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除莠活性链霉菌的系统发育研究及其活性产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云南地区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具有除莠活性的放线菌(Actinomycetes),对其产生的活性物质进行了分离、纯化及分析。从该菌株的发酵液中获得了有除莠活性的黄色结晶,薄板层析的结果表明,该结晶为多组分混和物,且每一组分均具有除莠活性。通过红外分析对其组分作了初步鉴定。同时对该菌株进行了形态、化学及系统发育学研究,根据16S rDNA全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此菌株应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同时具有耐低温和耐盐的特性。 相似文献
22.
23.
24.
由于放线菌在生物技术、医药卫生和环境治理等领域中的实际重要性,已经成为人们研究得最为深入的微生物类群之一。现代放线菌分类学是建立在对16S rRNA基因保守分子序列的系统发育学分析基础上、综合利用多种微生物信息的多相分类学(polyphasic taxonomy)。随着大规模基因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完成了超过100株放线菌的全基因组序列。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基因组系统发育学"有助让人们更加系统地理解放线菌类群的发生、演化,以及不同生境类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随着越来越多的以系统发育学为指导的基因组测序研究项目,例如"细菌和古菌基因组百科全书(Genomic Encyclopedia of Bacteria andArchaea,GEBA)计划"的出现,标志着放线菌系统学进入了基因组学研究时代。本文对基因组时代的放线菌系统学方法,以及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5.
26.
诺卡氏菌形放线菌与有关分类单位的枝菌酸和磷酸类脂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14株胞壁为I型和IV型的诺卡氏菌形放线菌与有关分类单盘的枝菌酸和磷酸类脂的分析,发现胞壁IV型原名为空腔诺卡氏菌N. coeliaca KCC A-0007菌株不含枝菌酸,磷酸类脂不属于任何已知类型(除含PE外,还含有PC),萘醌类型为MK-8(H4)。指出这株菌应从诺卡氏菌属转入无枝菌酸菌属,改定为空腔无枝菌酸菌Amycolata coeliaca[(Gray)Waksrnanet Henrici] comb. Nov. Liu & Ruan,1986。另外还提出,区分类诺卡氏菌与链霉菌时,磷酸类脂类型比形态断裂特征更为重要。为此,将一株原定名为阿勒泰类诺卡氏菌Nocardioides al-taiensis (Wang,1982),依其磷酸类脂分析结果,与链霉菌(Ⅱ型)相同,而与类诺卡氏菌(I型)不同,改定为阿勒泰链霉菌Streptomyces altaiensis (Wang) comb.Nov.Liu & Ruan, 1986。 相似文献
27.
28.
诺卡氏菌形放线菌的化学分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28株分别代表12个属的诺卡氏菌形放线菌及有关分类单位的胞壁组分、枝菌酸、甲基萘醒、磷酸类脂等化学特性的分析,结合数值分类,在相似值(s.m)80%水平上将这类菌分成了两个大的化学类群,在90%水平上再分成四个小的类群。除拟诺卡氏菌属是显著的化学异源类群外,其余均与传统分类的属一致,形成独立的化学分类单位。讨论了化学分类在诺卡氏菌形放线菌分类研究中的应用及对出现的化学异源类群的认识。 相似文献
29.
几株具有除莠活性的放线菌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4 strains of Actinomycetes were isolated from soil samples collected in Yunnan China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y had activity of herbicide. In this paper,the morphological and chemotaxonomic characters of these strains were studied and they were identified as three genera of Actinomycetales respecitively, such as Streptomyces, Micromonospora and Nocardia. 相似文献
30.
对保藏的红霉素链霉菌AS4.894、AS4.198的化学分类研究表明,它们的胞壁类型为IV/A型,不属于胞壁为Ⅱ型的链霉菌属。菌株AS4.198与已由Labeda(1987)转入糖多孢菌属(Saccharopolyspora),定名为Saccharopolyspora erythreus的菌株相似;菌株AS4.894虽然胞壁型与糖多孢菌相似,但磷酸类脂为PⅡ型,应转入拟无枝菌酸菌属(Amycolatopsis Lechevalier,1986)。通过与红霉素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erythreus)和白色拟无枝菌酸菌(Amycolatopsis alba,A83850~T)进行比较,菌株AS4.894的生长Ph范围广泛,耐盐和耐50℃高温,DNA G+C mol%高,区别于拟无枝菌酸菌属中的任何已知种,而建议命名为新种——红霉素拟无枝菌酸菌(Amycolatopsis erythreus comb.nov.)。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