测促炎因子TNF-α、IL-6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酒精组脂滴形成、TG含量、血清AST和ALT活性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酒精组LC3-Ⅱ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与酒精组比较,氯喹干预组使酒精诱导的LC3-Ⅱ蛋白表达增强进一步加剧,使酒精诱导的TG含量、血清AST和ALT活性进一步增高,同时增加了酒精诱导的p65入核及TNFα、IL-6释放。结论:急性酒精能引起小鼠肝脏脂肪变化及炎症,而自噬抑制剂氯喹抑制自噬进程,加剧酒精诱导的肝损伤,说明自噬在酒精诱导肝损伤中可能具有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08.
为了明确甜瓜海藻糖-6-磷酸合成酶基因(CmTPS)家族信息及对逆境信号的响应,该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通过拟南芥TPS家族基因与甜瓜基因组数据库比对,从甜瓜基因组中共鉴定出7个海藻糖-6-磷酸合成酶基因,按照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分别命名为CmTPS1~7。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CmTPS4和CmTPS7为第1类,二者均含有16个内含子,推测其编码产物均具有海藻糖-6-磷酸合成酶(TPS)活性;其余5个CmTPS基因归为第2类,分别含有2~4个内含子;在这7个甜瓜TPS中,除CmTPS3只有TPS结构域外,其余CmTPS都含有TPS、TPP及UDP-forming结构域;蛋白序列比对结果显示,甜瓜TPS家族各成员间相似性较低(15.90%~57.31%);亚细胞定位预测表明,CmTPS1、CmTPS2和CmTPS6定位在细胞核内,其余4个CmTPS定位在细胞质内。qRTPCR表达分析表明,低温胁迫下甜瓜叶片可能以CmTPS4为主要的TPS编码基因;CmTPS基因家族对盐胁迫较为敏感,同时在ABA信号传递中起调控作用。这为进一步研究甜瓜TPS基因家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9.
苜蓿中华根瘤菌与耐盐有关的DNA片段的克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耐盐的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 \%042B为材料,制备其总DNA,经过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的部分酶解,利用电洗脱方法回收15~25kb大小的DNA片段。以碱法制备载体质粒pLAFRⅠ,用\%Eco\%RⅠ将其切成线状,然后用T\-4DNA连接酶将回收片段与线状载体连接,利用包装蛋白进行包装后,感染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S17\|1,构建了042B的基因文库。以固体亚硝基胍作为诱变剂处理出发菌株,在05mol/LNaCl的条件下,从2000个菌落中筛选得到12株042B的盐敏感突变株,以其中稳定的盐敏突变株GZ17为受体菌,利用两亲本杂交将含有042B的DNA片段的pLAFRⅠ重组质粒转移到GZ17中,在含有四环素和05mol/LNaCl的基本培养基上筛选出能够耐盐的阳性克隆,获得了与耐盐有关的7kb长的DNA片段。对该片段进行亚克隆,最终获得了4kb与耐盐有关的片段。  相似文献   
110.
金属型纳米颗粒对植物的生态毒理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米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人工纳米颗粒(NPs)的广泛应用带来的潜在环境风险已经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金属型纳米颗粒(MB NPs)具有金属毒性和纳米毒性的双重效应,其生物毒性和生态风险已成为纳米毒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植物作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分,是NPs生物累积并进入食物链的潜在途径.本文论述了MB NPs在植物中的吸收、转运和累积过程,总结了MB NPs对植物的毒性效应及其机制,探讨了MB NPs植物毒性的影响因素,综合评述了近年来关于MB NPs对植物特别是农作物的生态毒理效应的研究进展,同时分析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