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三联疗法与胃复春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1月到2014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240例Hp阳性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120)和对照组(n=120)。对照组采用三联疗法,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胃复春。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Hp根除率、胃泌素、胃动素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Hp根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实验组治疗后胃泌素水平低于治疗前,亦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具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胃动素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三联疗法联合胃复春治疗Hp阳性胃溃疡能有效根除Hp,降低胃泌素水平,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虹鳟热应激下肝RNA-seq数据中新转录本的分析及已注释基因结构优化。方法以虹鳟肝为材料提取总RNA,构建cDNA文库,并利用Illumina双端测序Hiseq 2500平台进行测序。运用Cufflinks软件对测序数据进行组装,将其与虹鳟参考基因组进行序列比对。结果发掘新转录本6555个,其中30个新转录本在热应激前后差异表达(P<0.05)。与GO数据库比对对新转录本进行功能注释,获得3097个新转录本的注释。与KEGG数据库比对,共有3617个新转录本注释到284条代谢通路中。对19 424个已注释基因的结构进行优化,延伸了14 719个基因的5′端和14 796个基因的3′端。结论通过对发掘的6555个新转录本分析,并对19 424个已注释基因结构优化,为虹鳟基因组注释信息的完善提供了有力的借鉴,并为进一步了解虹鳟热应激的机制提供更有力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半滑舌鳎雌雄个体生长差异悬殊,由于性逆转而造成的其群体中雌性比例过低大大制约了养殖效率。性逆转是鱼类及两栖类生物性别决定事件中有趣的生物学问题,其发生的遗传机制鲜有研究。在该研究中,分别利用雄鱼和伪雄鱼组建10个半同胞家系,对这10个半同胞家系中的子代雌雄比进行研究,结果发现,2个伪雄鱼的家系,其后代个体中遗传雌性鱼全部逆转为生理雄鱼;在另外8个雄鱼家系中其性逆转比呈连续分布,表现为典型的数量性状特征;半滑舌鳎性逆转的遗传力较低,仅为0.058。以上结果表明,伪雄鱼作为父本的遗传可能为完全的父本效应遗传,性逆转由于其较低的遗传力不适合于做家系选育而适合于做家系内的选育或结合分子标记的遗传评估,以提高雌性比的遗传进展,半滑舌鳎逆转比的数量遗传特征说明其性别决定是多基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吴深基  赵璐 《动物学杂志》2021,56(5):746-755
黑素皮质素1受体基因(mc1r)是控制动物色素合成的重要基因,为探讨mc1r基因与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体色变异的关系,本研究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获得虹鳟mc1r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并对其编码的蛋白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该基因在野生型虹鳟(虹鳟)和黄色突变型虹鳟(金鳟)体色发生不同时期(从受精期至12月龄)及成鱼背部皮肤、腹部皮肤、背部肌肉、腹部肌肉、眼、脑、鳃、中肾、头肾、肠、肝、脾和心13种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mc1r基因序列全长为4 518 bp,开放阅读框1 017 bp,编码338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虹鳟Mc1r蛋白具有7TM_GPCR_Srsx结构域。通过氨基酸序列同源比对与系统进化分析表明,Mc1r蛋白序列在鱼类间具有较高的保守性。qRT-PCR结果表明,mc1r基因在虹鳟与金鳟的受精期就开始表达,且在受精期至桑葚期胚胎的表达量高于胚胎后期;mc1r基因在虹鳟与金鳟相同时期表达比较结果显示,该基因在受精期、4细胞期、16细胞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期、体节期、1日龄、3日龄、7日龄胚胎或个体以及1月龄、2月龄、3月龄和6月龄背部皮肤中的表达均差异显著(P 0.05);mc1r基因在12月龄虹鳟和金鳟的13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该基因在虹鳟与金鳟的背部皮肤、腹部皮肤和脑中的表达量较高,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 0.05),且虹鳟背部皮肤中该基因的表达量高于金鳟背部皮肤(P 0.05)。以上结果表明,mc1r基因可能与虹鳟体色变异密切相关。本研究可为后期进一步深入阐明虹鳟体色变异的分子机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比较分析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两组麻醉方式术后早期反应,探讨其在ACL重建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符合手术条件的88名ACL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收肌管阻滞组和股神经阻滞组,手术均在全麻下由同一组医生实施,采用自体腘绳肌重建ACL。比较术后早期2h,4 h,8 h,24 h和48 h患者静息和主动活动时VAS评分;患者首次主动直腿抬高时间;首次自主下地时间;48 h内追加盐酸哌替啶的的人次数;以及不良反应的例数。分析比较两组麻醉方式在术后早期的不同。结果:收肌管阻滞组患者在术后首次直腿抬高的时间和首次自主下地时间两方面与股神经阻滞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2 h,4 h,8 h,24 h和48 h静息和主动活动时疼痛程度以及48 h内追加盐酸哌替啶的人次数和不良反应的例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收肌管阻滞能够满足ACL重建术后的早期康复需要,在术后早期对股四头肌的影响较小,有助于患者早期康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6.
