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5篇 |
免费 | 70篇 |
国内免费 | 131篇 |
专业分类
46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27篇 |
2021年 | 20篇 |
2020年 | 25篇 |
2019年 | 20篇 |
2018年 | 31篇 |
2017年 | 17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31篇 |
2014年 | 42篇 |
2013年 | 24篇 |
2012年 | 27篇 |
2011年 | 30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20篇 |
2008年 | 22篇 |
2007年 | 20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2篇 |
1995年 | 4篇 |
1992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浙江省临安市典型板栗林样地布置施肥试验,研究板栗林土壤CO2通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试验设置不施肥(对照)、施无机肥、有机肥及有机无机混合肥(1/2无机肥 + 1/2有机肥)4个处理.利用静态箱法测定土壤CO2排放速率,以及土壤温度、含水量和水溶性有机碳(WSOC)含量.结果表明: 板栗林中土壤CO2排放呈现显著的季节性变化特征,最小值均出现在2月,最大值均出现在7、8月.施用无机肥、有机肥和有机无机混合肥的土壤年累积CO2通量比对照分别增加29.5%、47.0% 和50.7%.施用无机肥的土壤WSOC含量(105.1 mg·kg-1)显著高于对照(76.6 mg·kg-1),但明显低于有机肥(133.0 mg·kg-1)和混合肥处理(121.17 mg·kg-1).无机肥、有机肥和混合肥处理的土壤呼吸Q10值(1.75、1.49和1.57)均高于对照(1.47).土壤CO2排放速率与土壤5 cm温度、WSOC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与土壤含水量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施肥导致土壤WSOC含量增加可能是板栗林地土壤CO2排放速率增加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2.
虎源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研究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病原特性、致病机理及对其疫苗与救治药物效果评价提供平台,利用本室分离鉴定的虎源A/Tiger/Harbin/01/2002株(简称HAB/01)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进行连续10倍稀释后,对4~6周龄 雄性BALB/c小鼠经乙醚麻醉后进行滴鼻攻毒,每个稀释度接种10只实验小鼠,测定其MLD50,检测小鼠感染、致病的多项指标,观察期为14d.结果感染小鼠呈现出规律的以肺炎为主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病死率;测得该病毒对小鼠的MLD50为10-7.1/0.05mL.成功建立了虎源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BALB/c小鼠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结微转移及临床病理因素对p T1-4aN1-3M0期胃癌患者术后5年无瘤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12月期间胃肠外科单一手术组行D2胃癌根治术p T1-4aN1-3M0期患者63例1427枚HE染色阴性淋巴结,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这些淋巴结中CK19表达,观察微转移的情况并分析发生微转移的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对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的影响。结果:临床病理分期p T1-4aN1-3M0胃癌患者中,经免疫组化染色,1427枚HE常规染色阴性淋巴结中CK19阳性表达率为15.49%(221/1427);63例胃癌患者中CK19表达阳性率39.68%(25/63);术后随访时间5.6~68.5月(平均时间43.88月),淋巴结中CK19阴性表达、阳性表达患者的总5年生存率分别为52.63%、28.00%;两者无瘤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77,P=0.003)。淋巴结CK19阳性表达与胃癌患者的肿瘤直径(P0.05)、浸润胃壁深度(P0.05)有关。COX生存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微转移为独立预后因素。25例患者发现淋巴结微转移并推荐再分期,再分期率39.68%(25/63)。结论:p T1-4aN1-3M0期胃癌病人,CK-19免疫组化法染色能检出常规HE染色阴性淋巴结中的微转移,有助于细化分期、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94.
