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4篇
  免费   311篇
  国内免费   1273篇
  4128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147篇
  2020年   136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130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80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65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16篇
  1965年   11篇
  1963年   8篇
  1959年   9篇
  195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目的:探讨术后放化疗在治疗淋巴结阳性食管鳞癌中的毒副作用、临床预后及可能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淋巴结阳性食管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患者共计64例,术后放疗剂量为50 Gy,化疗方案为顺铂联合紫杉醇(21 d方案),观察并记录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分析患者3年无瘤生存情况,并进一步探讨可能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患者出现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其中Ⅰ/Ⅱ度骨髓抑制39例(61.0%),Ⅲ/Ⅳ度骨髓抑制19例(29.7%);胃肠道反应Ⅰ/Ⅱ度15例(23.4%),Ⅲ/Ⅳ度6例(9.4%);无肝肾功能异常或明显过敏反应;Ⅰ/Ⅱ度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气管炎分别为18例(28.1%)和14例(21.9%),晚期肺损伤Ⅲ/Ⅳ度2例(3.1%)。64例患者的3年无瘤生存期为28.8个月,无瘤生存率为46.9%。本研究未发现明显影响术后放化疗治疗淋巴结阳性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淋巴结阳性食管鳞癌患者术后放化疗的不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下降、胃肠道反应和放射性损伤等,患者均可耐受,且3年无瘤生存显著改善,可用于淋巴结阳性食管鳞癌患者治疗。  相似文献   
952.
水分胁迫对龙眼幼苗叶片膜脂过氧化及内源保护体系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龙眼(DimocarpuslonganaLour.)实生幼苗进行人工水分胁迫,检测其抗氧化酶和抗氧化剂的变化,研究了干旱对叶片膜脂过氧化及内源保护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下,龙眼叶片RWC下降,电解质渗漏上升,RWC的下降和电解质渗漏的上升呈极显著负相关;叶片中SOD和POD活性及MDA含量明显上升,且与电解质渗漏的增加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GSH含量和AsA-POD活性显  相似文献   
953.
目的:检测Y2HGold酵母株中表达的h PROKR2 C端蛋白是否有毒性及自激活,为后期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研究h PROKR2 C端相互作用蛋白奠定基础。方法:构建酵母双杂交载体p GBKT7-h PROKR2-Ct质粒,将其转入酵母感受态中验证其是否表达并计算转化率;通过观察SD/-Trp平板上酵母菌落生长状态进行h PROKR2 C端蛋白的毒性检测;通过观察SD/-Trp、SDO/-Trp/X、SDO/-Trp/X/Aba平板上酵母菌落生长状态进行h PROKR2 C端蛋白自活性检测。结果:构建了酵母双杂交载体p GBKT7-h PROKR2-Ct,将其转入酵母感受态中,转化率为8.5×104cfu/μg;毒性及自活性检测均显示h PROKR2 C端蛋白对酵母菌株无毒性、不具有自活性。结论:可以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研究hPROKR2 C端相互作用蛋白。  相似文献   
954.
微囊化细胞培养过程的物质传递机理和细胞生长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用于描述微囊化细胞培养过程中物质传递机理和细胞生长特性的数学模型,分析了这些模型在应用于微囊化细胞培养系统时所存在的问题,为建立能精确描述微囊化细胞培养过程中的物质传递机理和细胞生长特性的数学模型提供必要的参考,以有效推动微囊化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955.
蚌湖湖滨带的土壤种子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幼苗萌发法,在湿润和淹水两种水位萌发条件下,研究了蚌湖(鄱阳湖子湖)湖滨带5个水位梯度区的土壤种子库特征。结果表明,种子库中共萌发了33个物种,分属15科29属。物种组成以一年生草本为主,其中莎草科、禾本科、菊科、玄参科和水鳖科的物种数最多。不同水位区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和幼苗密度差异不显著。种子库在两种水位条件下萌发的结果有显著差异,湿润条件下种子库萌发的物种以湿生和挺水植物为主,而在淹水条件下萌发的沉水植物种类和幼苗数量显著增多,其幼苗密度占总幼苗数的36%。t检验表明种子库在淹水条件下每个萌发盒中萌发的物种数(7.2±2.8)显著多于湿润条件(4.2±2.0)。  相似文献   
956.
