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43篇 |
免费 | 306篇 |
国内免费 | 1272篇 |
专业分类
41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3篇 |
2023年 | 122篇 |
2022年 | 132篇 |
2021年 | 147篇 |
2020年 | 136篇 |
2019年 | 131篇 |
2018年 | 130篇 |
2017年 | 99篇 |
2016年 | 119篇 |
2015年 | 124篇 |
2014年 | 185篇 |
2013年 | 146篇 |
2012年 | 159篇 |
2011年 | 169篇 |
2010年 | 128篇 |
2009年 | 179篇 |
2008年 | 143篇 |
2007年 | 142篇 |
2006年 | 165篇 |
2005年 | 111篇 |
2004年 | 130篇 |
2003年 | 111篇 |
2002年 | 114篇 |
2001年 | 93篇 |
2000年 | 76篇 |
1999年 | 68篇 |
1998年 | 62篇 |
1997年 | 62篇 |
1996年 | 68篇 |
1995年 | 44篇 |
1994年 | 57篇 |
1993年 | 42篇 |
1992年 | 41篇 |
1991年 | 48篇 |
1990年 | 42篇 |
1989年 | 32篇 |
1988年 | 38篇 |
1987年 | 29篇 |
1986年 | 33篇 |
1985年 | 28篇 |
1984年 | 19篇 |
1983年 | 15篇 |
1982年 | 24篇 |
1981年 | 15篇 |
1980年 | 21篇 |
1979年 | 16篇 |
1965年 | 11篇 |
1963年 | 8篇 |
1959年 | 9篇 |
1955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花卉育种技术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花卉育种技术及成果。常规育种仍是花卉育种的主要方法,但日益成熟的生物技术为花卉育种提供了新的途径,尤其是基因工程在改良花卉的色、香、形及延缓衰老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2.
163.
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水蚀的影响因子是计算土壤水蚀速率以及选择适当土地利用方式的基本参数.本文以土壤侵蚀模型中的植被因子(C因子)为指标,研究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水蚀的影响.根据6个水土保持试验项目33个小区共195个小区年的资料,计算了剌槐、柠条、沙棘、沙棘-杨树,沙棘-油松、沙打旺、红豆草、苜蓿和草木樨等9种林草植被因子值.林地植被因子介于0.004到0.164之间,以刺槐林的C值最低.草地植被因子介于0.071到0.377之间,以第一年的草木樨C值为最高.定量对比说明林草植被的水土保持效益明显优于农作物.本项研究结果可以用于定量比较不同植被类型覆盖下的土壤流失速率,对于北方农牧交错带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4.
针对质谱在磷酸化肽分析过程中检测灵敏度低的问题,本文在移液器吸头尖端原位制备了氨基功能化整体材料,并将其应用于磷酸化肽的快速富集.基于该材料所建立的磷酸化肽富集方法操作简便、分析时间短,并且能够有效避免富集过程中材料与溶液分离不完全所导致的样品损失等问题.而在不同组成的上样溶液条件下,氨基功能化整体材料对单磷酸化肽和多磷酸化肽表现出了不同的磷酸化肽富集选择性,因而借助于对上样溶液组成的调控,该材料可以分别实现对磷酸化肽的全富集以及对多磷酸化肽的选择性富集. 相似文献
165.
盐城自然保护区是全球水鸟重要的越冬地之一, 随着近几十年来围填海活动强度的不断增加, 其景观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种改变势必会影响越冬水鸟的群落结构和空间分布。因此, 以盐城自然保护区北缓冲区和核心区作为研究区, 根据 1975—2013 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将其划分为围垦区和未围垦区, 分析了 2009—2013 年围垦区和未围垦区之间越冬水鸟种类、数量、多样性和空间分布的差异。结果表明: 1)围填海对水鸟的种类组成具有显著的影响, 围垦区雁鸭类水鸟的种类和数量显著高于未围垦区。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对水鸟的种类数具有显著影响, 围填海对芦苇和盐田的水鸟种类数量影响显著; 2)围填海造成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对水鸟的 Shannon-Wiener 指数具有显著的影响, 其中围垦区鱼塘的 Shannon-Wiener 指数显著高于未围垦区; 3)未围垦区碱蓬生境水鸟多度最大, 围垦区芦苇生境水鸟多度最大, 围填海造成的生境类型的改变对鹳类、鹤类、鸻鹬类、雁鸭类水鸟的栖息地选择具有较大影响。结果强调围垦后生境的可利用性和人为干扰大小决定了水鸟的群落结构和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66.