摘要 目的:研究葛根素治疗对U14宫颈癌小鼠血液流变学、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及对宫颈癌细胞毒性的影响。方法:45只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葛根素组。模型组和葛根素组小鼠通过腋下注射U14小鼠宫颈癌细胞建立U14宫颈癌移植瘤小鼠,并且葛根素小鼠通过葛根素灌胃进行治疗,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比较各组小鼠血流变学、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及对宫颈癌细胞毒性。结果:经葛根素治疗的葛根素组宫颈癌小鼠肿瘤重量显著低于模型组小鼠(P<0.05),葛根素治疗宫颈癌小鼠的抑瘤率是(42.91±12.91)%。宫颈癌小鼠低切/高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值以及血细胞比容均显著升高(P<0.05),而葛根素治疗可显著降低宫颈癌小鼠低切/高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值以及血细胞比容(P<0.05)。宫颈癌小鼠脾脏重量、脾脏指数和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能力均显著下降(P<0.05),而葛根素治疗可显著提高宫颈癌小鼠脾脏重量、脾脏指数和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能力(P<0.05)。此外,经葛根素治疗的宫颈癌小鼠脾淋巴细胞对U14宫颈癌细胞细胞毒性显著高于模型组宫颈癌小鼠(P<0.05)。结论:葛根素治疗可降低U14宫颈癌小鼠血液粘度、改善血流变性质,并且可以提高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和对宫颈癌细胞的杀伤力。 相似文献
95.
克隆和异源表达固氮菌Ensifer meliloti 1021烟酰胺酶(NAMase),研究其酶学特性,并探究3-氰基吡啶(3-CP)对该酶的调控机制。PCR扩增获得E. meliloti 1021烟酰胺酶基因(nam)序列,构建含nam的重组质粒并导入Escherichia coli Rosetta(DE3)中异源表达,用Ni-NTA亲和层析纯化蛋白,探究温度、pH、有机溶剂及金属离子对NAMase活性的影响,并对烟酰胺酶进行了固定化研究。结果显示,克隆得到长636 bp的nam,编码的蛋白分子量为22.6 kD,等电点(PI)为5.5。NAMase的最适pH为7.0,在30-50℃温度范围内孵育2 h酶活维持在97.1%以上,最适温度在30-70℃。Ag2+和异戊醇对NAMase的活性抑制率最大。在E. meliloti 1021野生菌株及NAMase过表达菌株转化烟酰胺的过程中3-CP会抑制烟酸的产量,这种效应并非底物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6.
目的制备保加利亚乳杆菌微胶囊,提高菌株的酸、热耐受性及降低菌体的分离成本。方法以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为研究对象,海藻酸钠(SA)为壳材、CaCl2为固化剂,制备保加利亚乳杆菌微胶囊;包埋率、颗粒平均化程度、机械强度等为考核指标,研究保加利亚乳杆菌微胶囊化的工艺。结果当海藻酸钠浓度为0.75%、CaCl2浓度为3%、电压为600V、泵速为1.96mL/min、震动频率为80Hz时,微胶囊化包埋效果最佳,经固定化后的菌微胶囊保持了良好的保加利亚乳杆菌的活性,微囊化保加利亚乳杆菌经过2次连续发酵后的产酸量分别达到59.4g/L和55.8g/L。结论本研究为工业化生产乳酸提供了一条具有经济价值的途径。 相似文献
97.
六种新疆陆地棉棉籽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通过分析六种新疆陆地棉棉籽脂肪酸成分与含量的变化,为更好的开发,利用丰富的棉籽资源提供实验数据.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了6种新疆陆地棉棉籽油,其棉籽脂肪酸经甲酯化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品种棉籽油所含脂肪酸成分基本相同,但各脂肪酸成分的相对含量差异较大,其中亚油酸含量变化范围为50.30%~57.25%,棕榈酸、油酸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2.24%~30.98%和12.93%~16.84%.不同棉花品种棉籽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与饱和脂肪酸(SFA)相对含量比值也不同,变化范围为1.66~2.59.结论:不同品种棉籽,其营养价值及经济价值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新陆早27号棉籽具有相对更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8.
目的了解华北某部队院校学员浅部真菌性皮肤病患病及诊治情况。方法采取浅部真菌病体检筛查、真菌镜检和问卷调查方式。结果回收1733份有效问卷,结果显示:①学员入校后确诊患浅部真菌性皮肤病186例,发病率为10.73%,足癣(147例)发病率最高,总体发病率低于南方地区。②夏、秋季浅部真菌性皮肤病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冬、春季。③不同服役年限的浅部真菌性皮肤病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70.87%患者使用外用药物治疗,6.80%患者使用外用和口服药物联用,咪唑类药物使用率最高。患者对抗真菌药物的治疗效果满意度50.62%,复发率为51.46%。结论院校学员浅部真菌病发病率较高,加强健康宣教、合理用药指导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9.
