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7 毫秒
31.
黄瓜Cucumis sativus是世界性的重要蔬菜作物。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技术是研究植物基因功能及品种改良的重要手段。为进一步加快黄瓜的转基因研究和育种进程,文中针对农杆菌介导的黄瓜遗传转化方法,从黄瓜再生能力的影响因素、遗传转化条件和过程中各类添加物质等方面,阐述了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黄瓜转基因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提高黄瓜遗传转化效率和安全筛选标记的应用等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黄瓜抗逆育种和果实品质改良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
为了观察SDF-1/CXCR4信号轴在BMP9促C2C12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的作用,通过重组腺病毒过表达BMP9,检测对C2C12细胞中SDF-1及受体CXCR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同时利用重组腺病毒或中和抗体干扰SDF-1/CXCR4,与BMP9先后作用于C2C12细胞,通过定量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染色测定ALP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测定骨钙蛋白(OCN)表达、茜素红S染色测定钙盐沉积、Real-time PCR检测成骨相关转录因子Runx2和Osx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成骨分化信号通路MAPK和Smad的变化。结果显示,BMP9能明显抑制C2C12细胞中SDF-1、CXCR4的表达(P<0.01),且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预先干扰SDF-1/CXCR4能明显影响由BMP9介导的早、中期成骨标志物ALP、OCN及早期转录因子Runx2、Osx的表达(P<0.01)和MAPK、Smad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变化(P<0.05);外源性SDF-1并不能影响晚期成骨标志物钙盐沉积。提示SDF-1/CXCR4信号轴在由BMP9介导的C2C12细胞成骨分化早、中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3.
基于39个地理分布信息和19个生物气候因子,利用BIOCLIM生态位模型对紫玉兰(Yulania liliiflora(Desr.) D. L. Fu)潜在适生区进行预测。结果显示,紫玉兰自然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湖北、甘肃、重庆、福建等地海拔300~1600 m的中低山区。当前气候条件下,贵州苗岭是其主要适生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CO2浓度倍增情况下),紫玉兰的适生区有向高海拔地区收缩的趋势,而在分布区的东北界,其潜在分布范围将扩散至湖南中部和浙江东部地区。影响紫玉兰地理分布格局的重要因素是水热条件的综合效应。ROC曲线检验的AUC值(0.998)表明,采用BIOCLIM模型对紫玉兰潜在分布区的预测结果准确性较高。本研究在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分析紫玉兰的适生性,可为紫玉兰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4.
目的验证5种消毒剂的杀菌性能及消毒效果,为环境微生物控制的策略及实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和剂鉴定试验测定相应中和剂的中和效果,然后通过悬液定量杀灭试验测定消毒剂的杀菌效果和作用时间;最后通过载体定量杀灭试验测定消毒剂在最短有效作用时间下对不同载体表面微生物的杀灭效果。结果试验选取的中和剂对测试的消毒剂有良好的中和作用,中和剂及中和产物对测试微生物的生长无显著影响,可用于悬液定量杀灭试验及载体定量杀灭试验。悬液定量杀灭试验中,5种消毒剂对测试微生物均具有较高的杀灭作用,对细菌的杀灭对数值在4.26~6.44之间,对真菌的杀灭对数值在3.51~5.35之间,芽孢杆菌的杀灭对数值为4.21。载体定量杀灭试验中,消毒剂对细菌的杀灭对数值在4.25~5.65之间,对真菌的杀灭对数值在3.31~4.72之间,芽孢杆菌的杀灭对数值为3.61。结论 5种消毒剂对测试微生物的杀灭效果均符合标准规定,可用于洁净区的表面消毒灭菌。  相似文献   
35.
黄土高原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代谢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甄丽莎  谷洁  胡婷  吕睿  贾凤安  刘晨  李燕 《生态学报》2015,35(17):5703-5710
针对污染胁迫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和代谢变异等问题,基于平板稀释法和Biolog微平板分析方法,研究了陕北黄土高原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代谢特征及其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不同类群的土壤微生物对石油污染胁迫的响应不同,污染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高出清洁土壤1个数量级,而污染土壤的放线菌数量极显著减少(P0.01);污染土壤和清洁土壤微生物对糖类和多聚物类碳源较易利用,污染土壤微生物总体上代谢碳源的种类和活性均低于清洁土壤。微生物群落主成分分析(PCA)表明,石油污染土壤和清洁土壤的微生物群落存在显著差异(P0.01),起分异作用的碳源主要为糖类,其次是羧酸类和氨基酸类;随着土壤石油含量增加,典型变量值变异(离散)增大,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稳定性降低。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表明,Shannon丰富度指数(H)、McIntosh均一度指数(U)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1/D)均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污染土壤微生物群落H和U低于清洁土壤,但是一定浓度的石油污染可以刺激土壤微生物群落中优势种群的生长,1/D增高。研究结果为陕北黄土高原石油污染区土壤微生物修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6.
