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2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51.
目的 分析北京市新生儿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致病菌分布及耐药特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6-2020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新生儿血流感染患儿血培养标本,用细菌鉴定、药物敏感试验对其致病菌及耐药特征分析.结果 新生儿血培养标本4 746份,阳性标本218份,阳...  相似文献   
152.
一日龄粘虫不同时长吊飞对生殖及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本研究旨在阐明羽化后1日龄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的飞行潜力以及飞行对成虫生殖和寿命的影响,从而进一步解析粘虫的迁飞行为特征。【方法】利用室内昆虫飞行磨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研究了羽化后1日龄粘虫吊飞6、9和12 h的飞行能力差异,以及不同时长吊飞后粘虫的生殖参数和成虫寿命的变化情况。【结果】结果表明,1日龄雌雄蛾均具有一定的飞行能力,但当吊飞时间超过9 h之后,成虫的飞行时间、距离和速度均不再显著上升。除吊飞12 h成虫的飞行速度外,其它处理雌雄蛾的飞行能力之间无显著差异。羽化后1日龄不同时长吊飞对粘虫的生殖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随着吊飞时间的延长,这种促进作用显著降低。6、9和12 h吊飞处理均导致成虫产卵前期显著缩短,但仅吊飞6和9 h成虫的产卵量和产卵历期显著高于对照。吊飞12 h成虫的产卵量和产卵历期则显著低于吊飞6和9 h的成虫,并和对照差异不显著。吊飞12 h后,雌雄成虫寿命均显著缩短。【结论】羽化后1日龄飞行显著促进粘虫的生殖,但随着飞行时间的延长,飞行对生殖的促进效应显著减弱。  相似文献   
153.
中国稻飞虱发生的大气环流指示指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1971—2010年稻飞虱发生面积率和发生程度资料,构建综合反映稻飞虱发生为害的因子,定义为稻飞虱发生指数。基于因子膨化方法对74项大气环流特征量进行合理扩充,采用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当年2月初、4月初、6月初对全国稻飞虱发生面积率等级、发生程度等级、发生指数等级具有指示意义的大气环流因子的筛选及其相应等级指标的构建。结果表明:影响稻飞虱发生面积率等级的指示因子为西太平洋副高面积指数、南海副高脊线、北半球极涡强度指数、印缅槽,影响稻飞虱发生程度等级的指示因子为太平洋副高北界、亚洲纬向环流指数、东亚槽强度、太阳黑子数,影响稻飞虱发生指数等级的指示因子为北半球副高强度指数、北半球极涡强度指数、大西洋欧洲环流型指数、西藏高原指数。不同指示因子的量值在稻飞虱轻、偏轻、偏重和重发生时差异性显著;建立的稻飞虱发生等级的大气环流指示指标,经历史发生情况检验,对稻飞虱发生等级具有很好的指示效应,可为稻飞虱中长期预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4.
传统的蛋白质生物素标记多采用体外化学修饰法,涉及生物素和蛋白质的活化、透析和纯化等多种处理,该方法步骤繁琐,且对目的蛋白的损失较大。本实验利用原核共表达质粒pCDFDuet-1,将含有6个组氨酸标签的人己糖苷酶D(hexosaminidase D,HexD)的cDNA与生物素受体多肽(biotin acceptor peptide,BAP)DNA进行PCR拼接,连入pCDFDuet-1的多克隆位点1(multiple cloning site1,MCS1);将以大肠杆菌Trans5α基因组为模板克隆得到的生物素连接酶(biotin ligase,BirA)基因连入MCS2,构建重组质粒pCDFDuet-hexD-BAP-birA。初步验证后将该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pLysS中,利用0.1 mmol/L的IPTG和80μmol/L的生物素进行诱导表达,采用Ni-NTA亲和层析和超滤对HexD进行纯化,SDS-PAGE检测分子量的大小(60 kDa)和纯度(90%以上)。以anti-HexD和链霉亲和素-HRP为抗体,Western blot检测发现,HexD-BAP表达正确,且被生物素标记;同时以4-MU-O-GalNAc为荧光底物,检测到生物素化标记HexD的糖苷酶活性为3.6 nmol/(min·μg),与未标记HexD的活性(3.06 nmol/(min·μg))相当。结果表明,可以利用BirA及其受体多肽,通过共表达质粒pCDFDuet-1,一步转化、表达和纯化,在大肠杆菌中进行外源蛋白的表达和生物素标记,且不改变目的蛋白的生物活性,可应用于免疫标记、互作蛋白的捕获等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5.
