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61.
Cd胁迫下苎麻的生长响应与富集、转运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试验,分析了苎麻湘苎三号在Cd胁迫下生长响应及其富集、耐性和迁移特征.结果表明,低浓度Cd处理(≤100mgmg·kg-1)能促进苎麻生长发育,株高、茎粗、有效分蘖数和生物量都有所增加,以50mg·kg-1胁迫处理最佳;此后则随处理浓度增加抑制效应越明显,到500mg·kg-1时,各营养生长指标较对照显著减少,但仍生长较好,表明苎麻对重金属Cd胁迫具有很强的耐性.地下部与地上部Cd含量随处理浓度提高而增加,至500 mg.k g-1浓度时达最高值,分别为221.95mg.kg-1和390.61mg·kg-1.苎麻Cd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分别为0.47~1.10和0.57~0.94.因此,苎麻不属于Cd超富集植物,而只是Cd富集植物,鉴于其具有根系发达、保水固土能力强和地上部生物量大等特点,苎麻是目前重金属Cd污染修复较理想的植物.  相似文献   
162.
新一代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在阐明复杂和高度重复的基因组结构,DNA序列与基因组结构变异同重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从NGS系统的开发与作物基因组测序,NGS与转录组分析,NGS与全基因组关联图谱,及SNPs开发与预测育种等方面,综述了NGS技术在作物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可为作物基因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3.
目的:建立人工半骨盆假体置换与联合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评价腰骶段生物力学改变后半骨盆假体力学结构的特点。方法:采用CT薄层扫描采集原始数据,分别建立正常骨盆、半骨盆假体置换术后以及半骨盆假体置换联合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后骨盆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在第4腰椎上终板平面施以500 N的垂直纵向载荷,分析不同骨盆模型的应力分布特点。结果:与正常骨盆有限元模型相比,半骨盆假体置换术后健侧骨盆应力分布以骶髂关节、髋臼窝及耻骨为主,置换侧半骨盆假体以耻骨连接棒、髋臼杯及髂骨座为主,最大应力出现在耻骨连接棒,应力峰值为65.62 MPa。联合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后健侧应力相对减小,置换侧髂骨固定座与骶骨固定处应力相对减小,应力分布以腰椎椎弓根钉棒、耻骨连接棒及髋臼杯为主,最大应力出现在椎弓根螺钉,应力峰值为107 MPa。结论:半骨盆假体置换联合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后钉棒分担了半骨盆置换后健侧骨盆及置换侧髂骨固定座与骶骨固定处附近的部分应力,缓解应力集中现象,降低术后骨盆破坏风险,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半骨盆置换后骨盆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4.
药剂灌巢剂量对红火蚁蚁巢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明确药剂灌巢剂量对红火蚁蚁巢迁移的影响。本研究利用不同剂量的锐劲特药液对红火蚁进行灌巢处理,在野外条件下观察了药剂灌巢后红火蚁蚁巢的迁移情况。结果表明:(1)当药液量与蚁巢体积的比例低于1.6时,会出现蚁巢迁移,药液量较大时,灌巢防治红火蚁可取得较好的防效;(2)随着灌巢药液量的增加,新蚁巢出现的个数明显减少,出现比例明显降低,新蚁巢的体积明显减小;(3)随着灌巢药液量的增加,新蚁巢出现的时间会延迟,处理药液量为2.5 L时,新蚁巢一般出现在1-3 d内,而药液量增加后,新蚁巢一般在3-5 d出现;(4)药剂灌巢防治后,红火蚁会在距处理蚁巢1-7 m范围内建立新蚁巢,不同药液量处理之间没有明显差异,新蚁巢出现的位置没有明显的方位取向。为避免灌巢不彻底导致蚁巢迁移,应保证灌巢用药量充足,推荐药液量为蚁巢体积的2倍以上。  相似文献   
165.
