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1篇 |
免费 | 48篇 |
国内免费 | 155篇 |
专业分类
56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16篇 |
2021年 | 24篇 |
2020年 | 21篇 |
2019年 | 24篇 |
2018年 | 27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20篇 |
2015年 | 22篇 |
2014年 | 19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19篇 |
2011年 | 22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10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4篇 |
1966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481.
482.
水稻胚乳中核糖核酸的分离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核糖核酸(RNA)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材料之一。northern blot分析、构建cDNA库、分离基因和研究基因的转录调控都需要从细胞中分离RNA。从高等植物组织中分离高质量的RNA过程中既要防止外源核糖核酸酶的污染,同时也要注意内源核糖核酸酶的灭活。水稻胚乳细胞是种子储藏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富含多糖类物质:如淀粉、糊精和一些低分子糖 相似文献
483.
人小肠粘膜内神经元的组织学与组织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胃肠道粘膜内不存在神经元,粘膜神经丛仅由神经纤维组成。本文使用常规组织学方法和 NADH 黄递酶组化法证明在人小肠粘膜内可见到单个的神经元或由2~5个神经元组成的神经节。神经元胞体大小不等,形态多样,除梭形、卵圆形和不规则形外,还有呈扁平形的。粘膜内神经元多数位于固有层内,常紧贴粘膜肌;粘膜肌层内也可见到神经元。我们认为,小肠粘膜内神经元是肠神经系中粘膜神经丛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84.
我国褐飞虱若干地理种群致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褐飞虱致害性变异是水稻品种抗性利用的一个重要障碍,监测田间种群的致害性对水稻抗虫品种的培育和利用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蜜露量法对采集自云南勐海、贵州遵义和旧州、广西南宁、湖南衡阳以及浙江富阳等6个褐飞虱田间种群对IR26(含Bph1)和IR42(含bph2)的致害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勐海种群对IR26、IR42均有较强的致害性,遵义、旧州、南宁和衡阳种群仅对IR26致害性较强,而对IR42相对较弱;富阳种群对IR26、IR42的致害能力均相对较弱。采用SSST法进一步比较了西南稻区云南勐海、贵州遵义和旧州褐飞虱种群对TN1、IR26、Mudgo、ASD7、IR36、IR42、IR56、Rathu Heenati、Ptb33和Babawee等10个水稻品种的致害性,结果表明:勐海种群的致害性最强,主要体现在对Rathu Heenati、IR56、Ptb33等含Bph3基因的致害性显著强于旧州种群和遵义种群;后两者间,除旧州种群对IR36致害性显著较强外,对其他品种的致害性均无显著差异。总体上,处于东南季风带之外、云南西南部的勐海褐飞虱种群致害性明显强于来源于东南季风带之内的5个褐飞虱种群,进一步为我国西南稻区西部与云贵高原东缘及以东地区分属不同的褐飞虱迁飞场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85.
污灌对小麦幼苗生长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8,自引:6,他引:38
通过水培的方式研究了污水灌溉对小麦幼苗生长及活性氧代谢系统的影响 .结果表明 ,经污水浇灌的小麦幼苗与对照组相比 ,植株矮小 ,根短 ,根数目少 ,茎、叶、根的干重、鲜重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明显减少 ,并出现叶尖枯黄 ,叶片色素含量下降 ,叶绿素a/b与电导率明显上升现象 ,几种色素对污灌的敏感性为叶绿素b >叶绿素a >类葫萝卜素 .同时MDA水平上升 ,而SOD、POD和CAT活性显著下降 .其中SOD对环境胁迫最敏感 .三者活性分别下降 19.1%~ 33.1%、37.8%~ 4 7.8%和 30 .2 %~ 35 .9% . 相似文献
486.
全基因组扫描寻找强直性脊柱炎的易感基因位点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为了寻找中国人群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易感基因位点,采用全基因组扫描法对9个强直性脊柱炎家系进行基因分型、参数连锁分析和非参数连锁分析。在参数连锁分析中,D6S276位点的最大LOD值为3.8821(0=0.0),精细分析显示距D6S276位点附近的D6S1691和D6S1618的LOD值分别为1.5717(0=0.1)及2.0056(0=0.1)。在非参数连锁分析中,位于D6S276附近的LOD值高达5.0623,非参数连锁分析的NPJ值为3.7561,最小P值为0.000233。上述结果提示,D6S276与强直性脊柱炎之间存在较强的连锁关系,D6S1691-D6S276-D6S1618区域可能存在强直性脊柱炎的易感基因位点。此外,D3S1292、D4S1535和D18S64的最大LOD值分别为1.2768(0=0.2)、1.1246(0=0.2)和1.1851(0=0.1),提示这些标记与AS之间存在一定的连锁关系。 相似文献
487.
488.
489.
棉属种间高代系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薄层等电聚焦方法,对已稳定遗传20代的棉属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中棉(G.arboreum )种间高代系蕾期真叶及花药中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同一棉种的不同品种,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基本相同,同一染色体组的不同棉种,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染色体组的棉种,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存在显著的差异;2.高代系的同工酶谱与母本“科遗2号”相似,而与父本中棉“完紫”具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490.
莴笋炭疽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2018年7-8月,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武胜驿镇种植的莴笋大面积发生炭疽病,约40%的地块发病,绝收面积达10%。【目的】明确莴笋炭疽病的病原。【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分离;通过Koch’s法则明确分出病菌的致病性;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种类鉴定。【结果】分离得到形态特征一致的真菌菌株3株。在PDA平板上20°C培养7 d,病菌分生孢子无色,单隔,梭形,(10.44-19.40)μm×(2.61-4.48)μm。代表性菌株Lett-11接种莴笋离体叶片可引起与自然发病相似的症状。BLASTn分析结果显示,菌株Lett-11 (GenBank登录号MK252097)的r DNA-ITS序列与莴苣盘二孢菌Marssonina panattoniana strain CBS 163.25 (GenBank登录号MH854831.1)的序列相似性达99%。【结论】引起莴笋炭疽病的病原菌被鉴定为莴苣盘二孢菌Mar. panattoniana [Synonymy:Microdochium panattonianum],这是莴苣盘二孢菌引起莴笋炭疽病在甘肃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