目的建立PCR-CE-RFLP方法直接检测女性生殖道感染标本中的细菌,为临床提供快速、准确的诊断依据。方法利用细菌16SrRNA集保守性和变异性于一体的特点,合成1对通用引物,其上游5’端用5'-FAM标记。将8株已知菌和38例临床诊断为生殖道炎症的标本及其培养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限制性内切酶HaeⅢ消化,经毛细管电泳(CE)通过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来鉴定不同病原菌。结果(1)已知菌株PCR扩增阳性率为75%(6/8)、生殖道感染标本的PCR扩增阳性率为79%(30/38),毛细管电泳阳性率两者均为100%。(2)已知菌株PER扩增产物的5’端HaeⅢ完全酶切片段的毛细管电泳结果,与电子克隆产物的酶切片段基本一致。(3)用传统培养检测法在生殖道能检出的常见致病菌,实验用PCR-CE-RFLP法同样也能检出。(4)实验还发现数种传统培养法未检出的细菌。结论PCR-CE-RFLP法比传统的细菌培养法具有快速、准确、灵敏的优点,比传统方法缩短20h,可用于临床标本的直接鉴定。  相似文献   
156.
目的:探讨脉冲磁场(pulsedmagnetic fields,PMF)对白血病细胞HL60/ADR多药耐药的逆转效果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生长曲线法检测PMF的细胞毒性;MTT法测定HL60、HL60/ADR的IC50及经不同参数PMF作用后HL60/ADR的IC50,计算耐药倍数和逆转倍数;流式细胞术检测PMF作用前后HL60/ADR细胞内药物蓄积变化及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ultidrug Rcsistance Related Protcinl MRPI)阳性表达率的变化;RT-PCR法检测MRPI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单独PMF对HL60/ADR细胞的生长没有明显抑制作用,不同参数(频率为150Hz和250Hz,场强均为40mT,照射时间30min和1 h)的PMF均能有效逆转HL60/ADR的多药耐药,150 Hz/1 h作用最为明显,逆转倍数为5.891倍.PMF作用后Rh123在HL60/ADR细胞内的蓄积增加了近8.0%,而MRPl基因表达下调了68.3%,蛋白阳性表达率下调23.6%.结论:PMF能够通过下调MRPl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进而增加Rh123在细胞内的蓄积,功能性部分逆转白血病细胞的多药耐药.  相似文献   
157.
韩英 《生命世界》2010,(4):105-106
<正>具体落实《生物课程标准》要通过生物课堂教学来体现。如何将《课标》中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转化为教师可操作的具体实际教学行为,是我们教师不断探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58.
本文研究了壳寡糖(COS)、一氧化氮(NO)和植物激素对烟草气孔运动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COS、NO、脱落酸(ABA)能诱导烟草气孔开度减小;ABA合成抑制剂钨酸钠(Na2WO4)和NO合成酶抑制剂L-NAME具有清除COS、ABA或NO诱导烟草气孔开度减小的作用。说明COS通过诱导ABA和NO产生,进而诱导烟草气孔开度减小,而且ABA和NO之间有相互作用。另外,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能够诱导烟草气孔开度增大,也能够逆转COS诱导的气孔开度减小。  相似文献   
159.
研究PB液体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柿叶黄酮对内生枯草芽胞杆菌生长、芽胞形成及抑菌活性的影响,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菌体形态、稀释平板法统计芽胞数量、平板扩散法和病原菌生物测定的方法测定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加入柿叶黄酮浓度为0.5%的处理对菌体生长无影响,使芽胞数量提高100倍,同时增强对灰霉、黑斑、黄萎病原菌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60.
以猕猴桃属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32个品种和1个种间杂交后代群体为研究对象,对猕猴桃属植物叶片与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华猕猴桃种内水平上,幼果与成熟果实的果肉维生素C含量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种间杂交后代群体中成熟叶片和成熟果实的维生素C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为利用早期相关性状开展猕猴桃育种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此外,对15个常见中华猕猴桃品种的果实维生素C含量进行了多重比较,为人工杂交时的亲本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