167.
近年来通过计算机技术对瘢痕实现无损诊断的研究进展迅速,其对瘢痕图像纹理特征的量化分析得到了很好的诊断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纹理描述方法,这些方法的提出也促进了纹理研究的发展。本文在对灰度共生矩阵(GLCM)、局部三值模式(LTP)等统计纹理分析方法进行介绍的情况下,在瘢痕图像上利用梯度迭代回归树算法给出了不同方法的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方法的回归模型。这些模型的性能体现在对不同年龄瘢痕的预测能力,其中局部差异局部二值模式(LD-LBP)和局部方向三值模式(LOTP)得到的模型预测能力最好,说明它们是目前对瘢痕图像纹理描述比较准确的方法之一,同时表明统计纹理分析方法适合用于瘢痕图像的纹理研究。 相似文献
168.
为了探索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电压门控性Na+通道发育的关键期,本研究采用膜片钳技术,分别对急性分离的出生后0周、1周、2周、3周、4周的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进行全细胞记录。结果显示,随着大鼠出生后周龄的增大,Na+通道的最大电流密度逐渐增大,出生后1~4周相对于出生后0周的最大电流密度的增幅分别为(42.76±4.91)%、(146.80±7.63)%、(208.79±5.28)%、(253.72±5.74)%(n=10,P<0.05),出生后1周与2周之间的增幅最为显著;Na+通道的稳态激活曲线向左移动,出生后0~2周的半数激活电压逐渐减小,分别为39.06±0.65、43.41±0.52、48.29±0.45(mV,n=10,P<0.05),出生后2~4周的半数激活电压变化不大,出生后0~4周的斜率因子没有显著变化;Na+通道的稳态失活曲线及半数失活电压没有显著变化,但出生后1~2周斜率因子减小,分别为5.77±0.56、4.42±0.43(n=10,P<0.05),出生后0~1周、2~4周之间的斜率因子没有明显变化;Na+通道失活后恢复曲线左移,出生后1~3周的恢复时间常数逐渐减小,分别为8.30±0.24、7.15±0.21、6.18±0.25(ms,n=10,P<0.05),而出生后0~1周、3~4周之间没有明显变化;随着出生后的发育,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动作电位发生变化,超射值与最大上升速率增大,阈值降低,与Na+电流的变化一致。结果提示,出生后1~2周可能是电压门控性Na+通道发育的关键期,此期间Na+通道分布显著增加,激活曲线左移,失活速度变快,失活后恢复的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169.
为了探究ASFV E248R蛋白调控cGAS-STING信号通路的机制,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ASFV E248R蛋白够剂量依赖性地抑制cGAS-STING和HT-DNA诱导的IFN-β的产生。通过相对定量PCR技术验证,过表达E248R抑制IFNB1、RANTES、IL-6和TNF-αβ基因的转录水平。免疫共沉淀和激光共聚焦试验结果表明,E248R与STING相互作用。通过蛋白印迹试验证实,过表达E248R可抑制STING的表达。研究表明ASFV E248R蛋白通过抑制STING的表达拮抗天然免疫应答。该结果将扩展对ASF免疫逃逸的认知,为疫苗的研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0.
鲮鱼遗传改良的研究——Ⅰ.杂交育种和遗传性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用杂交选育方法改良鲮鱼(Cirrhinus molitorella)耐低温能力的试验经过和已取得的进展。同时,分析讨论了杂交后代(一代和二代)性状遗传的某些结果。对鱼类低温适应和抗冻、抗寒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介绍和讨论,并认为只有把鱼类耐低温性状遗传的分子机理彻底阐明,人们才有可能直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定向地改良像鲮鱼等不耐寒物种的抗寒性能。此外,我们也对如何改进鱼类杂交选育的技术措施提出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