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猫跳河是典型喀斯特河流,其下游水库为贵阳市重要饮用水源。为探究猫跳河流域浮游植物功能群组成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基于冗余分析、相关性分析方法,于2020年6月、8月和11月对浮游植物与理化指标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猫跳河流域调查期间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67种(属),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呈时空异构,各采样断面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变化范围为0.11×106~17.71×106 cells·L-1,生物量变化范围为29.85~1256.16μg·L-1;猫跳河流域浮游植物可划分为24个功能群,其中B、MP、S1、Y和D为猫跳河流域主要优势功能群,功能群D的生物量在8月达到峰值1256.85μg·L-1,主要优势功能群适应生境均为浑浊的中富营养水体;浮游植物功能群呈现显著时间演替特征。冗余分析结果显示:水温、pH和电导率是影响猫跳河流域浮游植物功能类群动态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22.
研究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MeV)疫苗株S191毒种和传代病毒核蛋白(Nucleoprotein,N)基因稳定性及其遗传与变异特点;对该序列一些重要位点的氨基酸进行比较,探讨其功能结构及生物学活性变化以及S191疫苗株的保护效果。利用RT-PCR方法扩增S191减毒株23、26、27、29、32、37不同代次N基因,测序进行比对分析。S191传代病毒N基因序列之间核苷酸同源性99.7%~100%,氨基酸同源性为99.6%~100%;S191株与7个疫苗株之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99.1%~99.4%;S191和中国流行代表株序列同源性在95.0%~95.4%;S191与世界流行代表株同源性达94.7%~99.4%;S191疫苗株和中国流行代表株CHN93/7(H1a)的4个重要T细胞表位氨基酸保持一致。S191各传代病毒基因具有较高稳定性,该疫苗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3.
毛竹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重金属、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华  陈俊任  钟斌  刘晨  吴家森  何丽芝  叶正钱  柳丹 《生态学报》2017,37(18):6149-6156
于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在浙江省衢州市铅锌矿附近毛竹林地采集土样,对土壤重金属含量、pH以及土壤酶活性等的动态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际土与非根际土的p H在1a中变化均不明显,且变化范围都处在4.50—4.85之间;非根际土的土壤含水率大于根际土,两者的变化幅度较大,最低值均出现在6月和10月;根际土中Zn和Cd的有效态含量远高于非根际土,而Pb的有效态含量则表现出非根际土大于根际土的特点;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脲酶和脱氢酶在根际土中的活性明显高于非根际土;从土壤重金属有效态与土壤酶活性相关性来看,根际土中,除有效态Pb与过氧化氢酶呈显著负相关外,其余重金属元素有效态与土壤酶活性相关性均没有显著相关性,而在非根际土壤中,有效态Cd与过氧化氢酶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脲酶呈显著负相关,Zn和Cd则与土壤酶活性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毛竹根际土壤质量总体上明显优于非根际土,这为毛竹今后作为植物修复的材料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4.
杨浩  刘晨  王志飞  胡秀丽 《植物学报》2019,54(2):157-167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剧, 农作物面临更加严峻的高温威胁。高温胁迫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各个阶段, 其中花粉发育过程对高温胁迫最为敏感, 因此花粉高温应答机制成为当前植物学研究热点。研究表明, 花粉可以通过质膜上的钙离子通道、内质网中的未折叠蛋白反应、活性氧积累以及H2A.Z等机制感知高温胁迫, 并通过调控热激蛋白表达、糖代谢、激素水平及活性氧清除能力适应高温胁迫。该文从高温对花粉发育的影响、花粉高温胁迫应答机制以及花粉高温胁迫研究的实验设计等方面进行综述, 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5.
Nisin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的抗菌素。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分别构建了Nisin A前体结构基因nisA的穿梭表达载体pMG36ek-nisA和整合型载体pDG780-nisA,并转入Nisin A产生菌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 ATCC 11454中,得到两株基因工程菌FMM1和FMM2。对比工程菌和原始产生菌的生长状态及Nisin A产量,结果表明FMM1的生长速度、生物量以及发酵液的酸碱度没有显著变化,而Nisin A产量提高了31%;相反,FMM2的生物量较原始菌株显著降低,但Nisin A产量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通过RT-PCR检测工程菌与原始产生菌Nisin A生物合成基因簇中11个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FMM1和FMM2的11个基因的转录水平均有提高,其中FMM1提高更为显著。因此推测,nisA是Nisin A高产的关键因素之一,其游离型过量表达能显著提高Nisin A的产量。该研究为采用基因工程手段提高Nisin A的产量提供了新的思路,并对NisinA的大规模工业生产有指导意义,同时,也为其他抗菌肽产生菌的基因工程改造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6.
miRNAs在非生物胁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前期对露地菊Small RNA高通量测序数据测得到miR398a成熟体和前体序列,命名为cgr-miR398a和cgr-MIR398a。序列对比显示,cgr-miR398a与其他植物中已经鉴定的miR398a序列高度保守;利用前期露地菊降解组数据获得miR398a预测的靶基因,cgr-miR398a根和叶中的靶基因共有18个,其中有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SD2)、铜伴侣蛋白(CCS)、类A20/AN1-l锌指家族蛋白(SAP8)等与抗性相关的基因。qPCR结果显示盐胁迫下露地菊miR398a及靶基因在不同组织部位的表达水平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为探究cgr-miR398a响应盐胁迫的功能,克隆cgr-MIR398a并构建过表达载体转化拟南芥。结果表明,拟南芥中过表达cgr-MIR398a降低了盐胁迫下种子发芽率以及成苗期的抗盐性,说明cgr-miR398a在拟南芥响应盐胁迫中起着负调控作用。这为进一步研究露地菊mi398a的功能和露地菊的抗盐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7.