在转录组测序研究中,筛选出了与虹鳟热应激相关的钙网蛋白基因CRT和蛋白二硫键异构酶基因PDIA4。为研究其在热应激过程的表达变化规律及应答机制,本试验以全同胞虹鳟为研究对象,通过持续升温,分别在18℃(对照组)、21℃、23℃、24℃、25℃和26℃下随机挑选3尾虹鳟,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 FQ-PCR)方法测定并分析了肝脏和头肾CRT和PDIA4 mRNA的表达变化特征。结果显示,与18℃相比,肝脏、头肾CRT表达量分别在24℃、26℃时显著上调且达到最高(19.16倍和2.76倍, p0.05);PDIA4 mRNA表达量分别在25℃、26℃显著上调且达到最高(57.45倍和188.68倍, p0.05)。肝脏CRT的表达量在24℃和25℃时显著高于头肾(10.89倍和8.46倍, p0.05),而PDIA4表达量在24℃、25℃和26℃时显著低于头肾(p0.05)。因此认为,热应激诱导虹鳟肝脏、头肾中CRT和PDIA4 mRNA的表达上调,25℃以上时,虹鳟热应激反应强烈,且对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存在组织特异性,肝脏对热刺激的反应比头肾更敏感。本研究为阐述鱼类在热应激下适应性保护机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湿地植物供碳功能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德华  吕丽萍  刘哲  张淼  安树青 《生态学报》2018,38(16):5961-5969
尾水湿地氮的反硝化去除往往受限于碳缺乏。综述了湿地植物供碳促反硝化的主要途径与影响因素,构建了华东地区典型冷、暖季型湿地植物供碳的一般性季节动态模式,以期为发挥湿地植物稳定高效供碳功能、缓解尾水湿地碳缺乏问题提供解决思路。湿地植物的主要供碳途径包括根系分泌、地下有机质分解和地上有机质分解(淋溶)等,湿地植物的供碳动态是物种和环境因子综合影响的结果,存在极大的时空异质性。湿地植物具有很强的供碳促反硝化潜力,地上最大生物量为5 kg/m~2的芦苇全年脱氮潜力可高达0.57 kg N/m~2。在构建的湿地植物生物质积累量和供碳量的一般性模式中,冷、暖季型湿地植物无论是生物质积累量(总生物量)和还是供碳量(分解部分+根系分泌物)均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差异,以及季节间的互补特征。因此,冷、暖季型湿地植物间进行合理的配置,是发挥湿地植物供碳功能且避免生物质分解引起二次污染的可行性措施。今后在湿地植物供碳定量化研究方法、多种供碳途径的定量化监测、供碳功能调控策略,以及稳定高效供碳促反硝化人工湿地构建等方向需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胸腺素α原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RT-PCR法从正常成人外周血和胎儿胸腺中分别克隆得到了四种胸腺素α原基因,经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克隆的四种ProTα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并不一致。与已报道的胸腺素α原基因进行比较,胎儿胸腺中克隆的胸腺素α原基因几乎无变化,而从成人外周血中所克隆的则变化较大,但变化区域有一定规律,109-120位都有GGGAATGCTAAT碱基的缺失,变化较多的氨基酸集中为天冬氨酸和谷氨酸,而胸腺素α原前28个氨基酸、中心酸性区和末端核定位信号区域变化较小。该结果为胸腺素α原的结构、功能和演化研究提供了信息。  相似文献   
19.
芪红胶囊通过免疫调节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小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芪红胶囊是否通过调节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免疫系统发挥抗病毒作用。方法实验选用纯系雄性BALB/c小鼠,分组为:正常对照组、假处理对照组、利巴韦林对照组、芪红胶囊高、中、低剂量组,每组均为20只小鼠,腹腔注射10-3TCID50CVB3病毒造成病毒性心肌炎模型,4 h后灌胃给予芪红胶囊进行治疗,以利巴韦林作为阳性对照药物,于第3、6、9、12、15天随机选择每组中的4只动物进行实验。应用SABA18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血清中LDH和CK-MB含量;通过芪红胶囊抑制VSV病毒在L929细胞上的毒力,测定芪红胶囊刺激脾细胞产生干扰素的效价;应用固定病毒稀释血清法测定血清中中和抗体浓度,最后取出小鼠心脏,制备心肌组织悬液,检测不同分组心脏组织中CVB病毒滴度。结果芪红胶囊能够显著降低血清中CK-MB和LDH含量(P〈0.05),显示心脏受损程度减轻,并呈现量效关系;芪红胶囊具有诱生干扰素的能力,与病毒对照组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利巴韦林组刺激干扰素产生的能力非常明显,优于芪红胶囊。此外,芪红胶囊具有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的能力。对各组小鼠心肌组织悬液进行病毒滴度测定,发现病毒对照组小鼠的血清中,从第3天开始病毒滴度逐步上升,芪红胶囊药效组能够明显降低血清中的病毒滴度,在5个不同的时期均与病毒对照组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利巴韦林组也有明显的降低病毒滴度的作用(P〈0.05)。结论芪红胶囊能够减少CVB病毒在心肌组织中的繁殖,其机制与芪红胶囊对小鼠免疫系统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Bmal1基因敲除小鼠进行繁育及基因型进行鉴定,为生物节律研究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 将引进的Bmal1基因敲除小鼠,以1雄2雌的合笼方式进行饲养繁殖,从仔鼠中提取鼠尾基因组DNA,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琼脂凝胶电泳进行基因结果 判定,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Bmal1蛋白表达进行结果 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