以烟农19号小麦种子为实验材料,采用园土为基本培养材料,用0.0(CK)、0.5、1.0、1.5、2.0 g活性炭与150 g园土混合均匀后装入培养容器中培养。发芽后测定小麦发芽率、株高、根长、鲜重等性状指标及还原性糖和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随着活性炭施用比例的增加,小麦根长、还原性糖含量以及叶绿素含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株高和发芽率持续增加。因此认为,适量施用活性炭能有效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37.
为评估重楼属植物的基因资源开发前景,初步探讨了SCOT标记技术在重楼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上的应用。采用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tart codon targeted polymorphism,SCOT)技术,对重楼属9个种40份材料进行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四川地区重楼属植物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40份供试材料可聚为4类:狭叶重楼单独聚为第一类;球药隔重楼、卵叶重楼、金线重楼及滇重楼聚为第二类;黑籽重楼与七叶一枝花聚为第三类;五指莲与毛重楼聚为第四类。说明SCOT标记能够对重楼属植物进行准确的分子鉴定,为重楼属植物的种类鉴定和种间的分类地位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同时也为深入探究重楼皂苷合成关键酶基因定位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8.
为研究乙脑病毒减毒株SA14-14-2 E蛋白基因稳定性,将乙脑病毒减毒株SA14-14-2在原代地鼠肾细胞(PHK)上传至18代,应用RT-PCR分别扩增PHK6代、PHK7代、PHK8代、PHK13代、PHK18代E蛋白基因并测序后,与Genebank中乙脑病毒减毒株SA14-14-2(D90195)进行比较分析。PHK6、PHK7、PHK8代病毒与D90195 E蛋白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PHK13、PHK18代病毒与D90195E蛋白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8%、99.7%,与D90195E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6%、99.4%。各代次病毒E蛋白与减毒相关氨基酸未发生改变,同时所有突变的氨基酸均非SA14原有的,故不是恢复性突变。结果表明乙脑病毒减毒株SA14-14-2的遗传学特性稳定,从分子水平证明乙脑病毒减毒株SA14-14-2及其生产的疫苗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39.
在成年的雌性Wister大白鼠双侧海马结构的各部,地区分别注以0.5微升含3微克秋水仙素的生理盐水,观察能否影响避暗行为的学习和记忆,并作相关的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双侧背部或后部背侧的齿状回颗粒细胞的损毁, 对大白鼠避暗行为的学习和记忆无明显的影响:若损毁Krieg大白鼠脑图谱的H6.0毫米水平面腹侧的齿状回颗粒细胞,则非常显著地削弱(但未能完全阻断)避免暗行为的学习和记忆.  相似文献   
40.
为探讨番茄与玉米间套作对烟粉虱的趋避效应及控制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效果,设置番茄品种‘金山511'以固定株行距与玉米品种‘先玉335'分别以10、20、30 cm的播种株距进行间作套种,调查3种栽培方式对烟粉虱屏障效应及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番茄单作相比,玉米植株建立起的自然屏障使番茄生长环境相对稳定,玉米播种株距为10、20、30 cm时,番茄植株在6:00—20:00的平均温度分别降低3.01、2.26和1.45 ℃,平均相对湿度分别提高13.0%、8.8%、6.0%,平均光照强度分别降低26.1%、20.4%和14.5%;在每日的高温时段可显著降低番茄温度,提高湿度,减少光照强度,有效缓解强光、高温和干旱等有利于病毒病发生的不良环境条件,且在玉米播种距离为10 cm时效果最好。番茄间作玉米对烟粉虱有趋避效应,能抑制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生,玉米株距为10、20、30 cm时,烟粉虱虫口数分别比单作减少88.7%、82.0%、73.9%,对病毒病的抑制作用呈减弱趋势,间作病情指数分别显著降低67.3%、59.4%和44.5%。玉米/番茄间作的种植模式有利于番茄植株生长和坐果,可提升番茄产量,玉米种植密度越高,效果越好,本试验条件下以玉米种植株距10 cm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