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3篇
  免费   338篇
  国内免费   1329篇
  4430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152篇
  2020年   149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137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207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45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16篇
  1965年   11篇
  1963年   8篇
  1959年   9篇
  195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双歧杆菌模拟胃肠环境中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PYG培养基,模拟胃肠环境,即低pH值(1.5—4.5),高胆汁酸盐(9.1%-0.4%)对青春双歧杆菌进行抗性研究。同时对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福氏志贺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拮抗性以及对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和氯霉素的耐药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青春双歧杆菌在pH4.5时有较强的生存能力,4h活菌效可达10^7CFU/m1以上。且能在含0.1%-0.4%的胆汁盐中存活,在0.1%-0.2%时4h活菌总数可达10^5CFU/m1以上。同时对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福氏志贺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且对庆大霉素中度敏感,对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和氯霉素有耐受性。  相似文献   
982.
新型复合生物乳化剂的性质及其在多环芳烃降解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一株能利用多种石油烃的Em1菌株产生的生物乳化剂 ,采用柱层析方法进行分离纯化 ,其表面活性组分存在于氯仿、甲醇、浓盐酸混合物 (V V V =5∶1∶0 0 1 )的洗脱液中 ,挥发洗脱溶剂即为纯化的生物乳化剂。该生物乳化剂可使蒸馏水的表面张力由 72mN m降至 30mN m ,其临界胶团浓度 (CMC)为 75mg L。它不含糖类、蛋白、中性脂、磷酸基团和α 氨基酸 ,采用红外光谱 (IR)、气质联用 (GC MS)和核磁共振 (NMR)测定其化学组成和结构 ,表明其主要由十六烷酸、脂肪醇类、酯类和脂肪酰胺类等组成 ,这些物质的协同作用是该生物乳化剂高表面活性的关键。该生物乳化剂可明显促进菌株对多环芳烃的降解作用 ,可将降解率提高 2 0 % ,其促进降解的机制主要是提高多环芳烃在水中的溶解度 ,平均可提高约 1 0倍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983.
低能N+辐照拟南芥诱导基因组DNA碱基变异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低能N~+离子束注入拟南芥后获得的稳定突变体T80Ⅱ作为实验材料,对突变体植株进行了RAPD标记,并将T80Ⅱ和对照部分RAPD特异条带进行克隆测序和D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在可分辨的总计397个RAPD条带中,T80Ⅱ株系中有52个条带表现出差异,包括条带的缺失和增加,条带变异率为13.1%;克隆的T80Ⅱ序列中,平均每16.8个碱基出现1个碱基变异位点,表现出较高频率的碱基突变。碱基突变类型包括碱基的颠换、转换、缺失、插入等。在检测到的275个碱基突变中,主要是单碱基置换(97.09%),碱基缺失或者插入的比例较小(2.91%)。在碱基置换中,转换的频率(66.55%)高于颠换的频率(30.55%)。此外,构成DNA的4种碱基均可以被离子束辐照诱发变异,而且每一种碱基都可以被其他3种碱基所替换,但是胸腺嘧啶(T)的辐射敏感性要高于其他3种碱基。通过分析突变碱基周边序列,对低能N~+离子注入拟南芥突变体引发的碱基突变热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84.
天童森林植被的群落稳定性与物种多样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依据天童森林群落样地的数据,分析了群落稳定性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不能单纯以物种多样性的高低来判断某具体群落的稳定性,使用群落各层次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群落优势种群的年龄结构来衡量群落的稳定性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985.
普通栽培稻籼粳亚种间杂种结实率低是开展亚种间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障碍。这一障碍是杂种花粉和胚囊的不育性引起的。不育性曾经认为是两者染色体在结构上存在微小的差异所致,但F_1植株减数分  相似文献   
986.