向日葵种子不同部位微量提取DNA用于PCR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探索了从向日葵成熟种子的单粒种子、1/2种子、1/4种子、1/8种子中提取DNA的方法,结果表明,无论是从单粒种子、1/2种子、1/4种子还是1/8种子都能提取质量较好的DNA,对所有提取的DNA,进行RAPD分析,都能得到扩增产物,1/8种子提取的DNA量可保证用于2次PCR扩增。从种子的不同部位提取的DNA与从幼苗中提取的DNA用于RAPD分析,所得结果一致。说明直接从微量向日葵种子提取DNA应用于分子检测是可行的,但直接从向日葵果皮中提取DNA的技术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6.
为了解入侵植物牛膝菊的入侵机理,研究其应对昆虫取食的响应,在开花前喷洒不同浓度(5、10、20 mmol·L-1)的茉莉酸甲酯(MeJA)来模拟不同程度的昆虫取食,试验结束时测定其株高、叶片数、花序数、生物量、比叶面积、叶上表皮毛密度,以及叶和花序中的缩合单宁、总酚、黄酮含量.结果表明:5 mmol·L-1 MeJA处...  相似文献   
167.
放牧对草原植物功能性状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功能性状的表达和植被环境适应性相关,植物功能性状之间的权衡变化体现了植物在放牧胁迫下资源的重新整合和获取.本文总结了放牧干扰下植物功能性状表达的差异性,着重将放牧干扰与植物功能性状相结合,介绍了植物功能性状的变异来源是植物遗传特征与环境过滤相互协调的结果,归纳了放牧对植物营养性状、繁殖性状的影响,以及植物可以通过调...  相似文献   
168.
目前在国内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所采用的多种从琼脂糖凝胶上回收DNA的方法普遍存在着各种问题。本文介绍一种新的从琼脂糖凝胶上分离和提取DNA简易装置。实验表明用这种装置回收DNA具有高效、快捷和经济的优点,非常适合在国内实验室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169.
摘要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刺法联合认知功能训练对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神经递质、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2021年7月-2022年10月收治的124例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62例,认知功能训练)和观察组(62例,认知功能训练、通督调神针刺法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ADL)、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血清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神经递质乙酰胆碱 (ACh)、5-羟色胺(5-HT)、多巴胺(DA)]、肠道菌群指标。结果:治疗30 d后,观察组MMSE、MoCA、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30 d后,观察组Ach、DA、NE、5-HT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30 d后,观察组大肠埃希菌、肠球菌低于对照组同期,双歧杆菌、乳杆菌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在认知功能训练基础上结合通督调神针刺法,认知功能、肠道菌群和神经递质水平显著改善,从而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0.
以种质‘蒙青兰1号’、白花香青兰、山东香青兰、甘肃香青兰、新疆香青兰种子为材料,分析盐碱地栽培中采收期(盛花期、终花期、成熟期)对不同种质香青兰生长生理特性、药材产量及药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为内蒙古中部地区盐碱地中推广种植香青兰提供依据。结果显示:(1)种质资源、采收期及其互作效应对香青兰的形态生长指标有一定的显著性影响;随着采收期的推迟,各种质香青兰的鲜重表现为逐渐降低的趋势,并以盛花期为最佳;株高等形态生长指标均表现为逐渐增高的趋势,并以成熟期为最佳。(2)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等抗逆生理指标表现为逐渐降低的趋势,并以盛花期为最佳。(3)光合气体交换参数表现为逐渐降低的趋势,并以盛花期为最佳。(4)药材产量表现为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以终花期为最佳;药效成分含量则表现为逐渐降低的趋势,并以盛花期为最佳。其中,终花期的‘蒙青兰1号’药材产量最高(4 692.32 kg·hm-2);盛花期的新疆香青兰药效成分含量最高,总黄酮含量达23.40 mg·g-1,挥发油含量达0.59%。研究表明,在各种质与采收期组合中,终花期的‘蒙青兰1号’药材产量最高,盛花期的新疆香青兰生长特性以及药效成分含量均为最高;在栽培实践中,注重产量可选择‘蒙青兰1号’并于终花期进行采收为宜,追求药效则采用新疆香青兰并于盛花期采收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