目的循环肿瘤细胞在肿瘤转移诊断、个体化治疗/疗效评估及肿瘤转移机制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然而由于其在循环系统中比例极低,循环肿瘤细胞的分离和鉴定成为临床应用的难点。oHSV1-GFP是一种经过基因修饰的人单纯疱疹病毒。我们将该病毒的复制关键基因ICP4的启动子替换为人端粒酶逆转录酶的启动子,并在ICP4下游连接GFP表达盒,以使该病毒在感染细胞后,能在端粒酶逆转录酶转录环境的作用下激活下游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基因。本研究旨在利用该病毒捕获循环肿瘤细胞,从而建立一种简便重复性好灵敏度高的检测方法,并对该检测方法的可靠性及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 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肿瘤细胞系、肿瘤组织及正常细胞中端粒酶逆转录酶表达情况;抽取正常健康人外周血4ml,将肿瘤细胞系分别按一定梯度加到外周血中,按照MOI=1比例转染重组病毒oHSV1-GFP DNA,流式细胞仪检测CD45-/GFP+细胞数,进行该方法检出率的测定;收集临床标本外周血4ml,裂解去除红细胞后,按照MOI=1比例转染重组病毒oHSV1-GFP DNA,24h后收集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CD45-/GFP+细胞并计数,初步检测该方法临床应用的可行性。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肿瘤细胞系及肿瘤组织呈现端粒酶逆转录酶高表达状态,而正常细胞中端粒酶逆转录酶表达量低。在该检测方法中,我们将CD45-/GFP+细胞定义为循环肿瘤细胞。检出率测定结果显示:外周血中加入SMMC7721细胞10,50,100(个)的检出数分别为6.8±2.04,40.8±4.04,85.9±7.03,总体检出率为87.9%,外周血中加入Huh7细胞10,50,100(个)的检出数分别为6.6±1.90,39.8±3.88,86.4±7.63,总体检出率为88.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该方法捕获的细胞数与实际肿瘤细胞数呈明显相关性,r20.95。应用该方法检测26例肝癌患者及50例正常健康人外周血显示,肝癌患者外周血中CD45-/GFP+的细胞数(16.7±2.77)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0.94±0.12)P0.0001,亚组分析显示区域淋巴结阳性的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计数(23.77±4.49)明显高于区域淋巴结(9.76±1.87)的患者,P=0.0002。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新型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可靠性及临床应用价值进行了评估。该方法能够特异性示踪循环肿瘤细胞,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0.
昆虫细胞-杆状病毒载体表达系统(baculovirus expression vector system,BEVS)是病毒样颗粒亚单位疫苗(virus like particles,VLPs)的理想生产平台。动物细胞培养过程分析技术(process analytical technology,PAT)研究的重点在于更多地获取与细胞生理状态相关的过程参数,以及实现过程敏感参数的在线表征和过程控制关键时间节点的在线判定,从而指导过程优化和控制。通过昆虫Sf9细胞的分批和补料悬浮培养,发现细胞代谢活性与在线特征频率(fc)之间存在相关性。以fc作为细胞代谢活性的在线指征,在细胞代谢活性下降之前补料,使得Sf9细胞在代谢活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最高活细胞密度提高1.75倍。通过分批培养与补料分批培养过程细胞生理特性参数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比电容增长速率(με)与培养体系S-期细胞比例之间存在相关性,με作为细胞增殖活性状态的在线指征参数,可以作为最佳接毒时间的判定依据。此外,研究还发现在线检测参数电容(ε)与最高疫苗产量之间存在相关性,可以作为疫苗最佳收获时间的在线表征参数。以在线fc值作为补料时间指征,以在线με值作为病毒感染时间指征,以在线ε值作为病毒收获时间指征,实现了猪圆环病毒2型(PCV2)VLPs的高效生产。相比于批培养,基于PAT的生产工艺疫苗单位体积产量提高76%,生产周期缩短了24h,为PCV2病毒样颗粒亚单位疫苗大规模生产提供了一种新的高效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