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为了解中脑神经前体细胞的体外培养特性和建立中脑神经前体细胞的体外分化调控机制提供细胞模型。本实验采用含有丝分裂源表皮生长因子(EGF)的无血清培养基培养来源于大鼠胚胎E14.5天的中脑神经前体细胞,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了解其前体细胞特性。结果发现中脑神经前体细胞呈神经前体细胞特征性标记Nestin免疫染色阳性,无分化细胞标记;细胞克隆实验证实中脑神经前体细 胞有自我更新能力;在EGF刺激下增殖迅速;当撤去EGF后置于含胎牛血清的培养基和被覆多聚赖氨酸(PLL)的培养皿内,中脑神经前体细胞可分化成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本试验证明我们培养的中脑神经前体细胞具有增殖、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特性。  相似文献   
22.
【目的】气味结合蛋白质(odorant binding proteins, OBPs)参与气味分子的识别,在蜜蜂嗅觉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本研究旨在克隆中华蜜蜂 Apis cerana cerana OBP3基因,以制备多克隆抗体。【方法】运用RT-PCR技术从中华蜜蜂头部总RNA中扩增OBP3基因,将该基因亚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并转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Rosetta (DE3)中诱导表达获得融合蛋白质,融合蛋白质经纯化后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最后分别用间接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抗体的效价和特异性,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OBP3基因在中蜂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克隆得到了中华蜜蜂OBP3基因AccOBP3(GenBank登录号KJ026357),大小为444 bp。 SDS-PAGE结果显示融合蛋白成功表达。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效价高于1∶40 000,且具有很高的特异性。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AccOBP3基因在腿部和触角中显著高表达(P<0.01),胸部中次之(P<0.01),头部和腹部中显著低表达,后两者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OBP3基因在中蜂触角有高转录活性。本研究实现了中蜂OBP3基因的原核表达,并制备了兔抗中蜂OBP3多克隆抗体,为深入研究中蜂OBP3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 。  相似文献   
23.
为了检测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RASSF1A和CDH13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收集肝细胞癌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血清标本,采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nMSP)法检测RASSF1A和CDH1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结果肝细胞癌患者血清样品中RASSF1A和CDH1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为53.12%和31.25%,68.75%的患者血清可以检测到异常甲基化,正常对照血清中未检测到RASSF1A和CDH1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RASSF1A和CDH13基因甲基化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无明显相关性(P>0.05);表明nMSP法检测血清中RASSF1A和CDH1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为肝细胞癌的筛查、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24.
处方 葛根五钱 紫草五钱 苍术五钱 黄连二钱(或黄柏五钱)白糖一两 绿豆一两 用法 煎汤内服,一日一剂,连服三日。 辩证施治 羊痘是由湿热所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内伤饮食,脾胃运化失调,湿热内积。 治疗法则 以健脾燥湿,消热解毒,发表和里为总则。在加强护理充分发挥机体抗病力的  相似文献   
25.
摘要 目的:探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对复发性流产大鼠的治疗效果,为临床中优化复发性流产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未交配生育的SPF级雌性大鼠共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常规治疗组(C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组(D组),每组各10只。雌鼠妊娠后开始干预。A组大鼠全天仅灌服生理盐水。B组大鼠上午灌服生理盐水,C组大鼠上午灌服地屈孕酮水溶液,D组大鼠上午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液,下午B、C、D组大鼠灌服羟基脲溶液。妊娠第十天给予各组大鼠灌服米非司酮。比较各组大鼠胚胎吸收率、炎性因子水平、免疫因子水平、雌激素受体表达水平及子宫内膜损伤程度。结果:干预后,与A组相比,各组大鼠胚胎吸收率增高,与B组大鼠相比,C组、D组大鼠的胚胎吸收率降低,且D组大鼠低于C组;与A组相比,各组大鼠IL-17水平、IL-17/ TGF-β、Th17细胞比例、Th17/Treg升高,且TGF-β水平、Treg细胞比例下降,同时C组、D组大鼠的IL-17水平、IL-17/TGF-β、Th17细胞比例、Th17/Treg均低于B组,且D组低于C组,同时TGF-β水平、Treg细胞比例高于B组,且D组高于C组;干预后,与A组相比,各组大鼠子宫内膜厚度下降,纤维化面积比例增加,与B组相比,C组、D组大鼠的子宫内膜厚度增加且D组高于C组,同时子宫内膜纤维化比例低于B组,且D组低于C组;与A组相比,各组大鼠ER、PR、PRLR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与B组相比,C组、D组大鼠的ER、PR、PRLR mRNA表达水平有所增加,且D组高于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可能通过调节炎性因子水平和免疫微环境,提高性激素、受体表达,进而修复子宫内膜损伤,降低胚胎吸收率,促进复发性流产的恢复。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低频率低强度脉冲电磁场(PEMFs)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OP)大鼠安全性的影响.方法:3-5月龄雌性SD大鼠经手术分别摘取两侧卵巢(OVX),对照组实行假性去除卵巢手术(Sham),术后1月对手术组大鼠分组治疗,3个月后处死动物,对经过PEMFs照射治疗的大鼠进行全面观察,通过监测机体一般生命症状、重要脏器指数、血液生化学指标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通过一般体征、摄食量观察,血液生化指标检测、动物脏器解剖,经过统计学分析,发现经过为期3个月的治疗后,对大鼠的肝脏、肾脏功能没有明显影响,重要脏器指数与正常组没有差异,提示PEMFs照射对骨质疏松大鼠没有影响.结论:PEMFs照射治疗对于骨质疏松大鼠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7.
本文就加强西安市餐厨垃圾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希望对实现西安市餐厨垃圾规范化管理和发展循环经济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