目的:探究短时间内低声级强度低频的变压器噪声暴露对SD大鼠听力及应激状态方面的影响。方法:选取90只SPF级健康无听力障碍的(雌雄各半)SD大鼠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实验A、B组和对照C组,A、B组分别给予声级上限为65 dB SPL、60 dB SPL(频谱范围:100~800 Hz)的变压器噪声,噪声暴露时程为8周,每日噪声给予时间为22点至次日8点,C组在相同条件下饲养,不给予噪声暴露。噪声暴露结束后,通过DPOAE(畸变耳声发射)、ABR(听性脑干反应)检测、耳蜗铺片及毛细胞计数对SD大鼠听力学状况进行评估;通过血清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血清皮质醇(CORT)对SD大鼠的应激状态进行评估。结果:在变压器噪声暴露的8周内,各组大鼠生长状况良好,体重均呈正常生理性增长,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在变压器噪声暴露8周后,对A、B、C三组大鼠的听力学指标进行两两比较,组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对大鼠血清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血清皮质醇(CORT)的含量进行三组间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暴露于声压级上限65/60 dB SPL,频谱范围为100~800 Hz的变压器噪声下8周(10小时/天)对SD大鼠听力未产生明显影响,未引发SD大鼠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957.
影响农杆菌介导的大豆子叶节遗传转化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携带pCAMBIA1301质粒(含hpt和gus基因)的超毒根癌农杆菌菌株EHA105对大豆子叶节外植体进行遗传转化,研究了影响农杆菌介导的大豆子叶节遗传转化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杆菌侵染液和共培养培养基中添加200μmok/L乙酰丁香酮和50mg/L抗坏血酸可以有效促进农杆菌对大豆子叶节的转化。农杆菌与子叶节共培养后羧苄青霉素(250mr/L)和头孢霉素(100mg/L)结合使用能有效抑制农杆菌过度繁殖并提高转化芽诱导频率;在转化细胞的分化和转化芽伸长过程中,改进的筛选策略可以明显改善对转化芽的筛选效果,从而提高转化频率。应用优化后的转化体系.获得了3个国内大豆主栽品种的转基因植株,PCR阳性植株频率为3.8%~7.6%。转化植株叶片总DNA的PCR和Southern blot实验表明,T-DNA上的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大豆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958.
采用RNA-seq技术对志贺菌耐药性与非编码RNA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首先采用梯度剂量的环丙沙星诱导福氏志贺菌2a标准菌株产生耐药性而获得耐药菌株,然后提取标准菌株与耐药菌株的总RNA进行RNA-seq分析。结果显示,在福氏志贺菌的2个样品中共发现100个候选sRNA,并与sRNA的数据库比对得到注释信息,每个候选sRNA都对应着很多个靶标基因,而且靶标基因的表达也有明显差异。预测这些sRNA可能会通过调控耐药基因和一些与细胞增殖或凋亡相关的基因发挥作用,因此还需要挑选合适的候选sRNA并对其用荧光定量PCR实验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959.
新型复合生物乳化剂的性质及其在多环芳烃降解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一株能利用多种石油烃的Em1菌株产生的生物乳化剂 ,采用柱层析方法进行分离纯化 ,其表面活性组分存在于氯仿、甲醇、浓盐酸混合物 (V V V =5∶1∶0 0 1 )的洗脱液中 ,挥发洗脱溶剂即为纯化的生物乳化剂。该生物乳化剂可使蒸馏水的表面张力由 72mN m降至 30mN m ,其临界胶团浓度 (CMC)为 75mg L。它不含糖类、蛋白、中性脂、磷酸基团和α 氨基酸 ,采用红外光谱 (IR)、气质联用 (GC MS)和核磁共振 (NMR)测定其化学组成和结构 ,表明其主要由十六烷酸、脂肪醇类、酯类和脂肪酰胺类等组成 ,这些物质的协同作用是该生物乳化剂高表面活性的关键。该生物乳化剂可明显促进菌株对多环芳烃的降解作用 ,可将降解率提高 2 0 % ,其促进降解的机制主要是提高多环芳烃在水中的溶解度 ,平均可提高约 1 0倍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960.
刘会元 《生物学杂志》2002,18(6):53-54,56
近几年来 ,我多次参加市统一考试命题工作 ,许多同仁都认为我编创的试题都很“新奇” ,受到高度评价。许多朋友经常跟我谈如何编造新题目。今天我就这个问题说几点感受。目前 ,生物学题目浩如烟海 ,复习资料遍地皆是 ,但仔细审查起来 ,很多“老掉牙”题目混杂其中 ,而富有时代气息的新颖独特的试题却廖廖无几 ,究其原因 ,一是广大一线的教师课务重 ,时间紧 ,无暇编创 ;二是书店出售的复习资料大多采用“继承式”的方式凑合起来的。如果教者讲解的是一道近几年来常出现的“陈题” ,教师总感到腻而乏味 ,如果是一道拍案叫绝的新试题 ,则是津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