目的:将带信号肽的人表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原代成人角质形成细胞, 证实细胞活性及hEGF的有效表达, 为后期的皮肤修复研究打下基础.方法:先酶切验证pcDNA3.1-hEGF, 后消化成人皮肤组织, 以Defined Keratinocyte-SFM(DKSFM)传代培养角质形成细胞并鉴定, 脂质体转染质粒pcDNA3.1-hEGF入细胞, 转基因细胞培养48 h后作RT-PCR和Western-blot分析, 上清分别进行放射免疫测定和MTT测定.结果:质粒pcDNA3.1-hEGF上的hEGF序列经测序证实,双酶切后获得约230 bp和5.4 kb条带;成人角质形成细胞体外培养可快速稳定增殖, 转hEGF基因细胞经RT-PCR扩增出一条约230 bp的特异性条带, Western-blot检测到hEGF表达明显升高;放射免疫法和MTT实验证实转基因细胞有稳定的hEGF蛋白分泌.结论:质粒pcDNA3.1-hEGF在脂质体介导下成功转染成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 转基因细胞能分泌有生物活性的EGF;体外培养的成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可见少量EGF分泌.  相似文献   
987.
烟草与龙葵是茄科不同属的植物,经原生质体融合可能将龙葵某些性状转入烟草。本文简要报道这一组合细胞杂交的结果。实验通过对诱导融合后再生植株的选择和鉴定,确定了两个株系(TS-28,TS-33)为烟草与龙葵的细胞杂种。材料为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品种革新一号,龙葵(Solanum nigrum L.)野生种。均取全展幼叶,用酶法制备原生质体。诱导融合方法按PEG和高pH高Ca~(++)法。培养基为原生质体培养用Du培养基(NAA0.186 mg/1,ZT 0.11 mg/1,2,4-D 0.5mg/1,KT 0.125 mg/1)。愈伤组织用MS 1 D(2,4-D 1 mg/1)。芽分化用MS_2(IAA l mg/1,KT2 mg/1)。根分化用MS0(无激素)。  相似文献   
988.
青海特蚋亚属一新种(双翅目:蚋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imulium (Tetisimulium) xiaodaoense sp. nov. is described based on the female specimens collected from Qinghai, China. This species is assigned to the subgenus Tetisimulium, 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S. (T.) tachengense An and Mahe, 1994 and S. (T.) wutaishanense An and Yan, 2003. However, it is clearly differentiated from them by the structure of gonapophyses, genital fork, genital plate, paraproct and cercus of the female. All the specimens are kept in the Medical Entomology Collection Gallery, Academy of Military Sciences, Beijing.  相似文献   
989.
用NY-10株大肠菌口饲初生仔猪14头,定期用直肠棉拭从仔猪分离大肠菌并鉴定其血清型。其中10头猪共观察7一13天不等,直至NY一10从棉拭中消失为止,二头猪观察16和24天,最后二头猪观察50和53天。  相似文献   
990.
【目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和蜡蚧轮枝菌(Verticillium lecanii)是国内外目前研究应用最广泛的杀虫生防真菌,欲扩大其防治范围、增强防治效果、降低生防成本。【方法】采用共发酵技术,通过组合菌株产孢能力和杀虫毒力比较试验,确定蜡蚧轮枝菌和球孢白僵菌共发酵的可行性。【结果】蜡蚧轮枝菌L-31和球孢白僵菌Q-55共发酵的最佳配比为1:1时,按10%总量接种于发酵培养液中(培养液按酵母膏5.0 g/L、葡萄糖20.0 g/L、麦芽糖提取物5.0 g/L、KH2PO43.0 g/L、黄小米200.0 g/L,pH 6.5配制),23.0°C±0.1°C恒温静置发酵12 d,共发酵液的含孢量可达1×109CFU/mL以上,杀虫毒力比较强,其对温室白粉虱和菜青虫可同时显效,处理9 d后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2.09×104±0.12 CFU/mL和3.17×105±0.11 CFU/mL,发酵液浓度为1×108CFU/mL时的致死中时间LT50分别为2.11±0.14 d和4.27±0.43 d,温室小区试验校正防效在80%以上,与其各单一菌株发酵液的防效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通过两株生防真菌的共发酵研究,为杀虫真菌的扩谱增效以及植物害虫的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