摘要 目的:探讨宫内节育器与宫腔支撑球囊联合应用治疗中重度宫腔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9年8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宫腔镜诊疗中心接受宫腔镜下中重度宫腔粘连分解术的患者共96例,采用随机对照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术后宫腔内放置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contraceptive device,IUD);研究组48例,术后放置宫腔支撑球囊(intrauterine support balloon,ISB),3~5 d后更换为宫内节育器。两组术后均给予为期3月的人工周期治疗。术后1月,复查宫腔镜了解宫腔有无再粘连并取出宫内节育器,以此评估手术效果是否有效,术后3月时随访其月经来潮情况。统计比较两组术后5 d内阴道出血量、C反应蛋白水平、发热、下腹痛以及节育器或支持球囊有无脱落等情况,术后1月手术效果及术后3月月经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有效率及月经改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5 d内阴道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下腹痛及球囊脱落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C反应蛋白水平、发热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单独使用宫内节育器相比,联合使用宫腔支撑球囊能提高中重度宫腔粘连分解手术有效率,改善月经,减少术后出血,不增加感染风险,但球囊易于脱落且会增加患者下腹疼痛。  相似文献   
28.
Wolbachia与昆虫精卵细胞质不亲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olbachia是广泛分布在昆虫体内的一类共生菌,能通过多种机制调节宿主的生殖方式,包括诱导宿主精卵细胞质不亲和(CI)、孤雌生殖、雌性化、杀雄等,其中细胞质不亲和为最普遍的表型,即感染Wolbachia的雄性和未感染或感染不同品系Wolbachia的雌性宿主交配后,受精卵不能正常发育,在胚胎期死亡。多数CI胚胎在第1次分裂时,来自父本的染色质浓缩缺陷,导致父本遗传物质无法正常分配到子细胞中,因而引起胚胎死亡。守门员模型认为,产生CI可能需要有两种因子,其中之一使得精子发生修饰改变,导致受精后雄性原核发育滞后。第2种因子可能与Wolbachia的原噬菌体有关,在胚胎发育后期导致胚胎死亡。近期的研究已发现,在Wolbachia感染的宿主中,一些与生殖细胞发生和繁殖相关基因的表达发生了显著改变,Wolbachia可能因此对宿主的生殖产生重大影响,进而导致CI的产生。本文主要综述了CI的细胞学表型、解释CI的模型及其分子机理,向读者展示一个小小的细菌是如何通过精妙的策略影响昆虫宿主的繁殖,从而实现其自身的生存和传播的。  相似文献   
29.
麻疹病毒F基因测序及其进化关系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麻疹病毒疫苗株S191毒种及其传代的病毒溶血素F(Haemolysin,HL)基因稳定性;对该序列一些重要位点的氨基酸进行比较,推测其功能结构及生物学活性变化;同时对该基因与M蛋白基因之间的非编码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利用RT-PCR方法扩增S191减毒株MeV23、26、27代及一株流行株YunnanLC-10的F基因,测序后进行比对分析。S191传代病毒F基因序列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9.8%,氨基酸同源性为99.5%~99.6%;S191疫苗株与流行株之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95.2%;疫苗株与流行株1003nt的非编码区序列同源性为85.0%。S191传代病毒F基因具有较高遗传稳定性,关键功能位点氨基酸未发生传代改变;1003nt非编码区序列变异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30.
摘要 目的:探究D-二聚体(D-D)、P-选择素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我院诊治的80例下肢骨折并发DVT患者作为DVT组,选择同期治疗的95例下肢骨折但未并发DVT患者作为无DVT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下肢骨折患者DVT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D-D、P-选择素、VEGF对下肢骨折患者DVT的诊断价值。结果:与无DVT组相比,DVT组血清D-D、P-选择素和VEGF水平明显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D-D、P-选择素、VEGF是下肢骨折患者DVT发生的危险因素(OR=1.996、2.335、1.743,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D-D、P-选择素、VEGF诊断下肢骨折患者DVT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1、0.790、0.812,血清D-D、P-选择素、VEGF联合诊断下肢骨折患者DVT的AUC为0.945。结论:下肢骨折合并DVT患者血清D-D、P-选择素、VEGF水平明显升高,并且血清D-D、P-选择素和VEGF是下肢骨折患者发生DVT的危险因素,三者联合检测在下肢骨折患者发生DVT的诊断和预测中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