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通过组织学观察与测量对网翅蝗科(直翅目:蝗总科)中3种蝗虫卵子发生各阶段进行比较和分析,3种蝗虫分别为:绿牧草蝗Omocestus viridulus(Linnaeus),素色异爪蝗Euchorthippus unicolor(Ikonn.)和条纹异爪蝗Euchorthippus vittatus Zheng。结果表明,在蝗虫卵子发生过程中,卵母细胞体积和形态变化显著,呈现指数增长模式;细胞核体积增长在发育初期增长显著,后期变化不显著;滤泡细胞体积和形态及数量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比较种间差异发现不同种蝗虫的卵子发生存在不同的发育进程。 相似文献
42.
43.
蟋蟀与蝗虫精子顶体复合体的超微结构比较(直翅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蟋蟀科北京同葫芦GryllusmitratusBurmeister精子顶体复合体超微结构的观察发现其顶体外人有固定的形状,顶体本体内具有一些丝状物,与前人描述的蝗总科精子顶体复合体相比较,虽然两者的顶体复合体都为三层结构,但在顶本以及顶体本结构上却存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44.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生物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大垫尖翅蝗Epacromius coerulipes (Ivan.)配子发生过程中c-kit蛋白特异表达特点和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精子发生过程中,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成熟精子中均有不同程度的c-kit蛋白表达,精巢末端还有较粗大的阳性颗粒分布;(2)卵子发生过程中,第1~6阶段卵母细胞中有不同程度的c-kit蛋白特异性表达,但随着卵黄发生的开始逐渐消失;(3)滤泡细胞、输卵管和受精囊的腺细胞中有c-kit蛋白颗粒的存在. 相似文献
45.
雌激素相关受体(estrogen related receptors, ERRs)能够直接与类固醇激素受体共激活子(steroidhormone receptor coactivator,SRC)结合,激活靶基因的表达,与众多生理和发育过程有关.采用RT-PCR、RACE等方法从拟黑多刺蚁Polyrhachis vicina Roger克隆得到了雌激素相关受体基因的cDNA克隆,命名为pvERR (GenBank 登录号为EF474463),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cDNA和编码的蛋白质的理化性质、蛋白质二级及三级结构、分子系统进化关系等进行了预测和推断.结果表明:pvERR基因cDNA全长1 935 bp,包含一个1 305 bp的开放阅读框、245 bp的5′-UTR 和385 bp的3′-UTR,编码一个由434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pvERR的配体结合区(ligand binding domain,LBD)主要由两个β折叠和11个α螺旋(H1, H3~H12, 缺少H2)构成,这与哺乳类动物已知晶体结构的ERRγ的配体结合区结构非常相似.pvERR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昆虫ERRs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很高,它与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雌激素相关受体amERR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达到89.9 %;在进化关系上,pvERR与人类Homo sapiens ERRs的关系比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雌激素相关受体dERR与人类的更近.本文可为进一步研究pvERR在昆虫发育中的功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46.
膜翅目昆虫单双倍体性别决定机制(雄性是单倍体、雌性是二倍体)在昆虫纲的进化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常膜翅目昆虫的性别由单一位点的等位基因决定,杂合体发育成雌性,半合体发育成雄性。在近亲繁殖的情况下,一定数目的雄性会出现纯合二倍体,由于遗传阻隔这种二倍体的雄性通常是不育的。csd基因的发现为膜翅目昆虫性别决定机制提供了分子生物学证据。文章探讨CSD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对膜翅目昆虫sl-CSD的分布进行综述并且探讨膜翅目昆虫降低二倍体雄性消耗的策略以及可能存在的进化机制,最后提出几点建议以便从遗传学、生态学以及进化生物学角度全面的了解sl-CSD。 相似文献
47.
48.
49.
以当前生理学、医学等相关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为例介绍了雌激素、应激和人类认知功能三者之间的关系。说明雌激素与应激均可影响人类情绪、中枢学习和记忆功能,不利应激降低雌激素水平,而雌激素又可减少不利应激带来的损害,最后指出雌激素替代治疗的广阔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0.
中华稻蝗卵子卵黄发生期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利用透射电镜研究了中华稻蝗Oxya chinesis卵子发生中卵黄发生期的超微结构.卯黄发生初期,滤泡上皮细胞胞质内出现大量粗面内质网及线粒体等细胞器,可能与为卵母细胞提供营养有关.卵黄发生期卵母细胞胞质内卵黄球逐渐增多,它也许有多种来源.观察到环形片层结构,并讨论了其可能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